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爆欧美第一页,大乳女人做受视频免费,免费日本高清视频,久一区二区,99re视频在线播放,嫩草网

檔案之窗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 » 檔案管理 » 綜合管理 » 正文

瑞士的銀行檔案:最近的發展情況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8-18 19:33:58    來源:網絡    瀏覽次數:295    評論:0
導讀

瑞士的銀行檔案:最近的發展情況約瑟夫?祖維克本次研討會的主題是企業發展與檔案工作,而在此我要闡述的是瑞士銀行檔案系統最近的發展情況,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1、銀行部門是瑞士經濟中一個重要部分,值得引起大家的關注。2、最近,銀行檔案系統取得了一些較為重大的進展。3、總體上,銀行檔案可以作為私有部門檔案館的典范。本報告的結構如下:介紹部分簡單說明銀行對于瑞士經濟的重要性和銀行檔案館的法律框架。文章主體部

瑞士的銀行檔案:最近的發展情況
約瑟夫?祖維克
   本次研討會的主題是企業發展與檔案工作,而在此我要闡述的是瑞士銀行檔案系統最近的發展情況,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1、銀行部門是瑞士經濟中一個重要部分,值得引起大家的關注。
   2、最近,銀行檔案系統取得了一些較為重大的進展。
   3、總體上,銀行檔案可以作為私有部門檔案館的典范。
本報告的結構如下:介紹部分簡單說明銀行對于瑞士經濟的重要性和銀行檔案館的法律框架。
   文章主體部分介紹自1990年左右起瑞士銀行檔案的發展,并簡介:
   ??1990年的狀況,內部采取的促進銀行檔案發展的舉措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起到推進作用的各種強大的力量及它們之間的密切關系
   文章的最后是關于銀行檔案系統的未來發展問題,并總結社會上的私有公司檔案館的作用。
介 紹
   瑞士銀行重要的經濟地位
   銀行是瑞士經濟部門中的關鍵部門之一。占瑞士GDP的約11%,這個比重大概是化學-藥物工業產值的兩倍。銀行還占瑞士稅收總量的約12%。行業中每位職員的個人增加值也非常高,約為30萬瑞士法郎/人(23萬美元),這也是值得人們注意的現象。另外,瑞士銀行在境外資產管理方面(即消費者在境外支付)也居世界前列:占世界市場的三分之一。這種功能有時會招致問題和批評,特別是當發展中國家的資金轉移到瑞士的時候,或者人們把瑞士看作是逃稅天堂的時候。瑞士銀行的國際化也是引人矚目的:其資產的大約60%在國外。瑞士是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前三位是紐約、倫敦和東京。
   現在我們只討論銀行檔案。應該指出的是,銀行只占整個金融部門的一部分,金融部門中還包括保險公司和數量眾多的個人資產管理機構。   
   瑞士的銀行系統是高度集中的。兩家大銀行(以前是三家)的市場占有率是所有銀行總資產的三分之二。除了這兩家大銀行,瑞士的州銀行(州里面的國有銀行)也發揮著相對重要的作用。
   大約在1990年左右,瑞士銀行系統開始進行明顯的結構調整工作。在大約十年的時間里,規模較小的或地方銀行的數量下降了大約40%。引發這種變化的第一個原因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的經濟衰退,許多銀行因此而遇到各種困難,后來,IT技術的應用導致了大量的投資,與小型銀行相比,大銀行更容易吸引投資。反過來,這些投資使得規模較大的參與者從根本上繁榮了自身的生產力,從而取得競爭優勢。
對于銀行檔案,目前的情況主要由兩家大銀行和瑞士國家銀行決定。
   法律基礎
   在瑞士,對于私有檔案沒有法律要求,銀行檔案也是如此。也沒有法律條款反映私有檔案或企業文件的文化價值及其在經濟和整體社會方面的影響。
