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館從事地域文化研究開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服務地區經濟和文化建設是地方檔案館的神圣職責
檔案館的職責是記錄歷史,傳承文化,服務社會,造福人民,在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進程中擔負著重要的使命。檔案館只有不斷調整服務思路,真正融入地方經濟和文化建設之中,才能實現為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目的。檔案館作為地方檔案文獻的保管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社會各方面利用檔案資料的中心,必須積極投身到地方經濟的文化建設之中,充分發揮檔案信息自身的優勢,為地方黨委、政府當好參謀和智囊,積極建言獻策。
2.主動從事地域文化的研究開發是檔案館服務方式的重大轉變和創新
檔案館長期固守傳統的思維定式和服務模式,觀念陳舊,視野狹窄,盡管改革開放以來有新的變化,但仍然抱殘守缺,難以突出重圍,反映在檔案利用方面,“你查我調”的格局未能得到改變;反映在編研方面,仍停留在一般性大事記、組織沿革、文件匯編等基礎性編研上。尤其是在選題方面,一直難以走出困擾。檔案館從事地域文化研究,是對傳統意義上的檔案編研工作的一種升華和超越,它以整個地區的歷史文化資源為研究對象,而不是僅僅局限于館藏,將基礎型編研上升為學術型和服務型編研,是一種大編研和大服務的思路,觀念一新天地寬,這無疑也是地方檔案館服務方式的重大轉變和創新。
3.檔案館從事地域文化研究開發有著巨大的潛能和空間
地方檔案館從事地域文化研究,有其自身的優勢:一是館藏優勢,檔案館保管的大量地方檔案文獻信息,真實地記錄了整個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變遷,是地域文化(或稱為特色文化)的收藏基地,這是其他單位無法替代的;二是檔案館集結了一批高中級專業人才,具備從事地域文化的材料征集、史料研究、編輯出版及咨詢等條件;三是技術優勢,如計算機網絡技術、攝錄像及復制等設備一應俱全,掌握信息處理、數據轉換、軟件開發、網絡傳輸等功能,而且每年都有相應的投入。這些資源如何做到合理配置和有效開發,是擺在檔案館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長期以來,由于社會需求的廣泛性、現實性與館藏檔案信息的滯后性矛盾比較突出,如果遵循檔案館工作的規律和特點,從研究歷史文化為現實服務的角度,更能充分發揮檔案館的歷史文化研究與開發功能,從而使其游刃有余。
4.檔案館從事地域文化研究開發,有利于地域文化資源的系統整合
檔案館與博物館、紀念館、圖書館、藝術館等,蘊藏著豐富的地域文化資源,但由于長期以來各部門各自為政,使得地區文化資源得不到有效和系統的整合,這種局面是與信息社會格格不入的,各文化資源相關部門的潛能也得不到有效的釋放。如果檔案館、博物館等單位能在地域文化研究的旗幟下,突破各自封閉運行的體制性障礙,對地域文化研究與開發不再孤軍作戰,而是集團軍群式的協同攻關,這樣,各相關單位優勢互補,各有側重,各展所長,才能真正實現地域文化資源的大整合,促進地區各類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從而形成整個地區的文化力,并以文化力來提升經濟力。
5.檔案館從事地域文化研究開發,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地位和社會認知度
由于檔案館長期以來被禁錮在高墻深院之內,很難融入社會和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加上多年來的被動利用、長期不出成果和宣傳工作的不到位,檔案館很難被民眾接納,檔案館在檔案事業發展中的主體地位也無從談起。檔案館從事地域文化研究開發,為檔案館提供了廣闊的社會舞臺,為檔案館從事地方經濟文化建設搭建了平臺。它不僅是對檔案館研究能力學術品位的一次大檢閱,而且是檔案館人走出神秘殿堂,以嶄新的姿態和面對社會公眾的良機。檔案館在地域文化研究與開發上獨樹一幟,為地區經濟和文化建設提供豐碩的成果和高品位的服務,不僅是社會需求,更是地方檔案館以有為換有位的生存和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