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生涯提升之路——面向管理資源的檔案職業教育
上文分析可知,新時期檔案職業挑戰與機遇共存, “檔案人”只有將自己定位于管理資源,而不僅僅是資源的“守望者”,才會在社會發展改革的大潮中乘風破浪、有所作為。檔案職業教育也要認真把握這一理念變化的精髓,借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東風,在變革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發展,為新生代“檔案人”職業生涯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3.1 培養目標的重新定位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葛道凱在解讀?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時指出,“(?決定?)使職業教育培養人的目標發生了變化,以前的目標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現在是技術技能人才,也可以理解為技術人才、技能型人才以及復合型人才......決定還強調職業教育要強化技術技能積累作用,這將有助于扭轉當前很多傳統技能和技藝失傳的局面,使高素質勞動者的優秀基因不斷傳承延續下去”。
面向管理資源的檔案職業教育也正需對培養目標予以重新定位,不能一直停留在培養檔案資源的看護人和守望者這一層次,而應該強調“一專多能”。“一專”是指作為檔案資源保障者的核心能力,如檔案信息一次、二次管理所需的基本技術技能,如傳統的裱糊修復技術和現代的信息構建技能等; “多能”是定位于管理資源所應具備的多方面知識和能力。當然強調“多能”并非要求每個學生都必須擁有許多種技能,而是期望他們在掌握基本專業能力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興趣與背景,選擇個性化的拓展技能或方向來提升自己,如有藝術愛好的學生,引導其更多地了解藝術品鑒賞、作品保管與保護、藝術市場運作相關知識技能,這樣他除了能很好勝任藝術作品檔案管理之外,還能積極參與乃至干預藝術市場管理的方方面面,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和自己的工作也能成為真正有影響力的“管理資源”。
3.2 人才培養的多重并舉
與傳統方式不同,面向管理資源的檔案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上不拘形式、多管齊下。一方面要通過課堂教學、校內實訓、校企合作等方式,切實夯實專業知識和技能功底,使這些未來的檔案專業人才能夠達到“技熟術精”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讓檔案管理相關知識與技能進行跨專業滲透,為其他非檔案專業學生開設名為“檔案信息管理”的公共選修課,并力圖將其建設成為精品通識課程,以有效推進檔案與檔案工作知識的普及,積極主動發展、培育潛在的專(兼)職檔案員。目前,筆者在就職的院校文科和工科各選擇一個專業(中英文文秘和建筑工程管理)進行試點,取得了較好的反響與效果。
3.3 課程體系的合理優化
在課程體系建立上,面向管理資源的檔案職業教育要求既能保證學生(學員)的專業支撐和核心課程的足額到位,又能給學生個性發展和能力拓展的空間;既要安排足量的知識傳授、講解課時,更要保證充分的校內外實訓和實踐經歷。
面向管理資源的檔案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應該包括三大模塊:素質培養模塊、核心技能模塊、職業拓展模塊。
其中,素質培養模塊主要由大學生基本素質課程、通識教育課程和個性發展課程構成;
核心技能模塊由檔案專業支撐課和專業主干課程構成,前者是指檔案專業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儲備(如公文寫作、文書工作等),后者是檔案專業基本技能和核心競爭力所在(如檔案鑒定技術、檔案文獻編纂等);
職業拓展模塊中有兩種類型的課程,一種是涉及檔案職業活動中某些比較特殊或專深的內容的(如檔案真偽鑒別技術、清代滿文檔案整理等),另一種是與檔案職業在現代職業劃分屬于相同或相近類別,二者有著千絲萬縷關系的專業課程(如會計上崗課程、人力資源管理實務等)。
當然,由于檔案專業較強的實踐性(如圖3,用人單位對有一定工作經驗的需求遠遠大于無相關經歷者),加之職業教育與生俱來的技能“標簽”,后兩個模塊中的課程開設要以檔案職業技能性內容的傳授與實訓為重點。這一模塊化課程體系設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拓展性,特別是職業拓展模塊的課程,能在增強學生(學員)擇業競爭力的同時,有助于他們更好地把握管理資源的涵義和檔案職業的優勢。
3.4 教材編寫的多元參與
目前無論是社會化檔案培訓教材還是職業院校檔案管理教材,情況都不容樂觀,教材內容和編寫體例陳舊。基本上還是以傳統的理論說教形式居多,缺乏以培養應用能力為目的的工學結合,與現代職業教育的目標和實際難以匹配。這一方面是因為編寫者腦海中有著根深蒂固的學科體系情節,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許多編寫者缺乏相應的工作經驗。此外,還有個別出版社,奉行“搶時間、拼速度、爭效益”的思想來編寫教材,也嚴重影響教材的質量。
教材編寫的多元化參與是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途徑。除了學校、出版社這兩個傳統的教材編寫參與單位外,還要邀請機關、企事業單位和行業協會的人員參與,這樣的教材才能關注實踐和實際,比較“接地氣”,更重要的是,能在這種教材的字里行間領悟到職業的生存境況和應對策略。
3.5 教學方式的與時俱進
目前許多檔案職業教育和培訓的方式陳舊、手段單一。相對于組織實踐和實訓,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似乎更為省心省事、省工省料,而成為大多數檔案教育培訓部門的首選模式。但其效果不佳,因為對于幾乎從未接觸過文書和檔案工作的學生(學員)而言,教條式的講說缺少吸引力和直觀性,不易為人所接受和理解。
在提倡職業教育終身制的背景下,整合學校教育與繼續教育資源,借助網絡信息和多媒體技術等現代教育手段,通過遠程教育培訓,實現“24/7”全天候自助式的教學。都是檔案職業教育的可探究路徑之一。此外,微課程、在線考試系統、虛擬實訓平臺等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檢測手段和實踐教學方式都應導入職業院校的檔案專業教育教學。除了新技術手段外,還可以建立課程間的互通互聯以優化教學效果,如檔案著錄和公文寫作,從某種程度上具有可逆性,前者是對文件內容進行部分信息抽取,后者是根據某些抽取的信息“填充”文件內容,這樣的課程資源可以相互利用、互為結果,教學方式的改進,不僅能讓師生更為便捷有效地把握檔案專業知識和技能,也能更生動直觀展示和解說“管理資源”等抽象而又具體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