   只有《瑞士職責標準》(Swiss Code ofObligations)設置了文件處置法律條款,但這些規定不能用來保護檔案,只能按可靠性的原則對事件進行查找。
   《瑞士職責標準》的第32款“商業會計”規定了財務文件的最短保存期限,即十年,并為電子文件管理制定規則。
   當然,還有一部涉及銀行的總體法規:《銀行和儲蓄銀行法》。但這與銀行檔案無關,只有一個例外,關于銀行秘密的第47條規定,根據銀行的職責要求,在商業關系過程中要對銀行獲得的所有客戶信息保密。這一條款不但保證了關于消費者帳目的現行文件不能提供利用,而且在特殊情況下還意味著,即使出于歷史研究的目的,人們也不能利用很久以前的銀行文件(我還要在后面的兩個部分中再一次討論這個問題,第一是銀行檔案的可利用性,第二是銀行和公共利益的關系問題)。
主體部分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早期   
   背景:某位高級銀行檔案工作者這樣描述二十世紀早期的狀況:當時,“‘檔案’這個詞在銀行還是一個陌生概念,它的意思是系統保管在歷史上有相互關系的文件。”造成這種狀況的一部分原因是公司與其歷史之間不存在有意義的聯系。人們對檔案的益處沒有整體的理解,比如檔案對信息的正確使用所起的關鍵性作用,檔案作為管理的知識工具、作為公司標識工具或作為客戶市場工具的作用。到目前為止,也還沒有任何關于金融或銀行歷史方面的值得注意的文件記錄。如果銀行有這種檔案,這些檔案的數量也很少,而且完全是歷史性的檔案。此種類型的檔案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有些銀行已經銷毀了1930年以前的歷史性文件。
   歷史性檔案完全被排除在現在正進行的文件管理工作之外。從邏輯上講,現在也還沒有專業的銀行檔案工作者。
   但是,值得指出的是,那些存在于銀行系統之外,但受到仔細管理的檔案中的文件可以記錄銀行的部分歷史:特別是瑞士國家銀行和聯邦銀行委員會(監察銀行部門的國家機關)的檔案。
   人們對瑞士銀行的謹慎有很多種傳說,這也是造成銀行檔案數量很少的原因之一。銀行秘密??或某種類型的文化秘密的神秘性??可能會導致銀行檔案被忽視。當時,私有部門的檔案中也存在幾乎相同的情況,只有幾個例外。
   起點:1990年
   和列支敦士登公國1990年成立了瑞士銀行歷史協會(2000年又更名為瑞士金融歷史協會)。協會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建立銀行檔案館。從1991年至1995年,協會發表了幾篇文章,論述了銀行檔案館的建立、管理和具體組織。這個事件的發生存在一個歐洲大背景:1990年成立了歐洲銀行歷史協會。在大約五年的時間內,它定期組織學術報告會,涉及到檔案館的地位、設立、職能和使用。協會還出版了一本名為《金融歷史回顧》的雜志,并在1994年發表了《歐洲銀行歷史手冊》一書,其中有一章全面介紹瑞士銀行。
   1990年至1991年,瑞士檔案工作者協會的一個工作小組對瑞士各州和各市的銀行檔案館現狀進行了調查。總體上,他們的調查結論和建議對銀行檔案有所幫助。其中,調查發現沒有文件銷毀方面的規則。另外,文件還很不完整,并且“銀行中沒有人準確知道這種(存放的)文件放在什么地方,怎樣才能找到文件。”或者像一位專家聽說的:“與普通檔案館相比,所謂的‘中央企業檔案館’更像一個倉庫”。外部利用人員不能利用銀行檔案的規定也越來越明確了。
   這個工作小組的任務是:
  ??列出需要長期保存的銀行文件清單
  ??提出關于與職員有關的,銀行檔案館的資料和結構方面設計方面的建議
   人們在某種程度上實際應用了這個理論方面的新起點。兩個大銀行開始設立自己的檔案館,此項舉措可以作為一項基準尺度。人們開始為銀行檔案設計一個現代化的理念,并繼續進行查找事實的工作:負責人拜訪了總部中主要部門和主要分支機構的領導。此舉獲取了一些關鍵性發現,雖然這些詢問不是每次都得到對方的理解。有些管理人員認為檔案非常深奧,他們把檔案與灰塵聯系在一起。有什么東西值得利用呢?
