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爆欧美第一页,大乳女人做受视频免费,免费日本高清视频,久一区二区,99re视频在线播放,嫩草网

檔案之窗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 » 檔案論文 » 論文欣賞 » 正文

靈活創新的思路使檔案資源建設的路子越走越寬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11-19 22:53:23    來源:網絡    作者:佚名    瀏覽次數:658    評論:0
導讀

孟明君 檔案資源是檔案部門的立身之本,檔案資源建設關系到檔案事業的固本強身和可持續發展。甘肅省檔案館成立于1959年,1997年晉升為國家一級館,同年被中共甘肅省委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4年建成新館,現在館內設施齊全,保管條件優

孟明君

檔案資源是檔案部門的立身之本,檔案資源建設關系到檔案事業的固本強身和可持續發展。甘肅省檔案館成立于1959年,1997年晉升為國家一級館,同年被中共甘肅省委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4年建成新館,現在館內設施齊全,保管條件優越,保存著自唐代至今的30多萬卷檔案資料。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檔案面向全社會開放,原有的館藏和服務方式已滿足不了社會對檔案資料的需求。因此,加強館藏資源建設、不斷豐富館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
在新的形勢下,如何搞好檔案資源建設,前幾年,我們還沒有更多的經驗,省館領導為了把這項工作盡快促上去,把加大力度豐富館藏作為一項硬任務交給了我們收集整理處。當時,我們面對種種困難,感到壓力很大,惟一的辦法是把壓力作為動力,邊干邊摸索經驗。在我們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思路逐漸清晰了。我們從檔案接收、征集和整合館藏資源三項工作開始,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和力量,集思廣益,總結出許多寶貴的經驗,探索出許多好的辦法,使檔案資源建設工作健康有序順利進展,路子越走越寬。
一、以接收為重點,抓好檔案的源頭建設
首先,在檔案接收工作上與時俱進。原有的檔案接收制度規定,在各立檔單位保存年滿15年后的檔案方可移交省檔案館保存,這就造成了進館檔案的時間滯后,與現今社會各方面對檔案的及時查閱利用形成矛盾。要解決這個矛盾,必須打破以前的條條框框,凡是機關檔案室整理完畢的檔案,我們都動員他們及時移交進館。近兩年我們已經提前接收許多單位的檔案,有些單位將2000年以后形成的檔案移交進館,給利用檔案創造了便利條件。
其次,改變傳統的接收方法,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接受。以我們多年收集工作的經驗,按時向檔案館移交檔案的單位并不多,大多數單位都以各種理由拖延或不移交檔案。比如,有些為了本單位利用方便,整理好的檔案不愿意按時移交;有些單位檔案員調動頻繁,新人不熟悉業務,檔案整理不規范,無法接收。為此,我們改變了過去坐等上門、只靠電話聯系的做法,主動深入到各立檔單位調研、了解情況,分析各單位不及時移交檔案的具體原因和存在的實際困難,采取具體問題具體解決的辦法,并向立檔單位提出積極建議,幫助他們解決具體困難。對有些不重視檔案工作的單位我們主動找分管領導,爭取立檔單位領導對檔案工作的支持和經費的投入,并向他們提出合理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在我們的努力下,有許多單位的領導開始投入經費,親自督促。對檔案人員調動頻繁,檔案員不熟悉業務的單位,我們建議他們參加省館舉辦的檔案業務培訓班,并親自到一些單位具體指導,使他們按規范化要求整理檔案,及時向檔案館移交。
第三,重視產生于特殊歷史時期的重要檔案。在過去的一些特殊歷史時期,有些立檔單位曾產生了許多反映當時歷史真實情況的珍貴檔案資料。這些檔案曾保存于當時的臨時機構中,隨著機構的撤銷,檔案無人管理,常年堆放,利用者無法在檔案館找到這些檔案。我們在有關單位調研中,發現了一些這樣的檔案,其中有產生于上世紀50年代抗美援朝、中蘇友協和省作家協會的檔案;有"文革”時期的知識青年檔案。這近千卷(件)珍貴的檔案資料和照片都多次面臨流散。我們了解到這種情況后,想方設法積極聯系接收,申請經費進行整理,并千方百計及時移交進館,保存了這些檔案,填補了館藏的空白。
二、抓好檔案征集的關鍵環節
長期以來,有相當數量的檔案史料散失于社會和民間。為搶救和保護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我們向社會廣泛宣傳,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甘肅歷史檔案、資料的征集工作。近兩年來我們加大了征集力度,在征集散存在民間的珍貴檔案和社會著名人物、專家學者和省級領導干部的檔案中積累了許多經驗,取得可喜成就。
