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學術評論對于檔案學理論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推而廣之,對于整個檔案事業的發展也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隨著我國檔案學術評論實踐的深入,對檔案學術評論理論研究的必要性已經日益顯現。然而到目前為止,我們對于檔案學術評論理論的研究則還尚未真正開始。本文想就檔案學術評論理論談一些粗淺之見,權作引玉之磚。
一、加強對檔案學術評論理論研究的必要性
1、研究檔案學術評論理論是檔案學術評論深入發展的需要。理論的產生靠的是對已有實踐的總結、研究、歸納和提煉,而實踐的逐步普及和不斷深入則又需要有理論的正確指導。我國的檔案學術評論雖然還不夠活躍,與檔案學理論的發展更是不相適應,但它畢竟也已經有了一個發展過程。早在1954年,吳寶康就在《檔案工作》第11期上撰文對陸晉蘧的《檔案管理法》一書作了比較客觀、全面的評價。如果僅僅從該文算起那么我國的檔案學術評論也已經走過了50個春秋。其間,不少專家學者力所能及地開展過一些檔案學術評論活動。尤其是近年來,不僅僅是專家學者,就連一些頗具研究能力的實際工作者也正在努力開展檔案學術評論。隨著檔案學術評論隊伍的逐步擴大和檔案學術評論成果的增加,參與評論的主體的指導思想、業務水平及評論成果的質量等方面的問題也越來越明顯。這種現狀證明,檔案學術評論的實踐正日益呼喚著檔案學術評論理論的產生。
2、研究檔案學術評論理論也是檔案學理論發展的需要。檔案學理論是一門獨立的學科,早在1956年國務院規劃委員會制定的《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年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綱要》中就將檔案學列為獨立的科學項目,但由于檔案學科自身發展中的不足,在很長一個時期里,檔案學科仍然對歷史學科具有較強的依賴性。盡管1978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八年規劃(1978?1985)發展規劃的初步設想》中又將檔案學列為重點學科之一,1998年,高等學校研究生專業目錄也將檔案學從歷史文獻學中獨立出來。但檔案學理論研究中在指導思想、研究方法以及社會環境等方面還存在著嚴重的不足。學科設置隨意性強、吸收外國的檔案學理論和國內相關學科理論時的囫圇吞棗等現象時有發生。這些問題的存在,事實上已經嚴重阻礙了檔案學理論的健康快速發展,而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又與檔案學術評論理論的缺乏不無關系。
3、研究檔案學術評論理論也是提高檔案學理論研究者和評論者素質的需要。檔案學理論的發展取決于我國檔案工作實踐的需要和檔案學理論研究者的素質,實踐發展越快,對檔案學理論發展的要求就越高,新事物的不斷涌現,需要歸納出新的理論,傳統環節的不斷深化,要求在傳統理論中不斷注入新的理論內核。這是檔案學理論發展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是檔案學理論的發展要保持一個健康的軌道,則就需要檔案學術評論。檔案學術評論理論對于這兩種主體素質的提高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檔案學術評論理論的基本構成
1、檔案學術評論理論的研究對象。檔案學術評論理論的研究對象主要包括檔案學術評論的主體、客體和媒體3個方面。
從檔案學術評論的主體來看:我們首先需要研究的是檔案學術評論主體的含義,如什么是檔案學術評論的主體、檔案學術評論主體在檔案學術評論中的地位。其次要研究的是檔案學術評論主體應當具備的素質,從事檔案學術評論必須具有追求真理的理論勇氣、扎實的檔案專業理論基礎和豐富的檔案工作實踐、敏銳的觀察和分析能力、稔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對于檔案學術評論主體素質的培養和積累也是研究的題中之意。再次是檔案學術評論主體的組織。需要研究分析檔案學術評論主體組織的意義、檔案學術評論主體組織的形式、檔案學術評論主體組織的內容等。
