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檔案局 張明莉
檔案文獻是文明歷史的結晶。西方歷史上的史學論著能夠傳播后世,與援引檔案文獻有著緊密的聯系。19世紀前,大多數傳統史學家的論著是以研究政治軍事史為主的。盡管其中很少有深刻的思想家,但在論著中援引的檔案文獻是虔誠的,被20世紀有深刻思想的史學家在史學研究中創造新思想或作新解釋。
一、古典西方史學論著援引檔案文獻的興起
古希臘是西方史學論著援引檔案文獻的發源地,它和古羅馬的史學通常被稱之為西方古典史學。
l,古希臘時期援引檔案文獻的濫觴
西方古典史學肇始于古希臘人的天才創造。西方古典史學因希臘歷史學家的卓越成就而光彩奪目,從而登上了當時史學的前沿。
(1)希羅多德《歷史》
有著“史學之父”美稱的希羅多德,首先創立了西方史學上的一種正宗體裁,開始運用歷史批判的方法撰述歷史,顯示了對歷史的遠見卓識。希羅多德《歷史》是他在全面搜集“官藏的檔案文獻、雄辯家們滔滔不絕的演說詞、史詩、碑銘以及神托所宗教文獻”的基礎上,造就了西方第一部歷史著作。
(2)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撤戰爭史》
修昔底德,為后世的西方史學確立了一種“鑒誡史學”的典范。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撤戰爭史》的問世,標志著西方史學在古希臘時代的最高成就。
在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撤戰爭史》一書中經常援引的檔案和碑銘有:雅典衛城石碑上的和平條約;記述暴君壓迫的銘文等。他是第一位在史學論著中授引演說詞原文的歷史家,從援引演說詞中可以看到援引檔案文獻的權威性及對史學有深刻的而長遠的影響。
(3)波里比阿《羅馬史》
波里比阿的學術素養深受羅馬統治集團寵信,他常出入國家檔案館,他無論到何處對當地的檔案碑銘、神廟銅版上的文獻、軍隊的花名冊和演說詞很重視,以“可靠精神”著述了《歷史》或稱《羅馬史》。他認為演說詞是“歷史文獻”。
2.古羅馬時期援引檔案文獻的艱難與突破
古羅馬史學是在希臘人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是西方古典史學的延續,是連接西方古典史學與近代人文主義史學的橋梁。
(1)西塞羅的貢獻
羅馬是到西塞羅時才有國家檔案,他要求“主持的官吏應觀察各種預兆并服從國家占卜官。他們負責將法案在閱讀之后歸檔于國庫檔案館?!?br>(2)塔西佗的見解
在羅馬利用國家檔案進行獨立研究是從塔西佗開始的。塔西佗先后當過保民官、營造官、財務官、行政長官、執政官和外省總督。職業使他常藏身于書堆中并有條件進出保存大量的國家檔案文件“自由殿堂”,而有權援引國家檔案著述。他《編年史》文筆達到頂峰。
二、近代西方史學論著援引檔案文獻的深化
1.文藝復興時期的理想閃爍著“浮飾剝掉”的檔案光輝
人們探討文藝復興時代,往往很自然地從佛羅倫薩開始,因為它曾在1300年至1550年間光輝地表現了意大利文化。近代最早受到重視的史學家就誕生在這個城市中。
(1)佐凡尼?微尼拉《佛羅倫薩史》
佐凡尼生活在當時全歐洲最富裕的工業和銀行業中心,他了解熟悉佛羅倫薩,敢對佛羅倫薩檔案中充滿偽造的東西大膽批評。佐凡尼本著真正體現歷史價值的精神,準確而完整地援引佛羅倫薩檔案中有關經濟和商業及社會等方面的材料,著述了內容豐富的《佛羅倫薩史》,成為有關佛羅倫薩歷史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2)馬基雅維里《君主論》
文藝復興時期一個普遍現象是史學與政治的結合,表現最為突出的是第一個馬基雅維里。他的《君主論》,被人們普遍認為是一本政治學著作。實際上,這本書是根據他多年來在佛羅倫薩政府任官職期間,對曾負責過的大量戰爭和外事文件、城邦貴族階級和下層勞動階級斗爭、各個家族專制所形成的檔案等非常了解,并審視意大利各城邦的君主政體而撰成。在任史官期間,他又根據佛羅倫薩傳統的大量檔案編纂了《佛羅倫薩史》。
2.啟蒙運動時期的伏爾泰援引檔案文獻的“風格”
才華橫溢的伏爾泰,是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堵芬资臅r代》是伏爾泰用了二十年的時間寫成宏篇巨著。從l735到l756年,他收集軍事、政治、商業等各方面的檔案資料。特別在l745年4月1日,他被任命為法國史官以后,得以在軍機部和外交部不間斷研究各種文件檔案。l746年,又獲得王室侍從的職位,便于他研究羅浮宮所藏的國王給大使的訓令及其發回的外交報告、秘密談判記錄。
