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作者詢問刊物的投稿方向和審稿程序,或什么研究題目受歡迎問題。我猜出他們的意思,其實,就是想使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在刊物上或認為合適的刊物上發表出來,真的完全可以理解。但我想,所謂"投稿方向”等問題并不十分重要,各刊可能在某個階段確有某一選題或某些內容的考慮,但從雜志刊稿的要求去思謀,編輯喜歡的是好稿子。這些好稿子能讓編輯眼前一亮,而且,從眾多的來稿中一眼就能分辨出來的。我想,任何時候,刊物的編輯對稿件的要求大體如此。
那么,到底什么是好稿子?由此,我想起了一篇文章,就是一塵在檔案界網上發出的《演講和寫作的體會》。其中說到,演講和寫作最大的價值是"傳遞他人不知道的信息”。千萬別小瞧了這句話!這句話樸實的好像是朋友聊天時隨意說出來的,也有可能一塵的妙語太多被埋沒在網頁里了,但我看是一語破題,打中要害。寫出"他人不知道的信息”,就是我要說的好稿子。
當然,一塵是從哲學高度闡述他的主題的,我只能從編輯的操作層面上來說一說我的體會。
體會一:"傳遞他人不知道的信息”指的是什么?是指:他人還沒有考慮到、沒有意識到、沒有發現的信息、事情或問題,或者,他人雖然考慮到了、意識到了、發現到了,但是,你的見解和他人不同。你就要寫這些東西。這里,"他人”換作"同行”更能說明問題,就是寫同行不知道的事情。大家同在一起整理檔案,而你在整理之后撰寫出同行們在整理中沒有發現、沒有意識到的問題,或同行發現到了、意識到了,但你的見解或得出的結論與他不同。就跟逛公園一樣,大家走的都是公園指示牌上指的路子,看的都是熟知的風景,都是"熟套套”。而你"另辟蹊徑”,走另外一條路,看一些人所不知的景象。同是逛風景,你和別人不同。你寫出了同行不知道的事情,編輯看到這樣的稿子,就像在人伙里立即就能把那個最亮眼的人瞅出來一樣。
體會二,就是稿子要有點獨到的見解。前幾日,上海姜龍飛在檔案界網上發的《盤點檔案話語》,對"蘭臺”、"科技檔案”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詞語談出了很有見地的觀點。為什么我們經常發現,和我們一起工作的同志經常有文章發表?其中,很大的原因就在這里。既然咱們都是同行,就不客氣地說,編輯部經常收到的稿子就像墻上的磚,這塊磚和那塊磚沒什么區別,一看都是雷同的、平平的。同行的作者朋友們,要知道,編輯收到有點獨到見解的稿子是要興奮一陣子的。我想,大約所有的檔案雜志都想得到這樣的稿子,既需要你寫你所熟悉的稿子,因為這是"內行寫得稿子”;更需要你能寫出同行不知道的事情的稿子,因為這是"有獨特見解的稿子”。
體會三,寫出"傳遞他人不知道的信息”也是個過程。其實,編輯對好稿子的要求并非十全十美,哪怕稿子里有一點一滴與眾不同的東西,或是嶄新的思路,或是恰當的角度,或是平凡的日常檔案業務工作中不平凡的亮點。只要你不人云亦云,多動動腦子琢磨問題,而且深入一點、再深入一點,每個作者都是能做到的。
當然,并不是說當下的檔案雜志都能免俗,刊登的都是這樣的好稿子,也有不入流的稿件占據版面,我們也不例外呀。但是,我要說,這是編輯們極不情愿的。因此,"傳遞他人不知道的信息”,是我們編讀雙方共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