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紙質(縑帛)檔案手工修裱的要求和技術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各級各類檔案館、檔案室,其他文獻保管機構可參照使用。
2 總則
2.1 目的
檔案修裱是選擇適宜的紙張、紡織品和粘結劑對破損的紙質(縑帛)檔案載體進行修補、托裱,以恢復或增強其強度和耐久性的一種修復技術。其目的是延長檔案壽命,便于檔案長期保存和利用。
2.2 修裱原則
修裱所用材料應具有最適宜延長檔案壽命的強度和特性,修裱材料和技術方法不得對檔案制成材料產生副作用或損害。
修裱所用材料應與被修裱檔案載體具有相類似的厚度、顏色和結構。
修裱所用材料和技術方法應具有可逆性。修裱處理后的檔案,在必要時應能通過再處理使檔案載體與其修裱材料相分離。
3 設備和工具
3.1 修裱設備和工具
a)臺面平整、光滑、無縫,不損壞原件,操作方便;
b)臺面顏色易于襯托出裱件的字跡和破碎的地方;
c)臺面不破裂、不變形,耐水浸,耐酸、堿的腐蝕。
應選用結實、無節疤、經干燥處理不易變形的木材制作。外形規格:一般為長260cm~400cm,寬100cm~200cm,厚度8cm~13cm,臺面支架高度70cm~80cm (見圖1)。
用于修裱嚴重破損檔案。臺面應選用白色有機玻璃板,下面安裝燈具。其外形規格應根據裱件幅面而定。
用木格和紙張貼層制成的干燥設備,它利用多層紙吸水方法使裱件干燥。要求吸水性好,表面光、平。適用于干燥地區。紙墻規格應根據修裱室墻壁高度和寬度而定(修裱工作間的要見附A)。紙繃規格應根據裱件幅面而定,一般長200cm,寬100cm,厚4cm,組合式紙繃的間距應為8cm~12cm,紙繃制作方法見附 錄C。
用木質材料(杉木最佳)制成的干燥設備。要求平服、嚴實、吸水性好。板墻、貼板的貼層一般粘貼3~4層紅辛紙,以增強其吸水功能。板墻規格應根據修裱室墻壁高度和寬度而定。貼板規格應根據裱件幅面而定。
在一密閉房間內擺設干燥架若干組,每組干燥架中放置多層擱板,擱板上糊3-4層紅辛紙吸水。工作人員將裱件排實在擱板上放置晾干。房間內應設置去濕機、冷暖雙制式空調等設備調節溫濕度。室內溫濕度一般應控制在溫度14℃~24℃、濕度50%-65%間,以防檔案霉變、崩裂。干燥房面積視裱件產出的數量而定。
又稱排刷,用于排刷裱件(見圖2)。
用于裱件上漿(見圖3)。
用以啟、揭裱件。主要有竹啟、牛角啟(見圖4),油畫鏟亦可。
包括塑料薄膜、油紙、絹、綾、宣紙、皮紙、漆布、尼龍布、防水布、廢X光片等,用于隔糊、修裱嚴重破損裱件。
用于扎眼、轉邊、挑揭裱件(見圖5)。
用紅辛紙3~4張粘合而成,用于修裱時撤潮。
用于絲網加固。主要有塑封機、覆膜機等。多功能薄膜連續封口機(塑封機),采用電子自選精密溫度控制器,使用聚四氟乙烯涂覆的封口帶,可封合任何一種可熱的薄膜或蠶絲網,最高封口速度12米/分,且連續可調。其主要機型 有800型(見圖6)、980型兩種。
3.2 輔助設備和工具
用于制糊加熱。
用于稱量淀粉、面粉等制糊材料。
用于熬制漿糊。應用鋁質或不銹鋼質。
用于洗制淀粉,存放漿糊。