《路易十四時代》出版后,伏爾泰仍繼續收集檔案資料,為再版作充實、修改的難備,從而在《路易十四時代》1756年版中,他又援引瘋神父圣皮埃爾尖銳地批評路易十四處事和施政的手稿材料和在諾阿耶手中保存的路易十四親筆回憶錄手稿檔案的內容,更有助于領會和把握路易十四的為人和性格。書中援引的檔案資料,被認為是“當時最好的原始資料”、“并未篡改或捏造”。
3.法國大革命時期形成的檔案在史學論著中的援引
霍布斯鮑姆說“法國大革命的檔案一直讓史學家忙碌了200年而現在仍然沒有收益遞減的跡象?!?br>(1)國家檔案館米細勒館長《法國革命史》
被任命為長達22年之久的國家檔案館長朱理?米細勒援引“國家公文和外交信函”及“大批手稿和印刷品”等檔案資料撰寫了《法國革命史》。米細勒在國家檔案館任職期間,“把自己不倦的精力大量貢獻給整理堆積如山的散亂的手稿和編目工作”,讓歷史“復活”,讓“那些死的文件復活”。
(2)外交部檔案館米涅館長《法國革命史,l789-1841年》
米涅于1822年開始搜集法國大革命時期形成的“令人敬服的”檔案資料,撰寫了《法國革命史,l789-1814年》,目的在于為推翻波旁王朝和資產階級重新掌權制造輿論。此書1824年問世立即取得成功。米涅的這部論著無疑是有助于加速1830年的革命。新政府給他的報酬是任命他為國家外交部檔案館長,他任此職直至l848年。
(3)梯也爾《法國革命史》
梯也爾是在了解和研究了國家檔案,其中包括國家財政檔案、國家軍事檔案后,有人給他50萬法郎撰寫了《法國革命史》,于1823年問世。為了編寫這部書的續編《執政府和帝國史》,梯也爾查遍了法國外交部的文件、手稿,找了許多遺老面談,利用了許多著名人物未曾出版過的回憶錄和私家收藏的文件,以及拿破侖簽署的書信、命令,他和將軍、官吏之間的通信。
(4)托克維爾《舊制度與法國大革命》
《舊制度與法國大革命》是托克維爾于1856年出版的。對于法國大革命,托克維爾不是憑空“思考”的,而是扎扎實實地依靠對原始資料的分析研究得出的結論。他利用了前人從未接觸過的大量檔案材料,成為第一個查閱有關國有財產出售記錄和法令,挖掘涉及農民狀況和農民起義資料的歷史家。根據這些檔案史料,他得以深入了解、具體描繪舊制度下的土地、捐稅、教會、農民生活、貴族地位等。這部自成一家的論著,至今是研究法國18世紀,特別是大革命歷史的必讀著作,是一顆“史學珍珠”。
三、當代西方新史學論著援引檔案文獻的拓展
19世紀前,西方的史學論著是以“今天的歷史即過去的政治,今天的政治即未來的歷史”作為研究的理論基礎。政治是主要的研究內容,援引政治方面的檔案文獻也必然是史學論著的重要方法。
現在,新史學研究的領域不僅是政治方面的上層文化,還應研究在特定時期的普通人所想的和所做的下層人民的文化。
1,湯普森《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
l963年,英國出版了一部劃時代的著作,英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湯普森的《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湯普森的這部史學論著是在利維霍姆基金會的贊助下,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查閱了英國公共檔案館中最有價值的檔案寫成的。他援引了檔案中反映下層人民生活的內容,如工資、物價、皇家劇目單和入場券等,以說明工人階級的“形成”,揭示工人階級遭受的苦難。
2.勒華拉杜里《蒙塔尤:1294-1324年奧克西坦尼的一個山村》
1975年,法國出版了一部典型的心態史研究論著,這就是曾任法國國立圖書館館長達6年之久的勒華拉杜里的《蒙塔尤:1294-l324年奧克西坦尼的一個山村》。這部論著是授引“由農民自己直接提供的證據”,“試圖把構成和表現14世紀初蒙塔尤社區生活的各種參數一一揭示出來”。這是勒華拉杜里因一個偶然的機會,從梵蒂岡圖書館內發現的一批13世紀地方宗教裁判所檔案中,敏感地意識到這批檔案“為研究農村普通人民的精神觀念提供了機會”。
3.佩雷菲特《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撞擊》
