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檔案局 荊紹福
現今的家庭一般都會保存數量不等的照片、往來書信、日記、發票、說明書等,這些就是我們常說的檔案。對這些檔案進行必要的分類、編號、編目和科學的排列,便可以說建立起了正常意義上的家庭檔案。從這一角度和現實生活看,雖然家家都有檔案,但絕大多數家庭又沒建立起家庭檔案。作為社會組織的最小單位、社會細胞的家庭,能否建立起家庭檔案呢?我認為是可能的,同時也是非常必要的。
建立家庭檔案的可能性
我國正式提出建立家庭檔案是在改革開放以后,一些家庭建立起檔案則是近十幾年的事。改革開放使我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發生了深刻變化,而且這種變化還在繼續著,它對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從政治方面看,我國的民主法律制度進一步健全,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進程加快,人們以一種積極、平和的心態參與國家的政治生活。作為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家庭生活的歷史記錄的檔案,不再像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有著極強的政治色彩。那時人們對檔案不愿多談及,把家庭中有一些檔案材料東藏西藏或毀掉,惟恐給自己及家庭帶來不測。現在家庭檔案則可以作為家庭管理的一種客觀現象,按其固有的規律加以整理和開發利用,人們對建立家庭檔案不再有任何政治上的擔心和顧慮。
從經濟方面看,以往在整個社會疲于生計的年代,多數家庭成年累月為填飽肚子而奔波,建立家庭檔案對大多數人來說還是顧不上的事。現在則不同了,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一方面使得家庭有能力投入一些資金購置必要的家庭檔案用品;另一方面,經濟水平的提高,使人們的社會活動機會大大增多,購買家庭用品能力大大增強,從而形成了更多門類、更大數量的家庭檔案。比如,購置、使用照相機、錄音機、錄像機、電冰箱、微波爐及手機、電子計算機等,形成了較多的設備檔案、照片檔案、錄音檔案、錄像檔案。
從生活方式看,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生活的內容和質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生活環境更加開放,生活目標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人們在物質利益得到一定滿足后,注意追求更加豐富的精神生活。建立家庭檔案對家庭來說也是一種新的管理方式,是豐富家庭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特別是人們現在有了更多的閑暇時間,使記錄家庭歷史、建立家庭檔案有了時間上的保證。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制定了很多的檔案法律法規,促進了全國檔案事業的健康發展,特別是198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的頒布,使我國檔案事業走上了依法治檔的道路。目前,全國各級機關、團體及企業事業單位檔案工作已普遍建立,越來越多的領導人、普通人,看到了檔案的價值,認識到了檔案的作用。人們的檔案意識顯著增強,這為家庭檔案的建立打下了一定的思想基礎。此外,我國近年檔案學理論不斷豐富,許多種檔案管理的理論書籍不斷出版發行,為建立家庭檔案提供了理論基礎。
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家庭檔案問題的研究,促使一些家庭自發地或在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建立起了家庭檔案。如沈陽市2002年共有11136戶家庭建立了比較規范的家庭檔案,其中有個家庭僅紙質檔案就達114卷。
改革開放既為家庭檔案的建立提供了寬松的社會環境,又提供了較為堅實的物質基礎。無論從社會實踐上看還是從理論上看,建立家庭檔案在一般家庭都是可行的。
建立家庭檔案的必要性
建立家庭檔案是社會發展的需要。進入新的世紀,我國正逐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在某種意義上也稱之為法制經濟。家庭檔案的提出與建立,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人們法律證據意識的覺醒。家庭成員在向社會方方面面的交往中,會形成許許多多的權益證據材料,證明家庭、個人應該承擔的義務以及可以享受的權利。作為趨利避害的需要,人們逐漸形成自覺的習慣,妥善管理和維護這些在家庭及社會活動中形成的法律關系的證據。建立家庭檔案是目前保證這些證據文件的最佳形式。
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強調不僅要依法治國,還要以德治國,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建立家庭檔案本身就是社會文明進步的一種重要標志。家庭檔案還傳承著文明,文明社會要求建立家庭檔案,用家庭檔案證明文明,宣傳文明,弘揚文明。
今天,“信息港”、“電腦網絡”已經走進我們的生活,我們已置身于以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相結合為標志的信息革命之中。信息革命正在改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悄悄地但卻無情地使世界迅速發生深刻之極的變化。這種工作、生活的變化,將是個較長的過程。對于這個過程的記錄,除了需要社會公共組織建立的檔案,也需要家庭檔案作為補充。只有社會公共組織的檔案,而沒有家庭檔案作為補充,這種變化的歷史反映將是不完整的。
