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推動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日前,省政府在全省政府系統開展了忠誠型、創新型、擔當型、服務型、過硬型政府建設。創新是歷史進步的動力、時代發展的關鍵,位居今日中國“五大發展理念”之首。習近平同志指出,“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創新是檔案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新形勢下,檔案工作要適應這個要求,檔案部門就必須有新思維、新方法、新作風,應加強“三個轉變”。
一、加強思想觀念的轉變
習近平同志指出,“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的總開關”。要推動檔案事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最重要的是必須解放、更新觀念,破除因循守舊的思想觀念。近年來,各級檔案部門在用新思想、新觀念指導檔案事業創新發展上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也不能否認,由于相對程式化的工作流程,相對封閉的工作環境,加上受檔案工作任務、體制機制、基礎設施、業務經費的制約,使有的檔案部門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安于現狀、因循守舊、不思進取的“守攤”思想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檔案事業的創新發展,檔案工作與黨和國家的新要求、與人民群眾的新期待、與網絡信息時代發展的新趨勢相比,還存在一些差距。因此,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把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基點定位在檔案部門思想觀念的更新和轉變上。具體應做到“六個克服,六個強化”。一是克服站位不高,認識不深,敏銳性不強的問題,強化從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高度著想,從檔案事業發展全局上思考問題的大局觀念,確保檔案收集齊全、安全管理和有效利用。二是克服對網絡信息發展時代檔案工作形勢認識滯后的束縛,強化放眼時代、立于潮頭、搶占檔案工作新制高點的觀念,加強檔案工作信息化建設,著力解決制約檔案事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瓶頸”問題。三是克服自我陶醉、自我禁錮的封閉傾向,強化善于借鑒、為我所用的開放觀念,借船出海,借梯上樓,乘風而上,加強檔案工作合作、開放,謀求開創新時代檔案事業發展新局面的更多途徑。四是克服朝氣不足、安于現狀的消極頹廢心態,強化恪盡職守干事業、著眼本職求發展的進取觀念,主動作為,積極為新時代檔案事業發展作貢獻。五是克服機械執行、照本宣科的僵化教條習慣,強化勇于開拓、敢于突破的觀念,把檔案部門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推動檔案工作角色由“ 保管庫” 向“ 思想庫” 轉變。六是克服按部就班、拖拖拉拉、左顧右盼的習氣,強化把握機遇、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的效率觀念,樹立大檔案意識,擴大檔案接收、征集范圍,做到應歸盡歸、應收盡收,推動檔案事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二、加強工作方式的轉變
檔案局(館)機關作為檔案工作的決策者和組織者,其工作方式對檔案事業發展有著重要影響。新形勢下,檔案部門要履行好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的神圣職責,實現檔案事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必須改進工作方式,努力提高工作指導水平。當前,由于受陳舊領導觀念、固有領導模式等因素的影響,經驗型、事務型等傳統的工作方式仍在擔當“主角”,并成為檔案事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突出障礙。扭轉這種現狀,需要進行“四個轉變”。一是要由被動型指導向主動型指導轉變。“主動出擊”是領導機關“搶占制高點”的前提,有了主動性,就能相對寬松對檔案事業發展的各項工作進行設計、論證,制定合理的計劃、目標,提高工作指導水平,反之則會陷入疲于應付的怪圈,難以開創新時代檔案工作的新局面。比如,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強省建設上,各級檔案部門必須主動關注形勢變化,關注人民群眾的用檔需求,審時度勢,把握提升服務質量的關鍵環節,以超前的思維指導行動,才能增強服務效果。二是要由重共性、輕個性指導向個性、共性相結合的指導方式轉變。 檔案是國家、組織和個人在社會各項活動中形成的真實的原始記錄,內容涵蓋政治、經濟、軍事、歷史、文化等各行各業、方方面面,涉及面廣、工作量大,不同地區、不同部門的檔案保管條件、歸檔范圍、業務基礎不盡相同。因此,在工作指導上,既要統一部署,又要區別對待,既要注意共性問題,也要注重個性問題。特別是要充分考慮到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差異和特點,確定不同的檢查標準,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實施分類式的個性指導,不能搞“一線平推”和“一刀切”。三是要由經驗型指導向科學型指導轉變。不少檔案干部認為檔案科技含量不高,加上自己從事檔案工作多年,對檔案工作再熟悉不過,憑經驗就可以把事情辦好,殊不知時代在發展,檔案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云計算、大數據和移動網絡技術的發展給信息安全、隱私保護和數字記憶留存帶來挑戰,特別是國家大數據發展戰略和“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推進,深刻影響檔案工作的理念、技術、方法及模式,檔案載體的數字化、檔案利用的網絡化,單靠老框框、老套套難免會出現失誤。因此,必須以科學的態度,認真研究把握新形勢下檔案工作面臨的新特點、新規律,加強數字檔案館(室)建設,開展檔案信息資源共建共享,以符合客觀現實的決策和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來指導檔案工作新的實踐。
三、加強工作作風的轉變
習近平同志指出,“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核心問題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黨的作風是通過黨的組織和黨員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實踐而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的思想方法、行為風格、道德狀況和精神狀態。而檔案部門的作風建設,核心則是如何更好地服務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務機關的科學決策、服務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提高檔案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能力。新形勢下,檔案事業在不斷創新和發展,檔案部門的作風也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具體要做到“一正三戒”。“一正”,就是要從思想上正本清源。機關的智慧源泉在基層。要牢固樹立指導立檔單位的過程就是向立檔單位學習的時機的思想,在先當學生,深入實際、了解掌握立檔單位的第一手資料,形成切合實際的方法,并及時進行總結歸納,進行理性思考,把個性的方法升華為共性的規律,用于指導檔案工作實踐,真正達到“領導就是服務,機關就是橋梁”的要求。“三戒”,就是要戒“浮”:要強化“晝無為、夜難寐”的責任感和“朝受命、夕飲冰”的事業心,切實從檔案局(館)機關這個“象牙塔”中走出來,從文山會海的“材料筐”中跳出來,放下架子、擼起袖子、甩開膀子、邁開步子、撲下身子,深入立檔單位、深入群眾,密切檔案局(館)機關和立檔單位的聯系。戒虛:要防止和糾正只重形式、不問效果,只看上意、不查下情,嘩眾取寵,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的做法;防止和糾正以材料“撐門面”,靠會議“抓落實”,用口號“樹形象”的做法,堅持對黨負責、對國家負責、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的統一,出實招,干實事,求實效,實實在在地做好打基礎、管長遠的檔案基礎業務工作。戒急:要堅決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傾向,在確立目標、制定規劃時,尊重客觀規律,考慮客觀情況,結合自身實際;在明確任務時,既給標準,又給條件,保證基層能做有米之炊;在督促檢查時,既指出問題,又拿出辦法,確保工作落實。
綜合調研處 曾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