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服務新模式服務群眾“零距離”
——江西省檔案部門積極為民提供便捷檔案服務受到好評
作者:江西省檔案局 曾勤生
來源:中國檔案資訊網
中國檔案資訊網訊 近年來,江西各級檔案部門通過完善服務場所建設、建立檔案資料共享查閱平臺、對涉及民生的各類檔案實行了優先收集和劃控及數字化等便民措施,做好檔案服務群眾的工作,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好評。
一、搭建全省檔案專網,貫通服務群眾“高速路”
為方便人民群眾查閱利用檔案,江西省檔案資料共享查閱平臺應運而生。2013年,省檔案局與省信息中心合作依托省政務內網聯合建成并啟用了“王”字型的全省檔案專網,縱向聯通各級綜合檔案館,橫向聯通同級立檔單位,直至鄉鎮、村檔案室,并搭建了省檔案館檔案資料查閱共享平臺。目前,全省已有60個市、(區)縣檔案局(館)和23家省直立檔單位聯通檔案專網,上傳、備份1720萬條非涉密館藏多個門類檔案目錄數據,充分利用該平臺開展跨館跨地檔案檢索指引服務,實現了數字檔案資源的異地備份和集中共享。例如,省委辦公廳到省檔案館查閱一份1970年的水利工程檔案,經查閱共享平臺檢索,發現崇仁縣檔案館保存有該份檔案,省委辦公廳很快查閱了這份檔案;南城縣檔案館在該縣申報中央蘇區縣工作中,通過查閱平臺快速鎖定黎川等縣檔案館保存有所需檔案資料;南昌、新余、撫州、上饒等市檔案局(館)利用查閱平臺實施遠程辦公、查檔,為市政府用檔、退休職工解決待遇及時出據了查檔憑證。
檔案資料共享查閱平臺的建立,為社會各界查檔開辟了便捷有效的途徑,讓人民群眾享受到了“一站式”服務帶來的實惠。
二、拓寬服務范圍,盡力滿足群眾需求
近年來,查檔人員不斷增多。江西省檔案部門以滿足當前利用需要為導向,加大了館藏檔案開放的力度,悉數將已滿30年應開放和未滿30年可開放的檔案向社會開放,做好已公開現行文件的收集和利用。現已開放檔案資料238萬卷(冊)、收集已公開現行文件35余萬件。全省各市縣館對婚姻、土地、知青、林權、婚姻、房產、低保、社保、環保等涉及民生的各類檔案實行優先收集、整理、編目、劃控和數字化,及時向社會提供利用。全省綜合檔案館形成案卷級目錄387萬余條、文件級元數據3514萬條、全文數據1446萬頁。南昌市檔案局首次接收了公證檔案進館,并積極與公證部門銜接,從去年開始該館查詢公證檔案。省檔案館對民政、工會、移民、收養等涉民部門的檔案目錄數據進行了整合,編制了民生檔案專題目錄數據庫,已建成人口普查、養老、涉外收養、移民、知青等十余個民生檔案專題數據庫,并通過檔案史料編纂、檔案展覽、知識講座和檔案館日活動,聯合十余家單位在《江西晨報》開辟《檔案解密》專欄,解讀檔案背后的故事,方便群眾利用檔案,拓寬檔案利用的空間,使檔案走進了千家萬戶口,廣大市民不出家門就了解了歷史并受到了教育。
將“故紙”開放,“新文”上架,拓寬了服務范圍,充實了服務內容,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檔案文化需求
三、開展“送檔上門”,檔案干部為民跑腿
2013年10月30日,南昌市檔案館在對館藏檔案進行數字化時,發現了一張珍貴的民國時期南昌市第三屆集團(集體)婚禮結婚證書,國內外多家媒體對這張“集團結婚證書”進行了報道,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市民王咨臣老先生電話詢問南昌市檔案館,稱自己在解放前與愛人參加了這次集團(集體)婚禮,并要求復制這張珍貴的民國結婚證書,而老先生因年歲已大,不方便親自到檔案館取證。為了卻老人心中夙愿,南昌市檔案局工作人員將這張珍貴的民國結婚證書復制并送到了老人家。老人再三感謝檔案局完成了他的夙愿,并對南昌市檔案局“送檔上門”、高效規范的辦事作風大加贊賞。
近年來,江西省檔案部門提高服務意識,做到服務人性化、工作高效化、效果滿意化,并積極探索新的服務模式,把檔案服務送到百姓身邊,改變“你查我調”、“你問我答”的被動服務方式,積極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取得了實效。
四、檔案服務好不好,群眾評議說了算
江西檔案部門以社會滿意不滿意、群眾高興不高興作為服務標準。檔案服務好不好,堅持群眾說了算。為落實服務責任,省檔案部門建立了干部職工績效考評辦法,修改完善了檔案利用制度,明確了相關工作責任,提出了相關工作標準和要求,并實施了電話查檔、委托查檔、送檔上門等系列服務措施,方便群眾查閱利用檔案。同時,開展了檔案服務評議和回訪活動,由服務對象對檔案工作人員的服務手段、服務態度、服務效率等進行評議。檔案工作人員通過上門、電話等形式回訪服務對象,征求改進意見和建議,年終將服務對象的評議和檔案工作人員的回訪情況進行匯總,并作為先進評選、績效考評、兌現獎罰的依據。
去年,全省綜合檔案館共接待查檔者13萬余人次,查閱檔案資料近71萬卷(冊、件),解決各種民生需求6萬余起。江西省檔案局 曾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