在家庭管理中,家庭檔案管理是其重要基礎部分。建立起完整齊全的家庭檔案,可以為家庭中的各項管理,如經濟管理、教育管理、物資管理、安全管理、生活管理等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據,使家庭中的各項管理更扎實;可以讓家庭成員免去不少翻箱倒柜之苦,而有按圖索驥之便,直接提高工作、生活效率。反之,家庭檔案管理的混亂,必然給家庭管理帶來許多不便,甚至給家庭帶來一些不必要的損失。社會的發展呼喚著全社會加強管理,也直接或間接地要求作為社會管理和控制的細胞組織的家庭,建立起完整規范的檔案。
建立家庭檔案是家庭成員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家庭檔案作為一種歷史記錄,作為一種伴生物,是家庭成員在工作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是因為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而留存下來的。比如,家庭中每位成員及闔家歡聚的一張張照片乃至錄音帶、錄像帶,最能反映家庭成員形象、聲音的變化,人們需要利用它見證愛情的浪漫,體驗親情、友情的溫馨,追思逝者的音容,寄托對子女的希望;家庭成員的學習成績記錄、典型作業、試卷、同學題詞冊、畢業證書、學位證書,是家庭成員學習經歷的記錄和證明,家庭成員需要利用它總結學習經驗,增進同學情誼,維護自身榮譽……。可以說,建立家庭檔案既是人們在社會上從事某項工作的需要,也是家庭生活的需要。
建立家庭檔案也是檔案事業發展的需要。一方面,家庭是保護檔案資源的重要渠道。國家受經濟能力和館舍條件的限制,使很多有價值的檔案材料不能進入國家檔案館,而家庭中又蘊藏了大量有價值的檔案資源。家庭建立起了檔案,就有效地解決了這些檔案資源的收藏、保護和有效開發利用。另一方面,在社會檔案意識普遍不高的情況下,如果家庭普遍建立起了檔案,全社會的檔案意識就會大大提高,人們自覺的檔案意識就會給整個檔案工作的發展奠定厚實的民眾基礎,從而有力地推進檔案事業的發展。
家庭檔案是社會上的一種客觀現象。雖然目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社會上大多數家庭并未建立起家庭檔案,但我們并不能據此否認建立家庭檔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建立家庭檔案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目前家庭檔案沒有建立起來的重要原因是缺乏組織,缺乏一個部門來進行家庭檔案的指導、協調。而承擔家庭檔案指導義務的理應是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雖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職責中沒有對家庭檔案業務指導的明確規定,但從推進檔案事業整體發展角度,從推進家庭文明建設角度,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應主動地擔負起家庭檔案的指導任務,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家庭建立檔案,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地推進家庭建立檔案。
(牛角摘自《中國檔案》2003年第12期)
現今的家庭一般都會保存數量不等的照片、往來書信、日記、發票、說明書等,這些就是我們常說的檔案。對這些檔案進行必要的分類、編號、編目和科學的排列,便可以說建立起了正常意義上的家庭檔案。從這一角度和現實生活看,雖然家家都有檔案,但絕大多數家庭又沒建立起家庭檔案。作為社會組織的最小單位、社會細胞的家庭,能否建立起家庭檔案呢?我認為是可能的,同時也是非常必要的。
建立家庭檔案的可能性
我國正式提出建立家庭檔案是在改革開放以后,一些家庭建立起檔案則是近十幾年的事。改革開放使我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發生了深刻變化,而且這種變化還在繼續著,它對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從政治方面看,我國的民主法律制度進一步健全,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進程加快,人們以一種積極、平和的心態參與國家的政治生活。作為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家庭生活的歷史記錄的檔案,不再像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有著極強的政治色彩。那時人們對檔案不愿多談及,把家庭中有一些檔案材料東藏西藏或毀掉,惟恐給自己及家庭帶來不測。現在家庭檔案則可以作為家庭管理的一種客觀現象,按其固有的規律加以整理和開發利用,人們對建立家庭檔案不再有任何政治上的擔心和顧慮。
從經濟方面看,以往在整個社會疲于生計的年代,多數家庭成年累月為填飽肚子而奔波,建立家庭檔案對大多數人來說還是顧不上的事。現在則不同了,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一方面使得家庭有能力投入一些資金購置必要的家庭檔案用品;另一方面,經濟水平的提高,使人們的社會活動機會大大增多,購買家庭用品能力大大增強,從而形成了更多門類、更大數量的家庭檔案。比如,購置、使用照相機、錄音機、錄像機、電冰箱、微波爐及手機、電子計算機等,形成了較多的設備檔案、照片檔案、錄音檔案、錄像檔案。
從生活方式看,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生活的內容和質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生活環境更加開放,生活目標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人們在物質利益得到一定滿足后,注意追求更加豐富的精神生活。建立家庭檔案對家庭來說也是一種新的管理方式,是豐富家庭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特別是人們現在有了更多的閑暇時間,使記錄家庭歷史、建立家庭檔案有了時間上的保證。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制定了很多的檔案法律法規,促進了全國檔案事業的健康發展,特別是198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的頒布,使我國檔案事業走上了依法治檔的道路。目前,全國各級機關、團體及企業事業單位檔案工作已普遍建立,越來越多的領導人、普通人,看到了檔案的價值,認識到了檔案的作用。人們的檔案意識顯著增強,這為家庭檔案的建立打下了一定的思想基礎。此外,我國近年檔案學理論不斷豐富,許多種檔案管理的理論書籍不斷出版發行,為建立家庭檔案提供了理論基礎。