   作為二十世紀早期新氛圍的一部分,銀行歷史協會對銀行檔案的利用問題進行深入研究。1993年,協會受委托提出專家建議,澄清以下問題,
   1、某些情況下銀行是否有責任允許進行獨立歷史研究的人們利用其檔案?
   2、出于銀行的秘密性特點,需要采用什么樣的方式限制銀行允許外部銀行歷史學家利用檔案。
   3、從法律角度出發,如果允許外部銀行歷史學家利用這些檔案,應有什么樣的限制?
   專家建議中最重要的結論是:“銀行沒有義務向歷史學家提供信息……如果某種商業關系結束了,只要消費者或其法律繼承人保留合法利益,銀行就有義務仍舊保持這些秘密。”這是對利用者所擺出的一種相對來說寬松的態度。
   當然,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早期采取的做法取得了成果:銀行檔案館在銀行中得到了某種程度上的重視。大型的銀行著手系統地建立名副其實的檔案館和實際的檔案組織。通過對事實的積極查找,人們找到了一些有價值的信息,并提高了公共的銀行檔案館意識,并認識到了它的重要性。至少在某些地方現在有專業的檔案專家在開展工作。最后人們不應低估協會在銀行歷史方面的活動:他們加強了專家之間意見的交流,并為銀行檔案工作提供理論分析和實際指導。   
   二十世紀中期取得的成果
   九十年代中期,這種熱情減弱了。1991年一位銀行檔案工作者提出的希望(“現有檔案的缺乏可能會成為建立現代化的,系統組織的新型檔案館的一個良機,它可以為子孫后代提供利用”)只滿足了一部分。1996年的結果極其明確地表明了這一點。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銀行部門的原因:九十年代的經濟衰退給許多銀行帶來了很大困難。同時,銀行部門還進行了結構調整,特別是作為精減過程(concentration process)的一部分。九十年代中期,三家大銀行中剩余的兩家宣布合并,1998年合并完成。國際銀行業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人們提倡重組和削減費用。另外,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早期,銀行系統實現了全面的計算機化,這項工程消耗了許多資源。
   但是文件因素也使銀行檔案的發展放慢了速度,這些因素的影響力很大。目前,它們對銀行檔案的重要性仍有巨大影響。
   1990年以后在設立銀行檔案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其中有一個最重要的文件因素,那就是“公司與其歷史的關系,通常的特點是人們根本就沒有這方面的意識”。還有銀行系統。保護銀行信息秘密的目的不僅僅在于保護消費者數據和成功進行商業交易。它本身還可以設立一種秘密觀念,秘密文化,這要遠遠大于實際客觀需要。銀行曾把自己看作(有時還繼續看作)經濟世界的一部分。這種秘密文化不僅支配了銀行之外的企業合伙的關系,而且在銀行內部這也是一種主導企業文化:各部門之間互不聯系。這種態度反映了總體的公共意見。人們沒有對秘密性與開放性之間的問題進行過深入考慮,而是一開始就把它當作一種特定模式。歷史研究,包括大學中的歷史研究,都忽視銀行和金融歷史。這種研究帶來的壓力也微乎其微。
   銀行幾乎認識不到銀行歷史的透明對于公共文件(PR)的戰略目標和在公眾中建立信任有多么重要。他們也沒有意識到與歷史展開互動可以成為公司標識的一個有價值的部分,公司的檔案和歷史可以成為“知識公司”的基礎。