用于漿糊制備。宜用40~50目銅絲籮
用于壓平修裱后的檔案。
用于裝訂修裱后的檔案。
用于裁切修裱后的檔案。
用于手工裝訂打眼。
用于捶平裱件、砑磨裱件背面。
用來測量檔案紙張中的酸度,以確定檔案是否應作去酸處理。
用于清除檔案表面灰塵。
搪瓷盆、鑷子、毛筆、噴水壺、不褪色的毛巾等。
4 修裱材料
4.1 修裱用料
a)不含有害雜質,具有較好的耐久性;
b)呈中性或弱堿性,7≤PH值≤8.5;
c)纖維交織均勻、輕薄、柔軟,具有一定強度;
d)不含油、蠟,具有親水性;
e)用料的厚薄、顏色、質地應與原件紙張(謙帛)相似;
f)兩面有字的檔案,應選用透明度高的材料,或用蠶絲網加固。
修裱用料應根據檔案原件的厚薄、珍貴程度、破損程度和修裱要求選擇使用。
4.2 修裱粘結劑
a)化學性能穩定,不含對檔案原件有害的物質,不得損壞檔案載體和字跡;
b)呈中性或弱堿性,7≤PH值≤8.5;
c)粘性適中,且膠粘速度適度;
d)不易生蟲、長霉。禁止使用已生蟲霉的膠粘劑;
e)色白或無色透明,白度在50%-70%;
f)修裱后的檔案紙張應柔和、不變形;
g)具有可逆性。
a)小麥淀粉漿糊
最常用的修裱粘結劑。它是用除去面筋的面粉兌水加熱攪拌制成。制好的漿糊團應浸入冷水盆中冷卻、保存。使用時,將漿糊團從冷水盆中拿出搗爛,兌水攪拌成米湯狀,再用銅絲小籮過濾,除去未搗碎的疙瘩,即可使用。漿糊的稀稠程度要合適,一般淀粉與水的比例,以重量計為1:5,以容量計為1:3。此外,漿糊的稀稠程度還應根據檔案紙張的厚薄而定。機制紙內含膠,不易粘接,應 用稠漿糊;手工紙不含膠,易粘接,應用稀漿糊。
b)聚乙烯醇縮丁醛
常用的化學粘結劑。呈白色或淺白色粉末,吸濕率小于4%,軟化溫度60℃-65℃,能溶于乙醇、醋酸乙酯,不溶于油和烴類,耐光、耐氧化,具有一定抗磨性。其配方為:75克聚乙烯醇縮丁醛兌100克乙醇,并需添加0.4克紫外線吸收劑(UV-531)。
5 修裱前期準備
5.1 登記
5.2 檢查檔案破損蟲霉狀況和紙張、字跡材料情況
修裱前應檢查待修裱檔案破損、蟲霉狀況,確定破損等級和修裱技術處理方法。檔案破損等級根據其破損程度分為三類:其一是嚴重破損的檔案,特征為檔案紙張整體強度差,霉爛、脆化、粘結嚴重,應采取修補、托核技術進行加固修復;其二是一般破損的檔案,特征為檔案紙張整體強度尚可,但存在多處蟲蛀、粘結、破損現象,應視其具體情況采取托裱或修補技術進行加固修復;其三是輕微破損的檔案,特征為檔案紙張整體強度較好,但局部有殘缺、破損痕跡,應采用修補技術對檔案進行修整。
此外,還應根據需要對待修株的檔案作除塵、去污、除霉菌等處理。珍貴檔案應先拍照后修裱。
修裱前應檢查檔案字跡材料遇水或有機溶劑涸化、擴散、褪色等情況,確定對字跡進行加固處理的方式,以及采用干托法、濕托法等技術處理方法。
修裱前應根據紙張材料所屬種類,準確選擇修裱托紙、補紙。檢查紙張酸度,PH值<7時,應先作去酸處理。
5.3 制定修裱方案
修裱比較珍貴或有特殊要求的檔案,應根據檔案修裱原則和質量標準,針對檔案破損、蟲蛀、霉變及紙張、字跡材料狀況,制定修裱方案,確定修裱材料和技術處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