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家庭檔案問題的研究,促使一些家庭自發地或在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建立起了家庭檔案。如沈陽市2002年共有11136戶家庭建立了比較規范的家庭檔案,其中有個家庭僅紙質檔案就達114卷。
改革開放既為家庭檔案的建立提供了寬松的社會環境,又提供了較為堅實的物質基礎。無論從社會實踐上看還是從理論上看,建立家庭檔案在一般家庭都是可行的。
建立家庭檔案的必要性
建立家庭檔案是社會發展的需要。進入新的世紀,我國正逐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在某種意義上也稱之為法制經濟。家庭檔案的提出與建立,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人們法律證據意識的覺醒。家庭成員在向社會方方面面的交往中,會形成許許多多的權益證據材料,證明家庭、個人應該承擔的義務以及可以享受的權利。作為趨利避害的需要,人們逐漸形成自覺的習慣,妥善管理和維護這些在家庭及社會活動中形成的法律關系的證據。建立家庭檔案是目前保證這些證據文件的最佳形式。
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強調不僅要依法治國,還要以德治國,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建立家庭檔案本身就是社會文明進步的一種重要標志。家庭檔案還傳承著文明,文明社會要求建立家庭檔案,用家庭檔案證明文明,宣傳文明,弘揚文明。
今天,“信息港”、“電腦網絡”已經走進我們的生活,我們已置身于以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相結合為標志的信息革命之中。信息革命正在改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悄悄地但卻無情地使世界迅速發生深刻之極的變化。這種工作、生活的變化,將是個較長的過程。對于這個過程的記錄,除了需要社會公共組織建立的檔案,也需要家庭檔案作為補充。只有社會公共組織的檔案,而沒有家庭檔案作為補充,這種變化的歷史反映將是不完整的。
在家庭管理中,家庭檔案管理是其重要基礎部分。建立起完整齊全的家庭檔案,可以為家庭中的各項管理,如經濟管理、教育管理、物資管理、安全管理、生活管理等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據,使家庭中的各項管理更扎實;可以讓家庭成員免去不少翻箱倒柜之苦,而有按圖索驥之便,直接提高工作、生活效率。反之,家庭檔案管理的混亂,必然給家庭管理帶來許多不便,甚至給家庭帶來一些不必要的損失。社會的發展呼喚著全社會加強管理,也直接或間接地要求作為社會管理和控制的細胞組織的家庭,建立起完整規范的檔案。
建立家庭檔案是家庭成員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家庭檔案作為一種歷史記錄,作為一種伴生物,是家庭成員在工作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是因為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而留存下來的。比如,家庭中每位成員及闔家歡聚的一張張照片乃至錄音帶、錄像帶,最能反映家庭成員形象、聲音的變化,人們需要利用它見證愛情的浪漫,體驗親情、友情的溫馨,追思逝者的音容,寄托對子女的希望;家庭成員的學習成績記錄、典型作業、試卷、同學題詞冊、畢業證書、學位證書,是家庭成員學習經歷的記錄和證明,家庭成員需要利用它總結學習經驗,增進同學情誼,維護自身榮譽……。可以說,建立家庭檔案既是人們在社會上從事某項工作的需要,也是家庭生活的需要。
建立家庭檔案也是檔案事業發展的需要。一方面,家庭是保護檔案資源的重要渠道。國家受經濟能力和館舍條件的限制,使很多有價值的檔案材料不能進入國家檔案館,而家庭中又蘊藏了大量有價值的檔案資源。家庭建立起了檔案,就有效地解決了這些檔案資源的收藏、保護和有效開發利用。另一方面,在社會檔案意識普遍不高的情況下,如果家庭普遍建立起了檔案,全社會的檔案意識就會大大提高,人們自覺的檔案意識就會給整個檔案工作的發展奠定厚實的民眾基礎,從而有力地推進檔案事業的發展。
家庭檔案是社會上的一種客觀現象。雖然目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社會上大多數家庭并未建立起家庭檔案,但我們并不能據此否認建立家庭檔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建立家庭檔案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目前家庭檔案沒有建立起來的重要原因是缺乏組織,缺乏一個部門來進行家庭檔案的指導、協調。而承擔家庭檔案指導義務的理應是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雖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職責中沒有對家庭檔案業務指導的明確規定,但從推進檔案事業整體發展角度,從推進家庭文明建設角度,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應主動地擔負起家庭檔案的指導任務,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家庭建立檔案,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地推進家庭建立檔案。
(牛角摘自《中國檔案》200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