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政務概述
1 電子政務建設的意義
政務信息化在國家信息化中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國因此確定了以政務信息化帶動企業信息化和社會信息化的基本策略。
改革開放和經濟的高速發展要求政府機構向社會公眾、企事業單位提供公開透明、方便快捷、高效率、低成本的服務。實施電子政務是政府的一項改革措施,對于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改進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提高政府業務工作效率和政府業務監管能力;提高政府科學決策水平和執政能力;加強政務公開、反腐倡廉,提升政府形象等方面都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1.促進政府職能轉變。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當今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科教等領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并正在推動社會管理體制的重大變革。電子政務建設不僅僅是現代信息技術在國家政務領域的推廣和應用,也不是簡單地將現有政府職能部門的業務工作流程電子化或網絡化,實施電子政務必將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深化政府管理體制的改革。推進電子政務建設,可以抓住歷史戰略機遇,有利于解放和發展先進的生產力。
2.提高政府監管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
加強政府管理和促進公共服務,是建設電子政務的兩個重要目標。實施電子政務可以加強政府監管,改進宏觀管理,維護社會穩定,為企業和公眾提供更好的服務。另外,通過數據處理加強政府部門間的互動,增強政府間的協調和透明度,有利于樹立政府良好形象。 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建設的“金關工程”“、金稅工程”等,大大加強了政府部門對經濟監管的力度“。金關工程”和“金稅工程”的實施大大減少了偷稅、漏稅和出口套匯等犯罪活動,也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公安部門通過網絡通緝罪犯也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
3.辦公信息化,提高效率,精簡機構。
信息化和網絡化也可以取代很多由人工處理的煩瑣勞動,從而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促進機構的精簡,降低運作成本,提高政府的服務質量。實施電子政務以后,政府部門的信息發布和很多公務處理轉移到網上進行,給企業和公眾帶來了很多便利,如企業的申報、審批等,可以大大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加快了企業的決策速度,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這又促進了經濟的繁榮。
4.政務公開,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加強廉政建設。
在網上發布政府信息,公開辦公流程等,維護了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政務的公開又密切了公眾和政府的關系,有利于提高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度。電子政務可以規范辦事流程,公開辦事規則,加強了和公眾的交互。通過現代化的電子政務手段,使政務公開化,提高政府透明度將大大減少那些容易滋生腐敗的“暗箱操作”,這將有利于促進政府部門的廉政建設。
5.管理一體化,加強行業管理和規范,科學決策,提高執政水平。
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后的新形勢也必須推進電子政務建設。推進電子政務建設,有利于更好地適應世貿組織規則,在政府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法律法規等方面更好地與國際慣例和標準接軌,更好地發揮政府的公共職能。依據法律、法規,掌握國際、國內信息,有利于提高科學決策水平。
2 電子政務的定義與內涵
電子政務,國外也稱電子政府(EG,e-government) 、電子化政府、電子網絡政府、數字化政府等。各個國家對電子政務的描述不盡相同(如美國、日本、新加坡),但沒有本質上的差別。
國內外對電子政務有多種描述,我國對電子政務的一種描述是:政府機構應用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把管理和服務通過網絡技術進行集成,借助Internet實現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和重組,超越時間、空間和部門分離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會提供優質、規范、透明、符合國際水準的管理和服務。
對電子政務的上述定義是否準確還有待時間的檢驗。但構成所謂的電子政務,通常需要一個電子業務平臺,例如:辦公業務網(園區網),辦公業務資源網(城域網/廣域網),政府公眾信息網(外網)。
3 電子政務基本框架
為了科學地推進電子政務建設,國務院組織了上百位專家對國家電子政務進行研究,形成一套電子政務發展的戰略框架。
2001年,國務院辦公廳制定了全國政府系統政務信息化建設的五年規劃,確立了我國大體用3-5 年時間建設以“三網一庫”為基本架構的政務信息化框架。“三網一庫”是指:政府機關內部的辦公業務網;國務院辦公廳與各地區、各部門連接的辦公業務資源網;以因特網為依托的政府公眾信息網;政府系統共建共享的電子信息資源庫。
電子政務要求建設統一的網絡平臺,由國辦牽頭,與中辦、人大、政協等有關部門一起,提出建設方案。按照安全保密的原則區別內網和外網,內外網規劃是:電子政務網絡平臺由政務內網、外網兩個平臺構成,一期工程先建設連接各中央政務部門和副省級以上地方政務部門的網絡平臺。中央級政務內網與副省級以下政務網進行物理隔離。第二期要準確界定內外網的邊界和運行的主要業務。政務內網主要支持省部以上政務部門的辦公業務和其它涉密業務,內網上運行的業務和傳輸的信息要能夠區分不同密級,政務外網主要運行各政務部門為企業、公民服務的業務和不涉密的跨部門業務。以上各部門原則上要通過中央網絡中心連接到地方網絡中心,通過地方網絡中心,再連接到各自業務相關的下一級部門。
機關內部辦公業務網首先從局域網建設開始,截止2002 年 9月,81.4%政府機關已建立內部網,已經開展“金”字工程的部委和其他部分部委還建立了本系統內部的廣域網絡,機構內部以及上下級機構的信息傳遞更為暢通。
“全國政府辦公業務資源網”,即各級、各地政府之間的網絡,由于該網絡是機密信息的交換通道,需要與外部網絡物理隔離,保證絕對的安全性。目前已基本實現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兩級政府及其部間的網絡互聯。
在此基礎上,各單位的業務系統充分利用統一網絡平臺,以統一網絡平臺為依托,綜合平衡,統一協調,推進重點業務建設的實施。加強信息資源建設,目前主要包括兩個信息體系和人口基礎信息庫、法人單位基礎信息庫、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信息庫、宏觀經濟數據庫等四個數據庫,為政府部門提供最基礎的數據資源。
總之,電子政務建設不管是初級階段、中級階段,還是高級階段,它的核心部分永遠是業務,永遠是為了政府機構能夠更好地履行職責。建設運行維護體制和機制問題比較復雜,需要一個演變的過程。
電子政務到底應該怎么樣確切定義,它應該覆蓋哪些內容?原來狹義的理解,電子政務應該是部委一些事務處理和辦公自動化,現在看來業務系統也是主要內容,部委的信息化建設應屬于電子政務,所以對于部門來說,所有的信息化工作都是電子政務,辦公自動化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