從客體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檔案學著作,有檔案專業工具書、檔案學術專著(譯著)、檔案專業教材(一是學歷教育教材;二是各種培訓用教材)、文集(一是學位論文;二是論文集)、檔案科研項目成果集、檔案史料出版物等。并應通過對檔案學著作現狀的分析,提出檔案學著作成為檔案學術評論客體的前提以及對檔案學術著作開展評論的形式。二是檔案學術論文,要研究檔案學術論文的類型,分析檔案學術論文的特點及其當前檔案學術論文的基本情況。三是檔案科研項目,要研究檔案科研項目的種類及其對檔案科研項目開展學術評論的最佳環節及其評論類型和特點。另外,還有檔案學現象,如檔案學研究中的閉門造車,本本主義現象;在借鑒中囫圇吞棗、玩弄概念游戲的現象;還有檔案學思想、檔案學人物也都需要認真研究。
從媒體來看需要研究檔案學術評論媒體的概念、檔案學術評論媒體的構成要素及基本特點以及檔案學術評論媒體的類型,并進而對檔案學專業刊物、檔案學術論壇、學術研討會、網絡等各種檔案學術評論的可利用媒體進行深入的研究。
2、檔案學術評論的基礎理論。一是檔案學術評論的概念。要研究檔案學術評論理論,當首先從研究檔案學術評論這個概念入手,即要在概念上搞清楚什么是檔案學術評論,其內涵和外延如何。筆者以為檔案學術評論可以定義為:檔案學術評論是檔案學理論研究者(含專職和兼職)遵循一定的學術規范,對檔案學術研究領域中已經發生的各種學術現象和各類檔案學術研究成果進行研究,并發表評論、推介和批評的學術研究活動。
二是檔案學術評論的作用。我們可以從介紹功能、分析功能、導向功能、溝通功能、有利于鼓勵和調動檔案學術理論研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提高檔案學研究成果的質量等方面來展開研究。
三是檔案學術評論的性質。首先是對已有成果的依附性,主要表現在從檔案學評論的主體來分析,評論主體對于已有成果具有明顯的依附性;從某一具體的檔案學評論活動來分析,評論者對于所評論的成果具有明顯的針對性;為此開展檔案學評論時要科學選定評論的對象。其次是客觀評述性,檔案學術評論必須尊重原成果,在展開評論的過程中必須對原成果的優劣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要注意不能把評論者的觀點強加于原作者。為此就必須認真讀通、讀懂原作,全面正確地理解原作的基本觀點。再次是理論研究性,對于這一點,目前我們的認識還很不夠,為此一方面要通過理論研究來確定檔案學術評論的理論研究特性,另一方面,還要通過多種途徑努力提高檔案學術評論者的學術理論素養。
四是檔案學術評論的標準與原則。從檔案學術評論的標準來看主要有創新性標準、科學性(學術性)標準、實用性(實踐性)標準、社會歷史性標準、個性化標準。從檔案學術評論的原則來看主要有政治性原則、實事求是原則、公開平等原則、客觀全面原則。
五是檔案學術評論的類型。從表現形式來看有學術商榷文章、檔案專業書評、檔案學術論壇;從檔案學術評論針對的內容來看有整體式、局部式、針對基本觀點、針對論述思路及論述方式等;從針對客體的總體評價角度來看可以有推薦性評論、批評性評論、分析性評論。
3、檔案學術評論的應用技術:一是檔案學術評論的選題,包括檔案學術評論選題的方向、檔案學術評論選題的意義、檔案學術評論選題的途徑。二是檔案學評論的撰寫,包括確定檔案學術評論的主題、擬定檔案學術評論的撰寫綱目、檔案學術評論文章的撰寫、寫作中常見的一些問題及其處理。三是檔案學術評論的交流,要明確檔案學術評論交流的意義、檔案學術評論交流的途徑、檔案學術評論交流的形式等。
三、檔案學術評論理論在檔案學理論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
1、檔案學術評論理論是檔案學理論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檔案學理論發展到今天,已經具有了一個比較龐大的體系,但這個體系基本上都是就檔案工作和檔案事業發展而展開的檔案學理論研究,這從已經面世的檔案學理論成果中可以明顯看出。目前對于檔案學理論研究本身的研究則還很少,一是對于檔案學理論研究中的指導思想、研究方法、基本原則等研究很少。其結果是一方面延緩了檔案學理論發展的速度,另一方面又在檔案學理論的研究中出現了諸多不和諧現象。二是對如何監督并保障檔案學理論研究沿著健康的軌道發展等缺乏研究,那就是對檔案學術評論的研究。其結果是檔案學術評論得不到有效的開展,使得我國的檔案學理論研究缺少了有效的監督。