“三農” 檔案研究文獻調查及統計分析
“三農”問題,是指農業、農村、農民這三個問題。實際上,這是一個從事行業、居住地域和主體身份三位一體的問題,但三者側重點不一,必須一體化地考慮以上三個問題。“三農”問題是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過渡的必然產物。“三農”問題是黨和國家最為關心與關注的問題。
“三農”檔案不僅是國家檔案資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檔案服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文章對2001-2014年4月農業檔案研究文獻從學科分布、年度分布、研究層次分布、作者分布、機構分布、期刊分布和關鍵詞分布等方面進行了梳理與定量分析。
1 “三農”檔案研究文獻統計及樣本選擇
在CNKI學術期刊數據庫中以農村檔案、農業檔案、農民檔案、三農檔案、農村+檔案、農業+檔案、農民+檔案、三農+檔案為檢索詞,分別以篇名、主題、關鍵詞和全文為檢索項進行檢索,得到下表情況:
從上表可見,在以農村檔案、農業檔案、農民檔案、農村+檔案、農業+檔案、農民+檔案為檢索詞的各項檢索中,基本是農村檔案問題的文獻最多、農業檔案問題的文獻居中、農民檔案問題的文獻最少。而以三農檔案、三農+檔案為檢索詞的各項檢索中,數量上沒有特別明顯的規律。考慮到文獻數量與專指性本文以三農檔案為檢索詞,以篇名為檢索項獲得的120篇文獻為樣本,對有關“三農”檔案研究的文獻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2 來源數據庫
從來源數據庫看,有關“三農”檔案的研究文獻中涉及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特色期刊、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4個主要文獻數據庫。其中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67篇,占55.83%;特色期刊1篇,占0.83%;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11 篇,占9.17%;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41 篇,占34.17%。除期刊論文外,報紙文獻占比較高。
3 學科
從學科看,有關“三農”檔案的研究文獻中涉及檔案及博物館、農業經濟、出版、政黨及群眾組織、新聞與傳媒5個學科。其中以檔案及博物館和農業經濟為主。
具體情況是:檔案及博物館116篇,占96.67%;農業經濟9篇,占7.5%;出版1篇,占0.83%;政黨及群眾組織1 篇,占0.83%;新聞與傳媒1 篇,占0.83%。有6.67%的學科重疊。
4 發表年度
從發表年度看,有關“三農”檔案的研究文獻最早發表于2001年,2001年到2013年的13年間發表120篇文獻,在有文獻的12年間平均年發表文獻10篇。
從圖中可以看出,整個研究是一個兩頭低中間高的“山”字型。2003年前是低速起步,2004年活躍度迅速增高,之后總體不斷上揚,到2007年達到最高值。2007年后,活躍程度漸漸下降,2012年落到谷底,2013年出現了回升的跡象。
具體情況是:2001年1篇,占0.83%;2003年2篇,占1.67%;2004年16篇,占13.33%;2005年10 篇,占8.33%;2006 年17 篇,占14.17%;2007 年22 篇,占18.33%;2008年17 篇,占14.17%;2009 年13 篇,占10.83%;2010 年13 篇,占10.83%;2011年6篇,占5%;2012年1篇,占0.83%;2013年2篇,占1.67%。
5 研究層次
從研究層次看,有關“三農”檔案的研究文獻中只涉及社科一個類別。其中行業指導48篇,占40%;職業指導32篇,占26.67%;基礎研究27篇,占22.5%;政策研究2篇,占1.67%。綜合起來,實踐性的文獻80篇,占68.33%。理論性的文獻27篇,占22.5%。研究更多偏重于實踐性。
6 作者
從作者看,有關“三農”檔案的研究文獻中涉及的作者超過100名,第一作者的人均文獻數為篇。發表文獻數2篇以上的7人(余厚洪、李星明、田煒、朱璉學、戴翠萍、連華、趙振華),占第一作者人數的0.07%;發表文獻16篇,占13.33%。無論是人員數還是發表文獻數量都還沒有形成核心作者群。
在前40名作者中,檔案行政管理機構的作者有29名,占72.5%;高校作者8名,占20%;農業行政管理機構作者1名,占2.5%;農業科研機構作者1名,占2.5%;其他單位作者1名,占2.5%。檔案行政管理機構作者的關注度最高,這與文獻層次偏重實踐性是相吻合的。
7 機構
從機構看,有關“三農”檔案的研究文獻中涉及機構110個左右,其中發表文獻2篇以上的8個(甘肅省慶陽市檔案局篇3、黑龍江省友誼縣檔案局篇2、甘肅省徽縣檔案局篇2、甘肅省華池縣檔案局篇2、湖北省檔案局篇2、麗水學院篇2、河北經貿大學篇2、濱州職業學院篇2),占7.27%;發表文獻18篇,占15%。這些高頻文獻機構數量少,發表文獻占比也較低,還算不上核心作者機構。
在前40個機構中,檔案行政管理機構有33個,占82.5%;高校4個,占10%;農業行政管理機構1個,占2.5%;農業科研機構2個,占5%;其他單位1個,占2.5%。
檔案行政管理機構的關注度最高,與作者分布及研究層次偏重實踐性相對應。檔案行政管理機構有:甘肅省慶陽市檔案局3篇;黑龍江省友誼縣檔案局、甘肅省徽縣檔案局、甘肅省華池縣檔案局、湖北省檔案局各2篇,各占5%;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檔案局、貴州省銅仁市檔案局、湖北省保康縣檔案局、四川省遂寧市檔案局、四川省渠縣檔案局、北京市通州區檔案局、黑龍江省伊春市烏馬河區檔案局、山東省滕州市檔案局、陜西省志丹縣檔案局、廣東省茂名市檔案局、甘肅省臨澤縣檔案局、杭州市蕭山區檔案局、湖南省茶陵縣檔案史志局、黑龍江省拜泉縣檔案局、湖北省黃岡市檔案局、湖北省恩施市檔案局、青海省大通縣檔案局、山東省墾利縣檔案局、貴陽市烏當區檔案局、浙江省東陽市檔案局、甘肅省禮縣檔案局、云南省麻栗坡縣檔案局、甘肅省民樂縣檔案局、湖北省鐘祥市檔案局、甘肅省隴南市檔案局、貴州省六盤水市檔案局、貴州省遵義市檔案局各1篇,各占2.5%;
高校有:麗水學院3篇,占7.5%;河北經貿大學、濱州職業學院各2篇,各占5%;襄樊學院1篇,占2.5%;
農業行政管理機構有:新疆阿勒泰市農村工作領導辦公室1篇,占2.5%;
農業科研機構機構有:江蘇省如皋市農村科技與信息中心、河南省濮陽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各1篇,各占2.5%;
其他單位機構有:黑龍江省拜泉縣廣播電視事業局1篇,占2.5%.