   由于人們沒有認識檔案館作為庫房的實際用途,這是造成某些問題的原因,并作為信息和知識管理的一部分,這種缺乏是對企業管理和公司文化之間的“灰色區域”缺乏認識。一位檔案工作者曾說過:“除了信息交換過程和職員的頭腦之外,實際上沒有信息或知識管理。隨著重組,這種知識還將會越來越少。”
   財政歷史協會試圖說服銀行,設立檔案館是一種很好的投資,檔案有利于提高銀行的效率,進而減少費用,但是,直到1996年為止,檔案還沒有在客戶市場和公司標識方面帶來很大的競爭優勢。
1996-2001,一個機會的背景情況
   1996年期間,瑞士在納粹時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所作所為招來了嚴厲的批評。這個面積很小的中立國從這次大戰中撈取了大量好處。爭論的焦點是關于那些受迫害和種族滅絕政策受害者資產問題,重點是用戰利品黃金進行貿易,暫時擱置的銀行帳戶和盜竊來的文化資產。為什么在1996年這個問題變得十分尖銳的原因還不十分清楚。主要原因是瑞士沒有綜合地解決整個戰后領域中的事件。當然,這還與該問題的升級和各個世界金融中心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有關:其中最積極的原告是美國上院銀行委員會的主席。
   在1996年間,很明顯瑞士和瑞士公司的做法是影響公眾利益的問題,找到一種解決方法符合公眾利益。目的是強調國家的可信度并加強對其金融中心的信任。1996年12月,瑞士國會全票通過一項關于“對那些以國家社會主義政權的成果的身份來到瑞士的資產的命運進行歷史和法律調查”的決議。根據該決議成立了瑞士專家獨立委員會??第二次世界大戰(1CE)。(在其他國家也設立了類似的奧地利,意大利和瑞典。)該決議中有兩個段落對于銀行檔案有特殊的重要性:
   ??開放公司檔案,即著手澄清瑞士在歷史上發揮的作用,這項工作要優先于保密責任(第5款)
   ??禁止毀壞或藏匿有助于調查的文件(第4款)
   因此,所有與該研究項目有關的人都受官方秘密的約束,他們應以專業的謹慎態度對待所有的信息。(第3款)
   該聯邦法令有效期至2001年底。
有關銀行和其他有關公司檔案的規定很特別:“自1945~1946年以來,當瑞士受盟國的壓力被迫凍結并登記德國資產,并歸還掠奪來的資產時,公共法中幾乎沒有干預過隱私法。”
   1997年,當專家獨立委員會開始工作時,他們發現:“瑞士公司檔案的情況各式各樣……大部分檔案資料只不過簡單地堆放在一起,沒有任何形式的索引。而且文件的管理也是不連貫或者根本沒有管理,公司的記憶都不存在了??不僅僅是歷史方面的,還有對歷史性文件的了解和其存放地點……
   盡管存在所有這些情況,許多公司還是擁有公司的主要文件,這種情況很是引人注目。公司中一直有這么一些人或某個職員致力于“拯救”檔案資料……他們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某種警覺性來保存重要的資料。但“只有少數檔案館有條件進行研究”。通常的情況是,原始資料被“亂七八糟地存放在不同的地方,沒有任何標準化的檢索工具。”“在一些大型的公司中,關于公司歷史的檔案由專業人員負責維護,其余的檔案都無人理睬,在研究工作開始之前,我們先得除去上面厚厚的灰塵并把檔案捆扎起來。通常那些負責的人不知道還保存著哪些文件”。這些關于公司檔案的評論也適用于銀行檔案。
   總的來說,銀行與ICE是合作的。他們在設計和組織其檔案和利用檔案方面付出了許多努力。有時,他們為開展此項工作雇用了幾千人。到1997年底,他們已經檢查了100公里長的文件。
   特殊活動
   現在請允許我說明自1996年以來這些負責銀行檔案的人是怎么完成這個關于調查瑞士和納粹德國關系的任務的。
   第一,這里涉及數量巨大的文件??例如,在禁止文件銷毀階段,有幾百公里的文件。另外,還有幾百萬的縮微或掃描文件和數十億計的電子文件。
