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歷史已經并將繼續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他還俯仰古今,縱觀中華文明五千年的輝煌歷史,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傳遞了人民領袖深厚的人民情懷,展現了總書記深邃的歷史眼光、寬廣的歷史視野和濃厚的歷史思維。
善于從豐富的歷史檔案資料寶庫中尋找經驗和給養,把古人治理智慧運用于當代治國理政、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的執政風格。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這個春天,回望歷史深處的1985年,擔任中共河北省正定縣委書記的習近平就十分重視學習歷史、敬畏歷史,強調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借助檔案研究歷史,發揮好歷史的資政鏡鑒作用,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客觀規律。1985年1月1日,他為縣檔案館編輯的《正定縣大事記(1949—1983)》作序《以史為鏡 可以知興替》時,就以之發出了呼喚。
這是珍愛歷史、弘揚愛國主義的呼喚。習近平稱正定縣為自己的“第二故鄉”,并于1984年在《中國青年》上發表文章《知之深 愛之切》,表達了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必須以深刻的認識為基礎,唯有知之甚深,才能愛之愈切。因此,當縣檔案館編寫《正定縣大事記》時,他欣然作序,并激情呼喚人們更加珍愛正定的歷史。習近平對正定的熱愛,一方面源于他對正定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和眾多崢嶸歷史人物的自豪感。他從正定大地上留存的一件件文物、一冊冊典籍中體味到古城的風雅,稱正定早已是人文薈萃之地,對祖國深沉的歷史文化自信躍然紙上。另一方面源于他對正定革命歷史和勤勞勇敢人民的自豪感。習近平心系祖國和人民的前途命運,認為愛國主義就是列寧說的“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稱贊尹玉峰、郝清玉等共產黨人和革命先輩為了祖國和家鄉的自由解放事業,領導正定人民前赴后繼,拋灑熱血,直至犧牲自己的生命,是最忠誠的愛國者,在該縣的“愛國史冊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體現了共產黨人深厚的愛國主義感情和真摯的人民情懷。
這是鑒古勵今、推進偉大事業的呼喚。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他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在他看來,歷史是現實的根源,任何一個國家的今天都來自昨天。他涉獵了各種史書,并注重學以致用,從歷史典籍中吸取前人治理的知識和經驗,轉化為做好工作的智慧、推進事業的動力和修身養性的營養。他翻閱縣志指出,講究文明是正定人民的一個優良傳統,以此鼓勵正定青年人傳播文明之風,把正定建成一個文明之鄉、禮儀之鄉。為了讓人們了解正定的歷史,他組織班子編撰《正定縣情》。他還認真審訂縣檔案館編輯的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定縣大事記》,并作序給予高度評價,稱之為正定的“新史綱”。
這是認識規律、書寫新的歷史的呼喚。習近平總書記善于從歷史中總結經驗,認識和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他在談到要念好正定縣“人才經”時說,人才史總是與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同步興衰的。他在研究總結正定歷史上發生的多次農民起義時認為,“只有中國共產黨創建了新中國,正定才和祖國一樣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揭示了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他在《正定縣大事記》的序言中引用司馬遷在治學著史時所說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指出編寫歷史可使我們從中吸取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客觀規律,并滿懷信心說,“我們有馬列主義哲學的武器,完全可以從研究歷史中獲得可能獲得的真理”,期望在實踐中能從這本大事記中尋求教益,并以此為借鑒,“書寫正定未來的新歷史”。
我們檔案部門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檔案工作的一系列指示要求,以檔資政,以史為鑒,深入開發利用檔案信息資源,彰顯檔案工作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中的優勢和價值。
首先,要發揮好檔案在堅定文化自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教育作用,加強對檔案資料的系統梳理,以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平臺,以舉辦檔案展覽、編印檔案圖書、制作檔案視頻等方式,向廣大群眾宣傳檔案中承載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加強社會思想道德建設,引導人們特別是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和文化觀,凝聚共同理想提供檔案支撐,增強身為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其次,要發揮好檔案在反對歷史虛無主義、鞏固共同思想基礎的憑證作用,依法加強對館藏檔案的鑒定開放工作,在為宣傳界、黨史界和文化界等開展歷史研究、文化宣傳和文藝創作提供檔案史料服務的同時,主動開發利用好館藏紅色資源,讓檔案說話,用史實發言,講好檔案中黨的故事,特別是改革開放的故事,堅決反對各種歪曲黨和國家歷史、丑化革命英雄人物的錯誤言行,用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凝聚起廣大人民奮力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磅礴偉力。
第三,要發揮好檔案在總結歷史經驗、認識歷史規律中的重要資政作用,加強對館(室)藏相關檔案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編印大事記、組織機構沿革、基礎數字匯集等檔案編研成果,及時為各級領導熟悉本地區發展歷史、開展各項活動提供檔案參考,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為領導作出科學決策提供有益借鑒,為人們知所從來、思所將往,認識和把握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提供鏡鑒。
原載于《中國檔案報》2018年5月21日 總第3222期 第三版 作者:鄭澤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