從檔案學理論體系來看,檔案學術評論理論這一部分是該體系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沒有檔案學術評論理論,檔案學理論就不夠完整。對于檔案學術評論的理論,我們并不要求其一定要成為檔案學理論體系中的一個分支學科,但對于檔案學術評論這樣一項復雜的工作來講,則確實需要有一整套理論來加以指導。換句話說,就是檔案學術評論理論應該在檔案學理論體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2、檔案學術評論理論是檔案學理論體系中最為活躍的一個部分。理論的發展靠的是實踐的不斷深化,理論的創新靠的是對原有理論的不斷深化和對新理論的創設。檔案學術評論理論作為檔案學理論體系中的一個嶄新的部分,對于整個檔案學理論的發展具有很大的作用:首先是相對完善了檔案學理論,使我國的檔案學理論體系更趨完善;其次是它以其特有的視角和研究方法,會對原有的檔案學理論起到推動作用。
3、檔案學術評論理論對于檔案學理論的健康發展具有保障作用。檔案學術評論理論是研究檔案學術評論這樣一種特殊的研究對象的,而檔案學術評論又可以通過對檔案學理論研究中的各種現象及成果等進行評論,從而保障檔案學理論的健康發展。檔案學術評論理論對于檔案學理論健康發展的保障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檔案學理論研究者通過對檔案學術評論理論的學習和掌握,可以在其理論研究的整個過程中,將自己處于一種理論的指導和監督之中,在事先,可以運用檔案學術評論理論來對自己在這一理論研究的指導思想、研究結果的作用和意義以及是否具有創新性等方面來進行檢驗;在研究過程中可以運用檔案學術評論理論對自己所從事的研究作一番反復的論證;當研究成果出來后,作者又可以跳出自我,站在評論者的角度對成果進行客觀的評價,這樣就必然會使其理論研究成果更趨合理。二是由于檔案學術評論理論對于檔案學術評論的實踐具有指導作用,所以,隨著檔案學術評論理論研究的深入,檔案學術評論的實踐將會更加活躍,更加普及,從而能使我國的檔案學理論研究中的不足得以及時的糾正,使好的成果能及時得到推廣和更為廣泛的應用。
參考文獻
1、馮惠玲:《走向輝煌(之十)----檔案學理論的發展與繁榮》,《中國檔案》1999年第10期。
2、馬仁杰:《關于檔案學術評論的若干問題》,《檔案學通訊》1999年第3期。
3、羅洪恩:《檔案學術評論理論構想》,《中國檔案》1996年第4期。
一、加強對檔案學術評論理論研究的必要性
1、研究檔案學術評論理論是檔案學術評論深入發展的需要。理論的產生靠的是對已有實踐的總結、研究、歸納和提煉,而實踐的逐步普及和不斷深入則又需要有理論的正確指導。我國的檔案學術評論雖然還不夠活躍,與檔案學理論的發展更是不相適應,但它畢竟也已經有了一個發展過程。早在1954年,吳寶康就在《檔案工作》第11期上撰文對陸晉蘧的《檔案管理法》一書作了比較客觀、全面的評價。如果僅僅從該文算起那么我國的檔案學術評論也已經走過了50個春秋。其間,不少專家學者力所能及地開展過一些檔案學術評論活動。尤其是近年來,不僅僅是專家學者,就連一些頗具研究能力的實際工作者也正在努力開展檔案學術評論。隨著檔案學術評論隊伍的逐步擴大和檔案學術評論成果的增加,參與評論的主體的指導思想、業務水平及評論成果的質量等方面的問題也越來越明顯。這種現狀證明,檔案學術評論的實踐正日益呼喚著檔案學術評論理論的產生。
2、研究檔案學術評論理論也是檔案學理論發展的需要。檔案學理論是一門獨立的學科,早在1956年國務院規劃委員會制定的《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年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綱要》中就將檔案學列為獨立的科學項目,但由于檔案學科自身發展中的不足,在很長一個時期里,檔案學科仍然對歷史學科具有較強的依賴性。盡管1978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八年規劃(1978?1985)發展規劃的初步設想》中又將檔案學列為重點學科之一,1998年,高等學校研究生專業目錄也將檔案學從歷史文獻學中獨立出來。但檔案學理論研究中在指導思想、研究方法以及社會環境等方面還存在著嚴重的不足。學科設置隨意性強、吸收外國的檔案學理論和國內相關學科理論時的囫圇吞棗等現象時有發生。這些問題的存在,事實上已經嚴重阻礙了檔案學理論的健康快速發展,而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又與檔案學術評論理論的缺乏不無關系。
