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研工作可以促進和加強檔案館的基礎業務建設
1.編研工作是檔案館的一項重要的業務基本建設
1983年4月26日,國家檔案局重新制定頒發了《檔案館工作通則》,它賦予了檔案館五項任務,其中第四項和第五項分別為“編輯出版檔案史料”和“參與編史修志的工作”,這兩項任務均屬于編研工作的任務。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生前曾多次指出,研究、編寫歷史資料應作為檔案館的一項重要任務,并號召檔案工作者要學習司馬遷。早在1959年6月國家檔案局召開的全國檔案資料工作先進經驗交流大會上,謝覺哉同志就指出:“檔案工作是一個偉大的有悠久性的工作,它是把我們國家社會各方面的政治斗爭的事實和經驗,生產斗爭的事實和經驗記錄下來,保存起來,檔案工作的頭一步,是把這些材料有條不紊的收集起來。說有條不紊,就是把它的內容加以分析,分類整理成卷,成為有系統的材料,即所謂檔案史料。第二步,就是從這些材料里邊抽出好的來編成書。僅只有第一步工作,是不夠的,因為檔案有這么多,不可能都去看,不去看就得不到利用,它必須接著有第二步工作,從這里邊抽出一些東西來,供各個地方,各個人去閱讀。”謝老所講的第二步工作就是檔案編研工作。由此可見,檔案館的工作,不應該僅僅是保管和整理,檔案史料的編輯出版工作也是檔案館工作的一部分。公布檔案既是為黨和政府的各項工作、為社會提供檔案信息的一種重要形式,同時也是檔案館安全、科學保管和開放利用檔案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措施之一。所以,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檔案編研工作也是檔案館的一項重要的業務基本建設。
2.編研工作能促進檔案基礎工作的良性循環
檔案工作的中心任務是為開發利用檔案信息資源打基礎、做準備。檔案基礎工作的良性循環是做好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工作的基礎。所謂檔案基礎工作的良性循環是指從檔案的合理征集與接收到檔案的科學整理與保管,檔案信息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到更科學、更合理地征集和接收檔案。檔案作為人類知識的信息資源,必須經過人們不懈的開發,才能將檔案信息加以利用。開發檔案信息資源的最基本的措施是對檔案的第一次整理,即將檔案文件進行收集、分類、立卷、排列、編目、鑒定、編制檢索工具及進行統計等等。檔案的第一次整理屬于檔案館的基礎工作,但開發檔案信息資源僅有第一次整理是不夠的,還必須進行第二次整理,即根據一定的專題,對有關檔案進行篩選,并進而加以考訂、加工等,也就是檔案編研工作。檔案的編研工作必須在第一次整理的基礎上才能完成,只有第一次整理工作做得徹底,編研工作才有保障。反過來,編研工作又可以檢查和促進檔案館的基礎工作。如在編纂的查選檔案階段,可以發現館藏檔案史料的缺漏,對檔案征集工作的開展提出合理化建議,從而使征集工作更趨合理化、科學化。另外,在編研工作過程中,可以較全面地熟悉館藏,從而發現在檔案分類、立卷、編目等基礎工作中的不妥之處,對此提出改進意見,促進檔案的科學管理,為檔案信息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