8 文獻來源
從文獻來源看,有關“三農”檔案的研究文獻中涉及到各種媒體34種,平均每種刊物發表文獻3.53篇。發表2篇以上的媒體有14種,占41.18%;發表文獻95篇,占79.17%。這部分期刊成為發表這一研究成果的的主要媒體。
其中檔案學報刊21種,占61.76%;發表文獻94篇,占78.33%。具體是:?中國檔案報?32篇,占26.67%; ?湖北檔案?20篇,占16.67%; ?檔案?7篇,占5.83%;?浙江檔案?6篇,占5%;?蘭臺世界? ?黑龍江檔案? ?全省“新農村建設與檔案工作”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各4篇,各占3.33%;?云南檔案??檔案時空??貴州檔案?各3篇,各占2.5%;?山東檔案??陜西檔案?各2篇,各占1.67%;?中國檔案??北京檔案??檔案管理??貴州省2007年檔案學術交流論文集? ?城建檔案? ?檔案與建設? ?四川檔案??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頒布20周年檔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蘭臺內外?各1篇,占0.83%;
農業類報刊2種(?農業科技管理??安徽農學通報?),發表文獻2篇,占1.67%。
大學學報1種(?麗水學院學報?),發表文獻1篇,占0.83%;
其他報刊10種,占25.26%;發表文獻13篇,占10.83%; ?湖北日報?3篇?隴東報?2篇?咸寧日報??本溪日報??達州新論? ?南方論刊? ?科技文獻信息管理? ?張掖日報??中國成人教育??中國新聞出版報?各1篇。
9 關鍵詞
從關鍵詞看,有關“三農”檔案的研究文獻中涉及35個關鍵詞,使用頻率47次。其中2次以上的關鍵詞6個,占17.14%;使用頻率18次,占38.3%。是這一研究的核心關鍵詞。
在這35個關鍵詞中,與“三農”相關的有8個:新農村建設、三農各3篇,和諧農村2篇,農村、鄉鎮及“三農”、“三農”、農民、對農電視節目各1篇。
與檔案相關的有6個:檔案工作、檔案各2篇,檔案管理、檔案工作、檔案體系、庫房管理各1篇。
同時與農村和檔案有關的2個,“三農”檔案7篇,三農檔案1篇。
其他還有18個:問題、思考、河南省、服務、路徑、對策、特點、技術保護、間接遺存、古代、和諧社會、直接遺存、調研報告、作用、思路措施、文化價值、開發途徑、利用。
10 結語
從總體上看,在涉及“三農”檔案問題研究上,對農村檔案問題的關注度最高、對農業檔案問題的文獻居中、對農民檔案問題的關注最少。而同時以“三農檔案”為研究方向的文獻數量與對農業檔案問題研究的文獻量大體相近。
從來源數據庫看,有關“三農”檔案的研究文獻中主要來自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和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兩者的文獻占達到了90%。從文獻來源看,有關“三農”檔案的研究文獻中涉及各種媒體34家,其中檔案學報刊21種,占61.76%;發表文獻94篇,占78.33%。農業類報刊2種發表文獻2篇,占1.67%。大學學報1種,發表文獻1篇,占0.83%。其他報刊10種,占25.26%。主要集中在檔案學報刊上。
從學科看,有關“三農”檔案的研究文獻中涉及5個不同學科。其中以檔案及博物館占比最高,超過了95%,其次是農業經濟占比接近10%。有6.67%的學科重疊與交叉。從研究層次看,有關“三農”檔案的研究文獻中只涉及到社科一個類別。綜合起來,實踐性的文獻80篇,理論性的文獻27篇,研究明顯更多偏重于實踐性。從內容上看,有關“三農”檔案的研究文獻中涉及35個關鍵詞,與“三農”相關的有8個,與檔案相關的有6個,同時與農村和檔案有關的2個,其他18個。研究內容比較集中。
從發表年度看,有關“三農”檔案整個研究是一個兩頭低中間高的“山”字型。2003年前是低速起步,2007年達到最高值,2012年落到谷底,2003年出現了回升的跡象。
從作者看,無論是人員數還是發表文獻數量都還沒有形成核心作者群。在前40名作者中,檔案行政管理機構作者的關注度最高,這與文獻層次偏重實踐性是相吻合的。從機構看,8個高頻文獻機構數量少,發表文獻占比也較低,還算不上核心作者機構。在前40個機構中,檔案行政管理機構的關注度最高,與作者分布及研究層次偏重實踐性相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