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的致富也需要利用過去的發展規劃,資源普查情況,統計數字等檔案工作參考,因此抓好村級建檔是保持農村穩定和發展的迫切需要,村級檔案的建立,在維護農村社會穩定,排查矛盾糾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建檔的村利用檔案制定了農村發展思路,調整了產業結構,落實了黨在農村的經濟政策,排查了各種矛盾和糾紛,在村務公開中利用檔案使群眾明白,干部清白,凝具人心,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創造了優越的外界環境,可見做好農村檔案工作,是穩定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深化農村改革的需要,是加強農業科學管理,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需要,是加強農業科學管理,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需要,是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幫助農民致富的需要,是改善鄉村企業管理,狀大農村集體經濟的需要。我國雖是一個有著悠久農業發展歷史的農業大國,但隨著當今科技革命大潮的不斷沖擊,我國農業承受著來自方方面面的多重壓力,將傳統的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型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鄧小平同志曾指出:“農業最終要靠科學解決問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我們黨一直強調“科技興農”的重要性,于是便將農業程中,農業科技檔案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也就逐漸的顯現出來,管好用好這部分檔案,對于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及至整個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們更應該緊密圍繞科技興農的戰略目標,把檔案工作觸角伸向農業科研領域,改變過去單一的檔案利用模式,走出一條檔案直接面向基層,直接為農業產業化服務的新路子,努力取得服務與投入相適應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和社會效益。隨著歷史的步伐不斷的向前邁進,時代對檔案工作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加大宣傳力度”“加大執法力度”“加大督導力度”“落實責任制,納入目標考核”成為應急主要對策,但想要在歷史的潮流中不斷前進,必須對工作進行系統化的分析與策劃,這就要求我們:
一、加強農村檔案“典型工程”建設
在全面抓農業和農村檔案工作中,不能局限于檔案基礎工作達標水平,而應注意抓典型、抓精品,把調整后形成的農業產業結構產品生產基地都應成為本行業、本地區的檔案工作精品系列,這些部門的優特產品的檔案都是農科人員和廣大農民群眾依據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多次的良種引進或繁育試驗,多次改進栽培技術和合理施肥以及病蟲害防治的生產與科研的實踐形成的真實記錄,是農業科學技術的主要儲存與傳播手段。那些優良品種、先進的耕作技術,只有推廣出去并達到一定規模,才能形成支柱產業,才能推動全市經濟的發展。必須加強這些檔案的收集、整理,進一步改善保管條件和利用手段,充分發揮檔案信息資源的作用,才能使檔案工作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中發揮更大作用。
二、加強“名牌產品”檔案的形成和建立
發展農業產業化,不能沒特色農業的掘起不能沒有支柱產業的支撐,不能沒有名牌產品的貢獻,不能沒有名優特產基地的形成,最主要的是不能沒有名優特產品的帶動,雙遼市生產的葫蘆條、柳條編制品、麻黃草等三項產品是原產地、水土、氣候等條件傳統耕作方法,獨特優秀的品種加工才創造出來的。各生產基地和科研部門實踐,必將還出現更多的名牌產品。如果不涼意這些名牌產品檔案形成和建立,就可能使一些名牌產品改變原來的栽培方法,逐漸退化流失,或被別人搶先注冊,造成不良的經濟損失,檔案對保護名優產品起依據和見證作用,因此就必須在創名牌產品的同時,注意形式、積累、整理、保管好那些名、優、特產品的檔案。
三、加強“名牌產品”檔案的開發和利用
要保管好那些名、優、特產品的檔案的同時,我們還要不斷地去開發和利用,讓這些名優特產品為農民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真正成為龍頭產品,在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中起主導作用,只有龍頭產品不斷發展,農民的經濟收入才能穩定增加,為此,我們的檔案工作者,要積極參與實踐中去,加強對農村村級檔案工作的管理,實施管理對策,在各級鄉鎮村站和廣大農民的大力支持下,當好主角,自覺的作好檔案工作,通過檔案工作來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讓農民早日富起來。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熱切呼喚檔案信息,我們檔案工作者一定要抓住機遇,努力工作,為我國的農業現代化進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李紅艷 單位:吉林省梨樹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