1989年5月,法國作家佩雷菲特以“學術界爭論已久的馬戛爾尼覲見(乾隆)時是否下跪的問題并不單純是一場禮儀之爭,而是兩種文明的撞擊,具有深刻的象征意義“這一主題,出版了《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撞擊》一書。為寫這本書,他搜集了12000多頁的原始資料:他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研究了清朝政府與英使的所有文件:同時他還在英國、法國、美國、日本、南非等地閱讀了大量未公開的內部檔案。
4.裴宜理《上海罷工:中國工人政治研究》
由美國哈佛大學亨利?羅索夫斯基政治學講座教授裴宜理所著的《上海罷工:中國工人政治研究》,是一部援引了大量檔案才寫成的史學論著。援引的檔案有:上海市檔案館收藏的政府文件;上海市總工會保存的數十種廠史未刊稿;英美煙草公司檔案;上海第四絲織廠檔案;上海港提供的其它資料。以及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臺北的黨史文獻館國民黨時代的重要政府文件;中國臺北的調查局提供的頗有價值的共產黨方面的報告;美國華盛頓國家檔案館的檔案等。這些檔案充分說明,二十世紀的中國經歷的一系列的根本性政治變革,都曾受到工人運動的影響。
檔案是歷史的記錄,研究歷史必然要援引檔案、利用檔案。問題在于人類社會跨過文明時代之初,文化被統治者所壟斷,檔案也只能是統治者活動的記錄。隨著社會的發展,更多的人掌握了文化,才可能有越來越多的“下層人”檔案的產生。檔案的記載也因此不斷發展,檔案記錄歷史的功能,因此才能夠表現得更加全面和完整,從而也為史學家們全方位、多側面援引更為豐富的檔案文獻創造了日益優越的條件。促進了援引檔案的歷史學家們經歷了一個由單純記述統治者的活動和思想,逐步走向全面描述全社會活動和思想的過程。
西方史學家援引檔案文獻,是值得我國檔案工作者學習的。我們學習的意義在于做好檔案的保管和利用工作。各級各類檔案館應根據法律規定,向社會及時、方便地提供檔案利用,向史學家提供更為系統、深度的開放,才能真正顯示檔案的價值。這也是社會文明的一個顯著標志。
檔案文獻是文明歷史的結晶。西方歷史上的史學論著能夠傳播后世,與援引檔案文獻有著緊密的聯系。19世紀前,大多數傳統史學家的論著是以研究政治軍事史為主的。盡管其中很少有深刻的思想家,但在論著中援引的檔案文獻是虔誠的,被20世紀有深刻思想的史學家在史學研究中創造新思想或作新解釋。
一、古典西方史學論著援引檔案文獻的興起
古希臘是西方史學論著援引檔案文獻的發源地,它和古羅馬的史學通常被稱之為西方古典史學。
l,古希臘時期援引檔案文獻的濫觴
西方古典史學肇始于古希臘人的天才創造。西方古典史學因希臘歷史學家的卓越成就而光彩奪目,從而登上了當時史學的前沿。
(1)希羅多德《歷史》
有著“史學之父”美稱的希羅多德,首先創立了西方史學上的一種正宗體裁,開始運用歷史批判的方法撰述歷史,顯示了對歷史的遠見卓識。希羅多德《歷史》是他在全面搜集“官藏的檔案文獻、雄辯家們滔滔不絕的演說詞、史詩、碑銘以及神托所宗教文獻”的基礎上,造就了西方第一部歷史著作。
(2)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撤戰爭史》
修昔底德,為后世的西方史學確立了一種“鑒誡史學”的典范。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撤戰爭史》的問世,標志著西方史學在古希臘時代的最高成就。
在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撤戰爭史》一書中經常援引的檔案和碑銘有:雅典衛城石碑上的和平條約;記述暴君壓迫的銘文等。他是第一位在史學論著中授引演說詞原文的歷史家,從援引演說詞中可以看到援引檔案文獻的權威性及對史學有深刻的而長遠的影響。
(3)波里比阿《羅馬史》
波里比阿的學術素養深受羅馬統治集團寵信,他常出入國家檔案館,他無論到何處對當地的檔案碑銘、神廟銅版上的文獻、軍隊的花名冊和演說詞很重視,以“可靠精神”著述了《歷史》或稱《羅馬史》。他認為演說詞是“歷史文獻”。
2.古羅馬時期援引檔案文獻的艱難與突破
古羅馬史學是在希臘人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是西方古典史學的延續,是連接西方古典史學與近代人文主義史學的橋梁。
