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1日國務院頒布的新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開始施行,新條例對拆遷檔案管理工作進行了專項規定:“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拆遷檔案管理制度,加強對拆遷檔案資料的管理。”由于歷史的原因,在剛開始的房屋拆遷工作中,對拆遷檔案的形成和管理普遍沒有重視,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只重視房屋拆遷項目的審批管理;而具體的房屋拆遷實施單位更是只考慮到要將拆遷中能夠生產的經濟效益,使得房屋拆遷工作過程“虎頭蛇尾”,拆遷中文件資料隨著房屋拆遷活動的結束而散失,雖然也有些拆遷單位注意到要拆遷資料裝訂成卷冊,但由于沒有系統的管理,而檔案人員流動性大、保管條件簡陋,使形成后的案卷仍然處于既不便于利用,也沒有安全保證的狀態。由于拆遷文件資料的流失,使房屋拆遷后的糾紛難以處理,群眾上訪事件不斷。隨著國務院《拆遷條例》的頒布實施,房屋拆遷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改進,在拆遷檔案管理方面,由于《拆遷條例》的約束和人們在對大量的房屋拆遷糾紛處理中,人們越來越深刻體會到拆遷檔案的重要性,不少地區的房屋拆遷糾紛單位不僅建立健全了拆遷檔案管理工作,而且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逐漸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拆遷檔案模式,使拆遷檔案工作狀況得到了較大的改善。
本文就拆遷檔案的特性與價值問題進行探討。
一、拆遷檔案的特性
(一)一般特性
房屋拆遷中的文件資料在形成檔案以后,就具備了檔案的共有屬性,即檔案的原始性、信息性和唯一性。就拆遷檔案而言,拆遷檔案的原始性,表現在它是直接產生于房屋拆遷工作實際,是對當時房屋拆遷活動的真實記錄,而不是房屋拆遷活動結束以后再搜集形成,甚至編造的文件資料;所謂拆遷檔案的信息性,則是因為拆遷檔案的內容中儲備了城市改造建設的規模和城市演變的真實痕跡,保存了因房屋拆遷活動而造成的社會利益變化的原始信息;而拆遷檔案的唯一性,是因為拆遷檔案是唯一能夠準確、完整地再現房屋拆遷的全程,是唯一能夠保存反映房屋拆遷當時狀況的歷史記錄。在各種類型的文獻記錄中,拆遷檔案以其原始性和唯一性使信息含量顯得更加珍貴。
(二)拆遷檔案與相關類型檔案的聯系
房屋拆遷工作具有較強的行政行為,尤其是這些年來,在各地的城市建設中,大多數是以政府統一組織進行的所謂“市政工程”,即便是普通的房地產開發項目,也必須經過政府相關部門的統一規劃和批準后才能進行。因此,在房屋拆遷工作中產生文件資料必然處處帶有行政部門的痕跡,使拆遷檔案中包含了與行政檔案相關的內容,在進行具體的檔案業務工作時,也參照了一些機關檔案工作的做法。
在房屋拆遷實施中,具體的房屋拆遷工作又是一項以民事權益為主的工作,其工作的對象,不僅是需要拆除的建筑物,更主要的還是各類具體民事主體資資格的法人或者是個人,致使房屋拆遷過程中產生了大量與司法檔案相關的文件資料,在形成案卷時也與司法部門的案卷類型相似,基本是以每一個事件相對人為單位來進行立卷的。
拆遷檔案與科技檔案的聯系較為密切,這是因為它同樣都是在經濟活動中產生的,都含有一定量的技術成份,最終又都是以某一個工程項目為單位進行歸檔。
拆遷檔案無論內容或形式都與政務檔案、司法檔案和科技檔案有著相互聯系。但是,由于拆遷檔案產生的特殊背景,又使它與這些檔案存在了較大的差別,使我們很難將它歸入到哪一類型的檔案中去進行管理,導致了拆遷檔案成為一種獨立形式的檔案而存在的必要性。
(三)個別特性
拆遷檔案的特殊關鍵在于它所依附的房屋拆遷工作的特殊性所決定。房屋拆遷工作本身的繁雜性的特點,造成因它而形成的拆遷檔案的性質也呈現出多樣性的特點。通過上述的分析,我們了解到在某一房屋拆遷項目中,既有政務方面的文件資料,也有科技方面的文件資料,還有大量的與法律、法規相關的司法材料,而正是這些內容相互交叉的文件資料,形成了拆遷檔案自有的特性和檔案管理方式。
1、拆遷檔案的專業性
拆遷檔案的特殊性首先表現在它的專業性特點上,這是它區別于其它類型檔案的最明顯的特征。拆遷檔案只產生于房屋拆遷活動中,檔案中的每一份記錄都與房屋拆遷活動有關。在拆遷檔案業務內容中,由于其專業的特點,使拆遷檔案在分類編目、鑒定整理、歸檔時間方面的要求先都必須按照房屋拆遷工作的特點和專業標準來進行,否則就難以形成一個系統完整的拆遷檔案系列。