首先,征集散存在民間的珍貴檔案資料。今年在甘肅日報、蘭州晚報和《檔案》雜志刊登《甘肅省檔案館關于征集歷史檔案資料的通告》,讓一切歷史檔案收藏者和知情者積極向省館提供線索。我們采用捐贈、寄存、征購等多種征集方式,特別是在動員捐贈檔案資料上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向檔案持有者宣傳,歡迎、鼓勵他們向省檔案館捐贈個人保存的檔案資料,省館視捐贈檔案資料的數量和價值給予捐贈者獎勵,并頒發《捐贈檔案資料榮譽證書》,保證捐贈者利用捐贈檔案資料的優先權;對有些不愿意捐贈的采取檔案寄存方式,即單位或個人將收藏的檔案資料送交省檔案館保管,確保檔案資料的安全保管,所有權仍歸捐贈者個人;對有些非常珍貴的檔案資料,由省檔案館與檔案資料收藏者進行協商,采取有價征購。三年來已經征集到照片、聲像、圖紙、圖片、拓片、書法作品、家譜、敦煌經卷、清朝地契、日軍侵華時期印制的甘肅秘密軍用地圖等1200多件。其中唐代敦煌經卷及唐、宋、元、明、清時期拓片13件,將館藏檔案年代從清代提前到唐代。對一些征集的重要檔案,如唐代敦煌經卷,我們請有關專家進行鑒定,并舉行檔案資料交接儀式,邀請媒體記者和文史界人士參加,向社會各界廣泛宣傳,產生了良好效應。
其次,重點征集名人檔案。為了使我省歷史人物、社會名人、專家學者、省級領導干部的檔案資料得到妥善保管,為國家留下寶貴的文化遺產,2003年,省館建立了名人檔案庫,面向社會征集名人檔案資料,得到社會各界著名人物和專家學者的大力支持。陸續征集到我國近代著名愛國將領鄧寶珊將軍、國家領導人宋平、我國著名城市規劃設計師任震英、我國著名真菌學和森林學家鄧叔群、民國時期蘭州一中校長張作謀、全國性學專家史成禮、全國優秀民營企業家雷菊芳、婦科專家穆榮肖等社會著名人物和專家學者的檔案資料2300多件,既豐富了館藏,又填補了館藏人物檔案的空白。
今年,我們開始征集省級領導干部的檔案資料。通過查詢家庭住址、電話號碼、與曾任他們的秘書聯系等方式,想方設法和他們取得聯系,發出征集檔案資料的函件30多份。許多省級領導干部對我們的工作給予贊賞和大力支持,收到信函后立即和我們聯系,發來信函和捐贈的檔案資料,共征集到王世泰、李子奇、盧克檢、王秉祥、許飛青、李屺陽等12名老同志的檔案資料280多件。
三、重視重大活動事件和特色檔案的收集與拍攝
凡是我們知道的重大活動和事件的檔案資料我們都及時聯系收集。近幾年來派人到山丹地震第一線,收集和拍攝到大量山丹地震的檔案資料和照片;通過有關部門聯系,征集到定西地區抗擊"非典”的第一手照片資料;得知省委宣傳部舉辦甘肅精神大型展覽的消息后,我們及時和省委宣傳部信函聯系,征集到甘肅精神大型展覽的光盤和電子展板。
同時,我們開始蘭州特色檔案的收集和拍攝工作。蘭州雖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但有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風俗習慣,還有許多名優特產、風味小吃等,這都是本地的風俗文化,有許多值得我們挖掘的地方。我們采用收集和到現場拍攝的方法,對蘭州的主要景點、傳統小吃、舊城改造等資料進行收集和拍攝。到現場拍攝黃河鐵橋維修和改造;拍攝張掖路、西關十字等舊城拆遷改造;目前,拍攝蘭州主要風景點、蘭州老字號、蘭州名優小吃等的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
四、抓緊整合館藏檔案資源的工作
我們把挖掘館藏檔案資源的工作作為近幾年整理工作的重點,搬到新館后我們開始逐步清理館藏檔案的"死角”。為了充分利用館藏,對以前整理不規范而無法提供利用的檔案資料進行重新整理,便于提供利用。整理出館藏照片1萬多張,從以前沒有處理的許多零散文件中清理出民國時期雍興公司等單位檔案500多卷。重新鑒定待銷檔案,從中發現相當數量的特殊檔案資料,如:民國時期的各種證件、地契、歷史地圖、家信、日記和"文革”時期大字報、家信、飯票、理發票、豆腐票等,既清理了館藏"死角”又增加了館藏種類。對館藏破損嚴重的珍貴檔案資料進行修裱,在館藏中搜尋破損嚴重的檔案資料,一旦發現立即修復,今年我們專程到國家第一歷史檔案館修裱西路軍標語和家譜圖兩幅。
近幾年來,我們不斷開動腦筋,調整思路,用全新的眼光、有效的辦法不斷積累館藏,切實增強檔案館保存歷史、服務現實的功能,確保國家檔案資源的有效積累和充分利用,真正做到檔案工作者對歷史負責、為現實服務、為未來著想。


(作者單位:甘肅省檔案館/蘭州/730010)


 
(文/佚名)
免責聲明
本文為佚名原創作品,作者: 佚名。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haofan.net/tech/201811/1948.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kf@dawindow.com。
 

Copyright ? 2018 檔案之窗(dawindow.com) ??? 深圳司捷科技有限公司? ?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4747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