(1)西塞羅的貢獻
羅馬是到西塞羅時才有國家檔案,他要求“主持的官吏應觀察各種預兆并服從國家占卜官。他們負責將法案在閱讀之后歸檔于國庫檔案館?!?br>(2)塔西佗的見解
在羅馬利用國家檔案進行獨立研究是從塔西佗開始的。塔西佗先后當過保民官、營造官、財務官、行政長官、執政官和外省總督。職業使他常藏身于書堆中并有條件進出保存大量的國家檔案文件“自由殿堂”,而有權援引國家檔案著述。他《編年史》文筆達到頂峰。
二、近代西方史學論著援引檔案文獻的深化
1.文藝復興時期的理想閃爍著“浮飾剝掉”的檔案光輝
人們探討文藝復興時代,往往很自然地從佛羅倫薩開始,因為它曾在1300年至1550年間光輝地表現了意大利文化。近代最早受到重視的史學家就誕生在這個城市中。
(1)佐凡尼?微尼拉《佛羅倫薩史》
佐凡尼生活在當時全歐洲最富裕的工業和銀行業中心,他了解熟悉佛羅倫薩,敢對佛羅倫薩檔案中充滿偽造的東西大膽批評。佐凡尼本著真正體現歷史價值的精神,準確而完整地援引佛羅倫薩檔案中有關經濟和商業及社會等方面的材料,著述了內容豐富的《佛羅倫薩史》,成為有關佛羅倫薩歷史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2)馬基雅維里《君主論》
文藝復興時期一個普遍現象是史學與政治的結合,表現最為突出的是第一個馬基雅維里。他的《君主論》,被人們普遍認為是一本政治學著作。實際上,這本書是根據他多年來在佛羅倫薩政府任官職期間,對曾負責過的大量戰爭和外事文件、城邦貴族階級和下層勞動階級斗爭、各個家族專制所形成的檔案等非常了解,并審視意大利各城邦的君主政體而撰成。在任史官期間,他又根據佛羅倫薩傳統的大量檔案編纂了《佛羅倫薩史》。
2.啟蒙運動時期的伏爾泰援引檔案文獻的“風格”
才華橫溢的伏爾泰,是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堵芬资臅r代》是伏爾泰用了二十年的時間寫成宏篇巨著。從l735到l756年,他收集軍事、政治、商業等各方面的檔案資料。特別在l745年4月1日,他被任命為法國史官以后,得以在軍機部和外交部不間斷研究各種文件檔案。l746年,又獲得王室侍從的職位,便于他研究羅浮宮所藏的國王給大使的訓令及其發回的外交報告、秘密談判記錄。
《路易十四時代》出版后,伏爾泰仍繼續收集檔案資料,為再版作充實、修改的難備,從而在《路易十四時代》1756年版中,他又援引瘋神父圣皮埃爾尖銳地批評路易十四處事和施政的手稿材料和在諾阿耶手中保存的路易十四親筆回憶錄手稿檔案的內容,更有助于領會和把握路易十四的為人和性格。書中援引的檔案資料,被認為是“當時最好的原始資料”、“并未篡改或捏造”。
3.法國大革命時期形成的檔案在史學論著中的援引
霍布斯鮑姆說“法國大革命的檔案一直讓史學家忙碌了200年而現在仍然沒有收益遞減的跡象?!?br>(1)國家檔案館米細勒館長《法國革命史》
被任命為長達22年之久的國家檔案館長朱理?米細勒援引“國家公文和外交信函”及“大批手稿和印刷品”等檔案資料撰寫了《法國革命史》。米細勒在國家檔案館任職期間,“把自己不倦的精力大量貢獻給整理堆積如山的散亂的手稿和編目工作”,讓歷史“復活”,讓“那些死的文件復活”。
(2)外交部檔案館米涅館長《法國革命史,l789-1841年》
米涅于1822年開始搜集法國大革命時期形成的“令人敬服的”檔案資料,撰寫了《法國革命史,l789-1814年》,目的在于為推翻波旁王朝和資產階級重新掌權制造輿論。此書1824年問世立即取得成功。米涅的這部論著無疑是有助于加速1830年的革命。新政府給他的報酬是任命他為國家外交部檔案館長,他任此職直至l848年。
(3)梯也爾《法國革命史》
梯也爾是在了解和研究了國家檔案,其中包括國家財政檔案、國家軍事檔案后,有人給他50萬法郎撰寫了《法國革命史》,于1823年問世。為了編寫這部書的續編《執政府和帝國史》,梯也爾查遍了法國外交部的文件、手稿,找了許多遺老面談,利用了許多著名人物未曾出版過的回憶錄和私家收藏的文件,以及拿破侖簽署的書信、命令,他和將軍、官吏之間的通信。
(4)托克維爾《舊制度與法國大革命》
《舊制度與法國大革命》是托克維爾于1856年出版的。對于法國大革命,托克維爾不是憑空“思考”的,而是扎扎實實地依靠對原始資料的分析研究得出的結論。他利用了前人從未接觸過的大量檔案材料,成為第一個查閱有關國有財產出售記錄和法令,挖掘涉及農民狀況和農民起義資料的歷史家。根據這些檔案史料,他得以深入了解、具體描繪舊制度下的土地、捐稅、教會、農民生活、貴族地位等。這部自成一家的論著,至今是研究法國18世紀,特別是大革命歷史的必讀著作,是一顆“史學珍珠”。
