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館
1.檔案館網規劃與設置
檔案館是集中管理特定范圍檔案的專門機構。檔案館網是指縱橫交織、布局合理、既有分工又有協作的檔案館群體。完備的檔案館網應包括各級各類檔案館。檔案館網是檔案事業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檔案館網建設的目標是布局合理、館藏豐富、管理科學、服務高效的現代國家檔案館網。我國初步建立起從中央到地方的國家綜合檔案館和專門檔案館、部門檔案館、企業事業單位檔案館等相結合的檔案館網。根據《檔案法》、《檔案法實施辦法》和1992年3月27日國務院批準、國家檔案局發布的《全國檔案館網設置原則和布局方案》的規定,我國檔案館主要有以下幾類(兩類):
(1)各級國家檔案館
即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是按照行政區劃或歷史時期設置的管理規定范圍內多種門類檔案的具有文化事業機構性質的檔案館,歸口中央或者地方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直接管理。
國家級綜合檔案館。我國按照檔案形成的歷史時期,在中央設置3個國家檔案館,即:中央檔案館,收集管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群眾團體中央機構、派出機構及邊區政府形成的檔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及其所屬機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國務院及其各部委(包括具有行政職能的公司)和各直屬機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政協全國委員會、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共青團中央等全國性人民團體及其所屬機構形成的檔案和民主黨派中央機構移交的檔案;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收集管理明、清兩朝及以前各朝中央機構形成的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收集管理民國時期(辛亥革命成立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黨及其政府、汪偽政權)中央機構形成的檔案。
地方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根據地方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的設置,地方國家綜合檔案館一般設到縣一級,即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地、州、盟)、縣(市、區、旗)三級地方國家綜合檔案館。收集管理本級機關及其所屬機構形成的檔案和本級分管范圍內各歷史時期的有關檔案。個別省在一些鄉鎮也設立了中間性的檔案館,一般為縣級國家綜合檔案館的分館。
(2)其他各類檔案館
主要有按檔案內容類別和載體類型設置的專門檔案館和專業主管機關設置的部門檔案館、企業事業單位設置的檔案館等三種。
專門檔案館,是管理特定范圍專業檔案的檔案館。根據規劃,在中央設置四個專門檔案館,即:中國照片檔案館,收集管理全國范圍內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照片原件或復制件;中國科學技術檔案館(待建),收集管理國家級科學技術成果、全國重點工程項目、重點引進項目的檔案或檔案復制件;中國文學藝術檔案館(待建),收集管理中央直屬藝術團體、全國著名文學家、藝術家及中央各部門所屬出版單位形成的有關文學藝術檔案或檔案復制件;中國聲像檔案館(待建,現建有中國電影資料館),收集管理中央、國家機關所屬音像出版,影視制作單位形成的音像檔案及各電影制片廠匯交的影片、錄音、錄像檔案或檔案復制件。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計劃單列市、特大城市設置哪些專門檔案館,按照重點加強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的原則,由同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統籌規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并報國家檔案局備案。大中城市設置城市建設檔案館,收集管理有關城市規劃、建設的檔案以及城市管理方面的具有永久保存價值的檔案或檔案復制件及有關資料。根據以上規定,專門檔案館設到市(地、州、盟)一 級,縣(市、區、旗)一般不設專門檔案館。
部門檔案館,是專業主管部門設置的管理本部門及其直屬機構檔案的檔案館。在中央主要有外交部檔案館、安全部檔案館、公安部檔案館、最高人民法院檔案館、最高人民檢察院檔案館等,其中外交部檔案館、安全部檔案館收集并永久管理本部門及其直屬單位形成的檔案;公安部檔案館、最高人民法院檔案館、最高人民檢察院檔案館收集管理本部門及其直屬單位形成的檔案,其中具有永久保存價值的檔案,在本部門檔案館保存50年后向中央檔案館移交。某些形成專門業務和科學技術檔案數量大的中央專業主管部門,經部門領導批準,國家檔案局同意,可成立本部門檔案館,收集管理本部門及其直屬單位形成的有關檔案和資料,但其在行使國家行政管理職能活動中形成的黨政領導和行政管理等具有永久保存價值的檔案,應按規定向中央檔案館移交。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計劃單列市、特大城市的有關專業主管部門,根據實際情況確需設立檔案館的,由同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按照重點加強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的原則,統籌規劃并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
企業事業單位檔案館,實際上是一種內部檔案機構,有的是中間性質的檔案館,即其檔案仍應向本行政區域內的國家檔案館移交;有的是永久性檔案館,即經本行政區域內的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和檔案館同意(非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不必經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和檔案館同意),其檔案不必向本行政區域內的國家檔案館移交。企業檔案館,是企業設置的管理本企業及其直屬單位形成的檔案的檔案館。事業單位檔案館,是事業單位設置的管理本單位及其直屬單位檔案的檔案館。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教育部直屬的院校,經主管部門批準,向同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備案,可成立檔案館。