   在大銀行中,檔案不是放在同一個地方的,某個銀行中檔案分散存放在2200個檔案室中,有300多個不同的存放點。   
   第一個步驟是把資料集中,并以一種集中的檔案管理體系管理先前分散的案卷。這個步驟涉及大范圍的關于檔案和文件管理的企業重新策劃。
   文件管理沒有明確的傳統作法,同樣,實際上也不存在文件管理系統。現在需要制定這方面的方法。商業法中也沒有規定哪些文件應永久保存,哪些文件在依法保存十年之后需要銷毀。對資料的評估需要對銀行生成文件進行明確的分類定義。這里還有一個把電子商務交易和辦公室工具數據進行歸檔的問題(這仍是一個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而且不僅僅是銀行)。為了對檔案文件提供最大限度的利用,人們正在進行一項規模宏大的數字化進程。
   在檔案專業知識和理論方面,從1996年至2001年,一些大銀行的作法較為引人注目,特別是關于以下內容:
   ??公司檔案的設計、組織和管理
   ??文件管理系統
   ??文件的類型和鑒定
  ??定義元數據
   ??數字化,包括輸出整個正文。
   對銀行檔案的利用問題只起到次要作用,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1996年至2001年間實施的特殊法律情況。
   Traude Lobert,Patrick Halbeisen和Jurg Hagmann特別說明了那些沒有文件生命周期管理系統的公司如何引進文件管理政策的問題。此處的關鍵性問題是人們是否認識到這個任務,以及這些責任和權力是由公司的高級管理層,而不是由任何下級單位,根據其實施定義的。人們還需要重新定義檔案館的工作過程,即一個商業過程重新策劃項目。
   如果公司中以前不存在綜合的檔案計劃,那么怎么才能引進這樣的計劃呢,換而言之,怎樣才能逆向制定系統?這就像在馬兒逃走之后再關閉馬廄的門一樣。怎樣構建一個這樣的檔案計劃?在把理論和實際進行對比之后,Traude Lobert詳細描述了該計劃的設計和對概念的修改。首先,她把文件分成消費者文件和管理性文件。然后把消費者文件分成:
   ??很長時間內一直活躍的基本文件(消費者和銀行之間的合同,例如,開戶文件,代理人權利,等等)
   ??中長時期內保持活躍的消費者檔案(通常,信貸函件檔案的活躍期為六個月,存款檔案為兩年,人們通常認為收益和抵押檔案的活躍期為交易完成之后的二十年)
??短期交易收據(頭一天發出的交易定單在次日生效,第三日檢查,一年的年終為保管期的開始)。
   對于管理性文件,Lobert以一種類似的方式進行了大幅革新,她把這個過程延長至交易完成,以此作為標準,換而言之,就是檔案保管期的開始。
   另外,她對內部銀行文件和第三方文件,比如供應商合同或雇員文件(那些“不涉及銀行本身或其客戶而是第三方”的文件)進行了區分。實際情況證明,這種區分對檔案計劃并不合適,但它保留了文件作為一種類型的價值。
   建立檔案計劃的第二種作法更貼近實際,這種方法以公司中的各種職能為基礎,發布的實際文件在某種程度上反映這一現象。這個結果是來源和功能原則的組合,并以單元文件管理系統作為開端。這個系統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并且注重實效。實踐證明,這是一個成功的系統。人們開發了一種信息技術(IT)方法,用以將文件分類,即集中式檔案目錄數據庫。
