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利用檔案信息資源實現共享的其他途徑
1.利用檔案信息化建設,擴展檔案利用服務領域,是檔案館實現檔案資源共享的新型手段
檔案信息化建設已成為北京市檔案事業發展的新動力和新主題,各級國家檔案館充分利用網絡技術,不斷擴展服務領域,努力提高社會公眾共享館藏檔案信息資源的廣度和深度。北京市檔案館于1996年在北京經濟信息網上開設欄目,從1997年開始進行網站建設,2000年底向社會公眾推出開放檔案目錄網上檢索服務。2002年底,館網站進行了較大規模改版,定位于檔案信息服務,相關鏈接10個一級欄目,20余個2級欄目。2005年底建成北京市檔案信息網,初步實現了市檔案館和區縣檔案館之間的聯網及開放檔案目錄的館際共享,檔案館依托網絡提供社會化服務正在成為現實。
方便、快捷、準確地提供檔案信息資源,滿足社會利用的需要,是以一個完備的檔案檢索體系和周到的利用服務為支撐,北京市檔案館主要提供兩類網上檔案利用服務:
一是開放檔案目錄網上檢索服務。北京市檔案信息網檢索數據量穩步增加,已達100余萬條目,設有6個數據庫,包括北京市檔案館84.25萬條開放檔案目錄,檢索信息覆蓋館藏84.1萬卷(冊)檔案,占全部館藏量的53%,涉及180多個機構、團體;還包括18個區縣檔案館藏部分開放檔案、資料目錄,揭示了北京在政治、經濟、軍事、司法、文化教育、醫藥衛生、工業、農業、建筑、交通、運輸、商業、金融、社會救濟等諸多方面的歷史進程,為社會公眾多層次、多角度地提供系統、準確、高質量的檔案信息資源。同時,將一些社會公眾感興趣的內容,如學校、醫療、寺廟、園林、會館、娛樂、禮俗、契約、名人、治安、老字號、地圖等,預先設置了快速檢索鍵,利用者可直接點擊瀏覽利用。此外,北京市檔案館還陸續編制了“北京市行政區劃”、“北京市政府組織機構沿革”、“北平學生運動”、“日本侵華罪行實證”、“抗戰時期北京地區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北京知青上山下鄉運動”、“北京市勞動模范”等21個專題檔案目錄,以及工商稅務檔案、房產檔案、訴訟檔案、婚姻檔案、照片檔案等12個專門檔案目錄,提供不同層次的檢索服務,方便社會公眾利用。
二是提供檔案全文網上利用。檔案全文上網提供利用,不僅是檔案館信息化建設的最終目標,而且是檔案館實現檔案資源共享的最佳途徑。為更快捷、方便地為公眾提供檔案實體內容的利用,北京市檔案館于2002年開始進行館藏檔案數字化工作,2004年8月率先在網站上推出檔案全文閱覽服務,提供了北平市政府和北平市社會局兩個全宗28.8萬頁檔案全文閱覽,內容涉及北平市政府組織、行政管理、行政區劃變動、人事、警務、外事、社會管理、市政建設、房地產、文化教育,以及社會團體、農工商、合作社管理、公益救濟、寺廟等方面內容。2006年底,還將新增100萬頁檔案全文的網上在線閱覽。
經過幾年的發展,北京市檔案信息網的訪問量從“十五”初期的每月幾百人次,上升到“十五”末期每月的6萬次。截至2005年底,網站累計訪問量已達到161萬余人次。北京市檔案信息網已經成為向社會公眾提供檔案信息公共服務、實現檔案信息資源共享的重要平臺。
2.開展行政規范性文件查閱服務工作,是檔案館發揮社會功能實現資源共享的積極拓展
2001年5月,北京市昌平區檔案館在北京率先開展已公開現行文件利用服務工作,受到國家檔案局的肯定和認可。2005年10月8日,北京市政府第160號令公布《北京市行政規范性文件備案監督辦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辦法》第七條明確規定:市和區、縣檔案館是本級人民政府指定查閱行政規范性文件的場所;市和區、縣檔案館應當做好行政規范性文件目錄檢索和全文查閱等服務工作,供公眾免費查閱。在檔案館設立政務信息公開場所是體現國家綜合檔案館社會公益性的一種方式。目前,北京市和區縣檔案館全部開展了行政規范性文件查閱服務工作。同時,在北京市檔案信息網上,還將市委、市政府以及各委辦局網上公開的政策、法規文件欄目作相關鏈接,設置了北京市行政規范性文件查詢服務。綜合檔案館開展行政規范性文件利用工作,有效地參與了政務公開建設,幫助廣大人民群眾及時準確地了解黨和政府的各項方針政策,對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具有積極意義。
在21世紀,20世紀的近現代史將成為21世紀研究的重點。作為省級綜合檔案館,北京市檔案館典藏著眾多的、珍貴的檔案文獻,其主要是以近代百年來形成的檔案為主,這部分檔案文獻是研究近現代民國史、北京史最重要的史料。在新形勢下,更新觀念,拓展思路,加強研究,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開發利用檔案信息,多渠道實現檔案資源共享,為學術研究服務,為社會公眾服務,為現代化建設事業服務,這是綜合檔案館滿足檔案信息社會化共享與社會化利用需要的根本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