中國人民解放軍系統設置哪些檔案館,可根據實際需要由軍委主管部門自行確定。在一些地方,公民個人也設立了檔案館。
2.檔案館性質與國家綜合檔案館的功能拓展
(1)檔案館的性質和任務
不同類型的檔案館,其性質和功能有所不同。根據《檔案法實施辦法》第十條的規定:“中央和地方各級國家檔案館,是集中保存、管理檔案的文化事業機構”。國家綜合檔案館是文化事業機構,因此具有文化性,而文化事業機構必然具有公共性(公益性)。文化性、公共性(公益性)是國家綜合檔案館的基本屬性。
《檔案法實施辦法》第十條規定,中央和地方各級國家檔案館“依照《檔案法》第八條的規定,承擔下列工作任務:(一)收集和接收本館保管范圍內對國家和社會有保存價值的檔案;(二)對所保存的檔案嚴格按照規定整理和保管;(三)采取各種形式開發檔案資源,為社會利用檔案資源提供服務。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批準成立的其他各類檔案館,根據需要,可以承擔前款規定的工作任務?!?1983年4月26日,國家檔案局發布的《檔案館工作通則》第三條規定 :“檔案館的基本任務是在維護黨和國家歷史真實面貌的前提下,集中統一地管理黨和國家的檔案及有關資料,維護檔案的完整和安全,積極提供利用,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服務。檔案館進行以下工作:1.接收與征集檔案;2.科學地管理檔案;3.開展檔案的利用工作;4.編輯出版檔案史料;5.參與編修史、志的工作?!?nbsp;
(2)國家綜合檔案館的功能
國家綜合檔案館的基本功能。國家綜合檔案館的的基本功能是由其文化性、公共性決定的。我國國家綜合檔案館功能建設經歷了從“一個基地一個中心”、“兩個基地一個中心”到“兩個基地兩個中心” 即“四位一體”功能的發展過程。
1983年4月26日,國家檔案局發布的《檔案館工作通則》第二條規定 : “檔案館是黨和國家的科學文化事業機構,是永久保管檔案的基地,是科學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檔案史料的中心” (即“一個基地一個中心”)。
2000年4月,廣東省深圳市檔案館試辦了全國首家文件檔案資料服務中心,主要為社會公眾提供黨和政府現行有關政策法規、內部刊物、檔案信息等方面的查詢和閱覽。隨后,北京市昌平區、江蘇省常熟市、山東省濟南市、青島市等檔案館,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由黨委、政府“兩辦”發文,相繼開展了已公開現行文件提供利用工作。國家綜合檔案館利用在檔案接收方面的經驗,以及設有檔案開放設施的便利條件,專門設立為社會提供政府現行文件查閱利用的服務窗口,向社會各界及時、有效地提供黨委、政府現行文件信息,為廣大人民群眾了解黨和國家的政策、法規及有關信息提供了一個途徑。國家綜合檔案館開展已公開現行文件查閱服務,迎來了一個充分發揮其公共服務功能的良好契機,成為政府信息公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場所,架起了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溝通的橋梁,增強了執政的透明度,同時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提升了國家綜合檔案館在社會上的知名度和地位,獲得了利政、利民和擴大檔案館社會影響的三重效益。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政府職能的逐步轉變,國家綜合檔案館的服務對象、服務方式、服務內容隨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2000年召開的全國檔案館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把國家綜合檔案館建成保管黨和國家重要檔案的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成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提供檔案信息服務的中心(即“兩個基地一個中心”)。
2004年12月召開的全國檔案局長館長會議,對國家綜合檔案館的功能建設進行了進一步系統闡述,即“檔案館作為黨和國家的科學文化事業機構,不僅具備收集、保管、利用檔案資料這三項基本功能,而且還具備保存人類文化遺產、維護歷史真實面貌、資政襄政、繁榮科研、發展經濟、宣傳教育等社會功能。要充分發揮檔案館的基本功能和社會功能,把檔案館真正建成檔案安全保管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已公開現行文件集中向社會提供利用的中心和檔案信息服務中心” (即“兩個基地兩個中心”即“四位一體”功能)。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國家綜合檔案館的整體功能不斷完善,服務功能得到加強。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在國家檔案館、公共圖書館設置政府信息查閱場所,并配備相應的設施、設備,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獲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行政機關可以根據需要設立公共查閱室、資料索取點、信息公告欄、電子信息屏等場所、設施,公開政府信息。行政機關應當及時向國家檔案館、公共圖書館提供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睋耍瑖揖C合檔案館也是法定的政府信息查閱場所。
從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國家綜合檔案館由封閉、半封閉向開放的初步轉型,到目前定位于檔案安全保管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已公開現行文件集中向社會提供利用的中心和政府信息查閱場所以及檔案信息服務中心等“四位一體”的功能,我國檔案館的服務功能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國家綜合檔案館的服務對象從主要為各級領導和黨政機關擴展到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服務方式、服務內容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獨特作用得到了較好的發揮。
綜上所述,國家綜合檔案館的基本功能可以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國家檔案資源積累、存儲和安全保管功能,國家檔案信息服務功能,國家檔案信息社會教育功能,已公開現行文件和政府信息查閱服務功能。
國家綜合檔案館除了具有以上四種基本功能外,還具有大中專學校檔案文秘專業教學實習基地、社會檔案寄存中心、檔案保護修復與復制中心、區域性檔案資料目錄中心、區域性電子文件中心、檔案數字化加工服務中心等相關社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