   Patrick Halbeisen做過一個詳細的理論報告(后來Jurg Hagmann對某些內容進行了延續)提供了鑒定方面的信息,Halbeisen的鑒定概念是基于以來源為目標的信息管理。但是,由于銀行非常活躍,并且(與國家機構不同)銀行沒有系統的文件管理框架,嚴格的來源方法并不適用于銀行檔案。因此,Halbeisen建議把決策過程作為鑒定和整理銀行文件的基礎,即,鑒定的目標是確定那些“引發制定決定過程的”(即從這個過程中人們發現了它的存在)資料??那些包含“相關制定決定知識的資料”。機構理論和機構社會學是Halbeisen鑒定模式的關鍵性因素。這種作法是一種新舉措,至少在瑞士是新舉措。盡管還有爭議,這種作法豐富了有關鑒定問題的討論內容,得引起銀行和公司檔案領域之外的廣泛關注。
   Jurg Hagmann在名為“Digitalisierunghistorischer Akten bei der Credit Suisse Group”[瑞士信貸集團中歷史文件的數字化]的報告中描述了某個項目的所有階段,人們用數字化和記錄的方法來了解檔案館館藏。
   數字化過程中需要確定的一個問題是文件的記錄是采用概述的形式還是全文的形式。由于時間緊張(這是一個方面的原因),人們采用了全文的形式。
   在選擇數字化系統(硬件和軟件)時有四個主要標準:
   ??“瑞士信貸集團是否已經接觸過產品或制造商?
   ??硬件和軟件的制造商是否已經開展過合作?
   ??產品與最新的標準是否一致?
   ??這種產品是否能夠對公司檔案提供科學的管理方法?”
   如何選擇需要數字化的文件以及數字化過程的說明也引人關注。
1996-2001年的結果
   在處理瑞士和國家社會主義的關系方面人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下面是銀行檔案所取得的積極的重要成就:
   ??全面了解了銀行檔案的內容
   ??建立了穩定的檔案機構   
   ??檔案資料的全面構成和記錄   
   ??保管期限和鑒定標準的規則
   ??對銀行檔案文件和銀行檔案管理理論的深入擴展
   ??增加專業人員的使用數量
   ??增強了電子文件長期歸檔問題意識
   ??開展全面文件管理取得了良好的開端,其中包括對文件的全程管理以及把檔案歸入到全程管理之中(例如,某家大銀行中設立文件管理部門)
   ??對銀行檔案的集中管理(這不僅僅是專家獨立委員會的工作,同時也是銀行內部開展的全面歷史研究的工作內容)
   ??與1996年以前相比,人們普遍認為銀行以及銀行的歷史是全社會的一部分。
展   望
   仍然存在的一個問題是瑞士的銀行檔案將如何發展。一方面,近年來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上面已經講過),而且這些進步在某個方面來說是不可逆轉的。另一方面,也有一些跡象表明,這個過程可能會停滯不前。
??銀行現在仍面臨相當大的削減費用和精簡的壓力。現在私有部門中有一種為人們廣泛接受的短期思想,或稱之為“短期理論”,只要人們相信了這種觀點,就有可能以犧牲對信息和知識管理這種長期作法為代價,即損害文件全程管理和歸檔。
??提倡銀行檔案的那些主要人員已經不再從事銀行工作了
   ??聯邦法令規定設立銀行檔案,這就導致一些銀行系統的傳統代表采取了一些自衛性措施。他們想重新嚴格限制銀行檔案的利用。
   另外,當需要決定私有公司檔案中取出的文件是應該存入聯邦檔案館還是歸還公司時(專家獨立委員會在其工作過程中產生的),政府決定(不僅僅是出于私有部門下屬各機構的壓力)這些文件應歸還給公司。因而存在將來這些文件不能提供利用的危險。
   以我個人的觀點,銀行檔案的未來發展要取決于對下列兩個問題的回答:   ??銀行認為自身的歷史在何種程度上屆于其自身形象和標識的一部分?
   ??銀行認為現代信息和知識管理系統(其中包括整齊有序的檔案)的實際和戰略利益有多大?