3、研究檔案學術評論理論也是提高檔案學理論研究者和評論者素質的需要。檔案學理論的發展取決于我國檔案工作實踐的需要和檔案學理論研究者的素質,實踐發展越快,對檔案學理論發展的要求就越高,新事物的不斷涌現,需要歸納出新的理論,傳統環節的不斷深化,要求在傳統理論中不斷注入新的理論內核。這是檔案學理論發展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是檔案學理論的發展要保持一個健康的軌道,則就需要檔案學術評論。檔案學術評論理論對于這兩種主體素質的提高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檔案學術評論理論的基本構成
1、檔案學術評論理論的研究對象。檔案學術評論理論的研究對象主要包括檔案學術評論的主體、客體和媒體3個方面。
從檔案學術評論的主體來看:我們首先需要研究的是檔案學術評論主體的含義,如什么是檔案學術評論的主體、檔案學術評論主體在檔案學術評論中的地位。其次要研究的是檔案學術評論主體應當具備的素質,從事檔案學術評論必須具有追求真理的理論勇氣、扎實的檔案專業理論基礎和豐富的檔案工作實踐、敏銳的觀察和分析能力、稔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對于檔案學術評論主體素質的培養和積累也是研究的題中之意。再次是檔案學術評論主體的組織。需要研究分析檔案學術評論主體組織的意義、檔案學術評論主體組織的形式、檔案學術評論主體組織的內容等。
從客體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檔案學著作,有檔案專業工具書、檔案學術專著(譯著)、檔案專業教材(一是學歷教育教材;二是各種培訓用教材)、文集(一是學位論文;二是論文集)、檔案科研項目成果集、檔案史料出版物等。并應通過對檔案學著作現狀的分析,提出檔案學著作成為檔案學術評論客體的前提以及對檔案學術著作開展評論的形式。二是檔案學術論文,要研究檔案學術論文的類型,分析檔案學術論文的特點及其當前檔案學術論文的基本情況。三是檔案科研項目,要研究檔案科研項目的種類及其對檔案科研項目開展學術評論的最佳環節及其評論類型和特點。另外,還有檔案學現象,如檔案學研究中的閉門造車,本本主義現象;在借鑒中囫圇吞棗、玩弄概念游戲的現象;還有檔案學思想、檔案學人物也都需要認真研究。
從媒體來看需要研究檔案學術評論媒體的概念、檔案學術評論媒體的構成要素及基本特點以及檔案學術評論媒體的類型,并進而對檔案學專業刊物、檔案學術論壇、學術研討會、網絡等各種檔案學術評論的可利用媒體進行深入的研究。
2、檔案學術評論的基礎理論。一是檔案學術評論的概念。要研究檔案學術評論理論,當首先從研究檔案學術評論這個概念入手,即要在概念上搞清楚什么是檔案學術評論,其內涵和外延如何。筆者以為檔案學術評論可以定義為:檔案學術評論是檔案學理論研究者(含專職和兼職)遵循一定的學術規范,對檔案學術研究領域中已經發生的各種學術現象和各類檔案學術研究成果進行研究,并發表評論、推介和批評的學術研究活動。
二是檔案學術評論的作用。我們可以從介紹功能、分析功能、導向功能、溝通功能、有利于鼓勵和調動檔案學術理論研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提高檔案學研究成果的質量等方面來展開研究。
三是檔案學術評論的性質。首先是對已有成果的依附性,主要表現在從檔案學評論的主體來分析,評論主體對于已有成果具有明顯的依附性;從某一具體的檔案學評論活動來分析,評論者對于所評論的成果具有明顯的針對性;為此開展檔案學評論時要科學選定評論的對象。其次是客觀評述性,檔案學術評論必須尊重原成果,在展開評論的過程中必須對原成果的優劣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要注意不能把評論者的觀點強加于原作者。為此就必須認真讀通、讀懂原作,全面正確地理解原作的基本觀點。再次是理論研究性,對于這一點,目前我們的認識還很不夠,為此一方面要通過理論研究來確定檔案學術評論的理論研究特性,另一方面,還要通過多種途徑努力提高檔案學術評論者的學術理論素養。
