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檔案的鑒定與處置
4.1
鑒定 appraisal
對電子文件(2.1)、電子檔案(2.2)的內容(2.13)和技術狀況進行評估的過程,確認其真實性(2.17)、完整性(2.19)、可用性(2.20)、安全性及其價值等,判斷其是否屬于歸檔(3.5)范圍并確定其保管期限(4.7)。
4.2
真實性檢驗 authentication
通過管理和技術措施評估電子檔案(2.2)是否符合真實性(2.17)內涵要點的過程。
示例:驗證所收到的電子簽名等與所發送的是否相同;遷移或轉換后的電子檔案與形成時的原始狀況是否一致;是否受到未經授權的增、刪、改、利用和隱藏。
4.3
完整性檢驗 integrity check
通過管理和技術措施檢查電子檔案(2.2)及其元數據(2.16)是否符合完整性(2.19)要求的過程。
示例:檢查所收到的電子檔案及其元數據是否齊全完好;是否受到未經授權的增、刪、改、利用和隱藏;是否對所有授權的增、刪、改進行了標記。
4.4
可用性檢驗 usability check
通過管理和技術措施驗證電子檔案(2.2)、載體、應用軟件是否符合可用性(2.20)要求的過程。
示例:檢驗電子檔案是否可讀、可理解、可檢索,載體介質是否完好和兼容,是否附帶相應的特殊應用軟件等。
4.5
安全性檢驗 security check
通過管理和技術措施識別電子檔案(2.2)潛在安全性缺陷的過程。
示例:檢測電子檔案是否有病毒等。
4.6
文件格式檢驗 file format check
驗證電子檔案(2.2)是否符合規定的文件格式(2.22)的過程。
4.7
保管期限 retention period
對電子檔案(2.2)劃定的留存年限。
4.8
保管期限表 records retention schedule
規定電子檔案(2.2)保管期限(4.7)的文件。
4.9
處置 disposition
按照規定對電子文件(2.1)、電子檔案(2.2)實施留存、移交(3.7)或銷毀(4.10)的一系列過程。
注:改寫GB/T 26162.1-2010,3.9。
4.10
銷毀 destruction
消除或刪除失去價值的電子文件(2.1)、電子檔案(2.2),使之無法恢復的過程。
注:改寫GB/T 26162.1-20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