2、拆遷檔案的成套性
房屋拆遷工作是以每一個建設項目來進行的。所以在拆遷檔案歸檔時也必須以每一個項目中形成的,所有的文件資料為一個歸檔單位來完成,不能將一個項目內容的文件資料因為某種原因而人為的與項目割裂,破壞了一個完整的建設項目中拆遷檔案之間的有機聯系。因此,拆遷檔案“成套性”的原則應該成為拆遷檔案分類的基本原則,只有按照這個原則進行分類后組成的拆遷檔案才能完整的反映每一個房屋拆遷項目工作的全過程。
3、拆遷檔案的階段性
拆遷檔案的階段性形成也是拆遷檔案的一個重要特殊性。由于房屋拆遷工作一般分為房屋拆遷審批、現場動遷和居民補償、安置這兩個時間間隔較長的階段,特別是在1991年國務院頒布的《拆遷條例》施行期間,被拆遷居民補償安置形式基本是以房屋安置為主,而因為安置房屋的建設周期較長,使這一階段拆遷工作中形成的文件資料,難以在短時間內與房屋拆遷前期工作中文件資料同時歸檔。因此在實踐中,房屋拆遷單位往往在“成套性”的原則下,把拆遷檔案分為前后兩個部分,即前期綜合檔案和后期居民安置檔案,在組卷形式和歸檔時間上也分別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和歸檔要求。
二、拆遷檔案的價值
由于拆遷檔案產生的特殊背景,使它不僅在房屋拆遷管理工作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在見證歷史和推動社會經濟與城市發展進程中也同樣具有重要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拆遷檔案的經濟價值
由于房地產業所具有的經濟價值量較大,使房屋拆遷工作中涉及到的經濟利益也相對很大。在具體的房屋拆遷工作中,關于經濟利益分配的糾紛貫穿始終,而拆遷檔案的經濟價值正是在處理這些糾紛的過程得到了充分體現。一份拆遷檔案往往在維護拆遷當事人的經濟利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舉一個例子,我市濱江大道的房屋拆遷工作是1998年10月開始,在當時的拆遷過程中,受委托的拆遷單位就注重收集記錄所有房屋拆遷資料,并與被拆遷人簽訂了拆遷補償協議,雙方在1999年4月履行協議完畢,濱江大道按期建設通車。然而在2002年5月有兩戶被拆遷人以所拆除房屋是合法建筑,其拆遷補償標準過低為由,要求增加拆遷補償費用400余萬元,向市、區兩級法院提起訴訟,拆遷單位最終在檔案中查找到拆遷房屋原始證據等有關資料,最終取得了兩審法院判決勝訴的案件。通過這個事例,我們便可以清楚的感受到拆遷檔案所具有的經濟價值。在當今人們的法律意識普遍加強的情況下,在房屋拆遷工作中,沒有依據,就有損失的現象屢屢發生,足以說明拆遷檔案潛在的經濟價值是無限的。
2、拆遷檔案的參考價值
與其它類型的檔案一樣,拆遷檔案不僅記錄了房屋拆遷活動的事實和經過,而且還記錄了人們在房屋拆遷工作中所具有的思想和智慧。正如今天是昨天的延續一樣,房屋拆遷工作也需要在過去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不斷總結完善,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而在這個總結完善的過程中,參照作為歷史記錄的拆遷檔案便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手段。以國務院2001年重新頒發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為例,新條例的制定就是參照了原拆遷法規政策和房屋拆遷工作中的經驗教訓,結合當前新的形勢后修改完成的。而拆遷檔案中的信息資源,對現實工作更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作用,無論是拆遷單位在房屋拆遷實施工作中,還是政府部門在制定城市建設規劃時,都離不開對拆遷檔案信息的參考和利用。
3、拆遷檔案的歷史價值
拆遷檔案的突出價值還在于它直接記錄了房屋拆遷前的歷史面貌和演變過程。房屋拆遷活動不僅改變了城市面貌,也改變城市中因房屋拆遷而變化了的社會活動形態。在房屋拆遷活動中一些大的家庭結構,因居住條件的改善而分解成若干個小家庭形式,一些產業因房屋拆遷而變化了、消失了、也有一些產業又因房屋拆遷而誕生和興起,這種變化皆因房屋拆遷而起,因此也都能在拆遷檔案中找到它們變化的痕跡。而且拆遷檔案不同于一般的歷史遺物,它具有很強的記錄性,保留了真實的歷史標記,在它的內容中有當事人的印記、圖像和聲音,所以具有很高的查考性和見證歷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