四是檔案學術評論的標準與原則。從檔案學術評論的標準來看主要有創新性標準、科學性(學術性)標準、實用性(實踐性)標準、社會歷史性標準、個性化標準。從檔案學術評論的原則來看主要有政治性原則、實事求是原則、公開平等原則、客觀全面原則。
五是檔案學術評論的類型。從表現形式來看有學術商榷文章、檔案專業書評、檔案學術論壇;從檔案學術評論針對的內容來看有整體式、局部式、針對基本觀點、針對論述思路及論述方式等;從針對客體的總體評價角度來看可以有推薦性評論、批評性評論、分析性評論。
3、檔案學術評論的應用技術:一是檔案學術評論的選題,包括檔案學術評論選題的方向、檔案學術評論選題的意義、檔案學術評論選題的途徑。二是檔案學評論的撰寫,包括確定檔案學術評論的主題、擬定檔案學術評論的撰寫綱目、檔案學術評論文章的撰寫、寫作中常見的一些問題及其處理。三是檔案學術評論的交流,要明確檔案學術評論交流的意義、檔案學術評論交流的途徑、檔案學術評論交流的形式等。
三、檔案學術評論理論在檔案學理論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
1、檔案學術評論理論是檔案學理論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檔案學理論發展到今天,已經具有了一個比較龐大的體系,但這個體系基本上都是就檔案工作和檔案事業發展而展開的檔案學理論研究,這從已經面世的檔案學理論成果中可以明顯看出。目前對于檔案學理論研究本身的研究則還很少,一是對于檔案學理論研究中的指導思想、研究方法、基本原則等研究很少。其結果是一方面延緩了檔案學理論發展的速度,另一方面又在檔案學理論的研究中出現了諸多不和諧現象。二是對如何監督并保障檔案學理論研究沿著健康的軌道發展等缺乏研究,那就是對檔案學術評論的研究。其結果是檔案學術評論得不到有效的開展,使得我國的檔案學理論研究缺少了有效的監督。從檔案學理論體系來看,檔案學術評論理論這一部分是該體系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沒有檔案學術評論理論,檔案學理論就不夠完整。對于檔案學術評論的理論,我們并不要求其一定要成為檔案學理論體系中的一個分支學科,但對于檔案學術評論這樣一項復雜的工作來講,則確實需要有一整套理論來加以指導。換句話說,就是檔案學術評論理論應該在檔案學理論體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2、檔案學術評論理論是檔案學理論體系中最為活躍的一個部分。理論的發展靠的是實踐的不斷深化,理論的創新靠的是對原有理論的不斷深化和對新理論的創設。檔案學術評論理論作為檔案學理論體系中的一個嶄新的部分,對于整個檔案學理論的發展具有很大的作用:首先是相對完善了檔案學理論,使我國的檔案學理論體系更趨完善;其次是它以其特有的視角和研究方法,會對原有的檔案學理論起到推動作用。
3、檔案學術評論理論對于檔案學理論的健康發展具有保障作用。檔案學術評論理論是研究檔案學術評論這樣一種特殊的研究對象的,而檔案學術評論又可以通過對檔案學理論研究中的各種現象及成果等進行評論,從而保障檔案學理論的健康發展。檔案學術評論理論對于檔案學理論健康發展的保障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檔案學理論研究者通過對檔案學術評論理論的學習和掌握,可以在其理論研究的整個過程中,將自己處于一種理論的指導和監督之中,在事先,可以運用檔案學術評論理論來對自己在這一理論研究的指導思想、研究結果的作用和意義以及是否具有創新性等方面來進行檢驗;在研究過程中可以運用檔案學術評論理論對自己所從事的研究作一番反復的論證;當研究成果出來后,作者又可以跳出自我,站在評論者的角度對成果進行客觀的評價,這樣就必然會使其理論研究成果更趨合理。二是由于檔案學術評論理論對于檔案學術評論的實踐具有指導作用,所以,隨著檔案學術評論理論研究的深入,檔案學術評論的實踐將會更加活躍,更加普及,從而能使我國的檔案學理論研究中的不足得以及時的糾正,使好的成果能及時得到推廣和更為廣泛的應用。
參考文獻
1、馮惠玲:《走向輝煌(之十)----檔案學理論的發展與繁榮》,《中國檔案》1999年第10期。
2、馬仁杰:《關于檔案學術評論的若干問題》,《檔案學通訊》1999年第3期。
3、羅洪恩:《檔案學術評論理論構想》,《中國檔案》199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