三、當代西方新史學論著援引檔案文獻的拓展
19世紀前,西方的史學論著是以“今天的歷史即過去的政治,今天的政治即未來的歷史”作為研究的理論基礎。政治是主要的研究內容,援引政治方面的檔案文獻也必然是史學論著的重要方法。
現在,新史學研究的領域不僅是政治方面的上層文化,還應研究在特定時期的普通人所想的和所做的下層人民的文化。
1,湯普森《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
l963年,英國出版了一部劃時代的著作,英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湯普森的《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湯普森的這部史學論著是在利維霍姆基金會的贊助下,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查閱了英國公共檔案館中最有價值的檔案寫成的。他援引了檔案中反映下層人民生活的內容,如工資、物價、皇家劇目單和入場券等,以說明工人階級的“形成”,揭示工人階級遭受的苦難。
2.勒華拉杜里《蒙塔尤:1294-1324年奧克西坦尼的一個山村》
1975年,法國出版了一部典型的心態史研究論著,這就是曾任法國國立圖書館館長達6年之久的勒華拉杜里的《蒙塔尤:1294-l324年奧克西坦尼的一個山村》。這部論著是授引“由農民自己直接提供的證據”,“試圖把構成和表現14世紀初蒙塔尤社區生活的各種參數一一揭示出來”。這是勒華拉杜里因一個偶然的機會,從梵蒂岡圖書館內發現的一批13世紀地方宗教裁判所檔案中,敏感地意識到這批檔案“為研究農村普通人民的精神觀念提供了機會”。
3.佩雷菲特《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撞擊》
1989年5月,法國作家佩雷菲特以“學術界爭論已久的馬戛爾尼覲見(乾隆)時是否下跪的問題并不單純是一場禮儀之爭,而是兩種文明的撞擊,具有深刻的象征意義“這一主題,出版了《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撞擊》一書。為寫這本書,他搜集了12000多頁的原始資料:他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研究了清朝政府與英使的所有文件:同時他還在英國、法國、美國、日本、南非等地閱讀了大量未公開的內部檔案。
4.裴宜理《上海罷工:中國工人政治研究》
由美國哈佛大學亨利?羅索夫斯基政治學講座教授裴宜理所著的《上海罷工:中國工人政治研究》,是一部援引了大量檔案才寫成的史學論著。援引的檔案有:上海市檔案館收藏的政府文件;上海市總工會保存的數十種廠史未刊稿;英美煙草公司檔案;上海第四絲織廠檔案;上海港提供的其它資料。以及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臺北的黨史文獻館國民黨時代的重要政府文件;中國臺北的調查局提供的頗有價值的共產黨方面的報告;美國華盛頓國家檔案館的檔案等。這些檔案充分說明,二十世紀的中國經歷的一系列的根本性政治變革,都曾受到工人運動的影響。
檔案是歷史的記錄,研究歷史必然要援引檔案、利用檔案。問題在于人類社會跨過文明時代之初,文化被統治者所壟斷,檔案也只能是統治者活動的記錄。隨著社會的發展,更多的人掌握了文化,才可能有越來越多的“下層人”檔案的產生。檔案的記載也因此不斷發展,檔案記錄歷史的功能,因此才能夠表現得更加全面和完整,從而也為史學家們全方位、多側面援引更為豐富的檔案文獻創造了日益優越的條件。促進了援引檔案的歷史學家們經歷了一個由單純記述統治者的活動和思想,逐步走向全面描述全社會活動和思想的過程。
西方史學家援引檔案文獻,是值得我國檔案工作者學習的。我們學習的意義在于做好檔案的保管和利用工作。各級各類檔案館應根據法律規定,向社會及時、方便地提供檔案利用,向史學家提供更為系統、深度的開放,才能真正顯示檔案的價值。這也是社會文明的一個顯著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