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檔案工作者的群體認同與職業(yè)認同
人類社會的發(fā)展,由原始社會的蒙昧時期進入到現(xiàn)代高度發(fā)達的文明社會,是人們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不斷積累文明成果的結果,是后來的人踩在先輩們所創(chuàng)造的文明成果的基礎上,不斷發(fā)展的結果。人們創(chuàng)造的文明需要積累和傳承,口口相傳是我們祖先在我們人類文明曙光微露時期傳承文明的原始簡單的方法,結繩記事就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結果,它可以大致記錄人類文明史簡單的事件,而文字的出現(xiàn)是人類文明開始成熟的標志。有了文字,人們就可以比較詳細的記錄人類的文明,使之積累和發(fā)展,可以為后人在需要的時候查閱人類文明的歷程及其成果。我國在殷商時代用甲骨文所做的殷商歷史檔案,使我們今天的人們通過這些記錄,了解當時我們先人的生活,是那些由于久遠湮滅在歷史長河中的文明,被后人懷疑的文明,得到了證實,使中華民族的悠久燦爛的歷史得到世人的承認。在當今被人民稱為信息爆炸的時代,如果這么多的信息不被檔案收集和保存,那么我們的后人將不可能了解我們今天人們的生活,我們的文明成果將得不到保存和積累,我們文明的進步將要因此而減速和停滯。因此,加強檔案工作對于我們人類的文明的積累和發(fā)展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檔案作為人類社會活動的真實記錄,是社會的寶貴財富。而要做好檔案工作,不僅需要我們社會對檔案工作的各種資源的投入,而最為關鍵的是檔案工作者對檔案工作從內心深處對這一工作的認同,對單位的認同,加強成員對單位的認同,是構建共同體的關鍵,只有檔案工作者由于對本單位認同而產生了奉獻精神,這個單位才會有凝聚力、生命力。因為,無論有怎樣好的設備和各種投入,如果沒有能夠因對這一工作認同而全身心投入這一工作的工作者,檔案工作就不可能做好。所以,構建檔案部門的共同體建設,使其成員從內心深處建構這種職業(yè)的認同觀念,對于做好檔案工作,無疑同加大對檔案工作的物質投入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
1 人們的社會屬性
單個的人力量是有限,人們要實現(xiàn)偉大的目標,就要結成群體,依靠群體的力量,而通過“認同”是人們結成強大的、富于凝聚力的共同體——一種人類社會性群體——的主要途徑。
人們是社會中的人,人是生物屬性和社會屬性的統(tǒng)一體,而社會屬性是人的根本屬性。社會中的人包括兩種屬性,一個是生物屬性,人同自然界的一切生物一樣,都是在自然界中經(jīng)過長時期中進化而來的,這個過程一個主要的方面就是“進化論”所講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規(guī)律所決定的為適應不斷變化的自然環(huán)境的進化過程,這使人們的身體生理特征不斷發(fā)展變化,從而使人們具有了當今的生理特征,其與其他生物一樣為了適應環(huán)境和保持種族的繁衍而具有的本生物所具有的特征,這就是人類的社會屬性。
那么另一個特征就是社會屬性,人與其他生物,包括高級的一些靈長類動物具有完全不同的個體之間的各種復雜的關系,這一些復雜的關系使人類的一個個原子化的個體在相互互動中組成了人類社會,這就使人類不僅具有生物屬性,更重要的是人們還擁有社會屬性。社會屬性是人的根本屬性,它是人類區(qū)別于其他物種的重要的特性,也就是說,是人類的社會屬性使人成為了人。
2 認同與人類共同體
認同是人們社會屬性的重要內容,人們在社會中生活常常要涉及“認同”這個概念。認同是一個心理學的概念,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它涉及了人們與他者的關系,主要也就是群體的形成。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認同使這樣解釋的: “認為跟自己有共同之處而感到親切。”“承認;認可。”漢語的“認同”在英語中是“identity”,它的含義有身份、相同等,其動詞形式identify有使不同之物相同、把不同之物看作相同、識別鑒別等意義。其引申意義有關于“我是誰”“我屬于誰?”這一問題的明確或隱晦的回答。冷戰(zhàn)結束后,這一概念在國際關系理論研究中迅速流行起來。這個人類社會中互動的行為體不僅是一個個原子化的社會個體,而且還有人么通過各種聯(lián)系結合而成的群體性的行為體。著名的社會建構主義學者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