   銀行檔案的未來一部分要依賴利用人員的需求量的多少,特別是大學一級的利用人員。目前,這種利用還沒有關注過銀行、金融歷史和私有公司的歷史。銀行檔案的未來發展最終要依賴銀行的企業文件:理想化的企業文化(作為社會一部分的形象),實際的企業文化,或日常商業活動之外的對公司保存的信息和知識及文件的有效的使用。
后   記
   對于銀行和銀行檔案,實際上在保密和開放之間存在一種緊張關系:
   一方面,毫無疑問存在保密和保護消費者隱私的需要。保密和慎重對銀行有利,也間接對國家經濟有利,因為銀行對經濟的成功負有重要責任。
   另一方面,銀行作為經濟的一個關鍵性因素從正反兩個方面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福利。瑞士在國家社會主義時期的問題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銀行對從來自發展中國家的資金(特別是對于來自Marco或Mobutu統治者的資產)采取了什么措施就更有啟發意義:銀行的行動和作法不單單影響到了他們,而是影響到了整個社會。公共和國家利益都受到了影響。
   這里就出現了一個問題,人們應該對銀行采取何種一攬子性規則? 《銀行和儲蓄銀行法》對某些關鍵因素做出了規定。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人們對銀行法規采取了更為嚴謹的定義(特別是長期擱置的資產的問題),并且銀行也對自身實施了更為嚴格的規則。
   與銀行檔案有關的問題是:銀行和國家之間的相互依賴性是否需要比以前更為透明,例如銀行的歷史是不是可以成為研究的對象?現在不考慮銀行最終通過開放其歷史而獲取人們的信任這一事實,公眾有沒有實際權利對社會中如此有影響力的因素的歷史進行回顧?是不是只有銀行部門的某些代表機構(他們完全拒絕這種要求)可以采取更為靈活的態度?那種永久保守銀行秘密的呼吁,換而言之就是消費者數據秘密要永遠保守,數據中包括很早以前的信息的作法,我認為是一種缺乏自信的表現。這種做法在理論上很正確,而現實中則不是如此。它沒有考慮到時間因素:時間改變了信息的特點,時間減少了如果現在公開信息而造成的危害。在更大程度上它意味著這些不足已完全消失了。
   現在我們回到銀行檔案。人們是不是可以把銀行的過去,銀行的歷史和它們的檔案匯集成一個交叉點,在這個點上,個人利益(消費者和銀行)的保護和公共利益可以達成一致:根據時間因素的安排,把檔案作為秘密和開放的一個很好的交會點。
   我認為,這個目標不僅僅是把銀行的歷史變成它們自身標識的明顯的一部分,而是出于整體利益向公眾提供更為深入的利用。到那時,并且只有到那時,銀行檔案真正的成功持續發展才能得到保證。
   注釋:
   1本文的主要內容大部分基于Silvio Bucher,JurgHagmann,Patrick Halbeisen和TraudeLobert所著文章,這些文章有的已經發表,有的未經發表,另外還參照了瑞士銀行家協會的相關文件。-有些引用的原文是德文。
   2可以參考專家獨立委員會,2002,其網址為:http://www.uek.ch
   3有些跡象表明,有的銀行家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很開放,他們比別人更意識到銀行和國家利益之間的相互依賴關系。大家可以參考即將離任的瑞士銀行家協會的主席Georg Krayer在2003年9月19日瑞士銀行家日發表的名為“Die Landesinteressen sind das erste Kriterum”[國家利益是首要標準](原稿第7頁)的講話。
   (陳慧涵摘自《外國檔案工作動態》 譯:李紅)
 
 
(文/小編)
免責聲明
本文為小編原創作品,作者: 小編。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haofan.net/tech/201808/730.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kf@dawindow.com。
 

Copyright ? 2018 檔案之窗(dawindow.com) ??? 深圳司捷科技有限公司? ?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4747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