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音檔案的數字化
一般單位的聲像檔案中或多或少有些錄音磁帶,如領導講話、會議、座談、文藝演出、采訪等等。隨著時間的流逝,使用次數的增加,加之失控的溫濕度作用,無論多好的錄音帶,都難以長期保存,利用也十分不便。利用多媒體數字技術,把錄音帶轉錄成數字音頻文件提供利用,而盡量減少聲像檔案的利用次數,除特殊要求外,甚至可以不再提供磁帶利用。
1 錄音檔案數字化軟硬件設備
錄音檔案數字化比較容易實現,主要硬件有放音設備、存儲設備和計算機等,錄音檔案數字化軟件較多,可根據習慣熟悉程度選擇。
1.放音設備
一般應根據錄音檔案的原載體型號選擇放音設備,比如盒式錄放機、開盤式放音機等。
2.存儲設備
存儲介質較多,如CD-R、DVD-R、DVD-RAM、MO等。當前最好選用CD-R。需要光盤刻錄機,即CD-R刻錄機,可選擇速度快一些的,具有JUST-link、BURN-PRPPF SEAMLESS-link性能其中之一的更好。
3.計算機
需要一臺聲卡運作正常的多媒體計算機。硬盤選擇大一些,當前通用配置的計算機完全能夠滿足要求。處理錄音檔案的聲卡,錄音、放音效果應該具有CD 唱片的音質。所謂 CD音質是指錄音采樣頻率達到44.1KHZ,用16位的寬度來記錄聲音,稱為16位聲卡。一個用途廣泛的聲卡還應能夠支持多種聲音源的輸入,如CD AUDIO、MIDI、話筒、線輸入等。看說明書或聲卡背后的接頭,就可以知道產品支持的聲源數。
4.數字化軟件
數字化轉換軟件主要為一套樂曲制作軟件,如Creative Wavestudio、GoldWave、Music-Match、JukeBox等。一般反映使用Creative Wavestudio較好。此外,GoldWave 也是一種功能強大、占用空間少、免費共享的綠色軟件,并且可以在互聯網上免費下載。刻錄軟件也較多,使用EASY-CD較好。
2 錄音檔案數字化基本程序
錄音檔案進行數字化的工作過程一般如下:
1.前期準備
首先要研究制定錄音磁帶數字化計劃,合理安排數字化工作先后次序。然后對擬進行數字化的錄音磁帶的質量、完整性等進行檢查和查驗。
2.確定轉錄參數
根據聲音質量選擇參數,采樣頻率可選44.1或更低的。聲音樣本的大小可選用16位或更低的。根據原錄音帶選擇聲道數。如果是DVD中的聲音則選48KHZ。此外,還要設定錄音質量、時間長度。若不知道如何設定音質參數,可以在Voice、Radio、CD三種類型中選擇一種,建議選取CD(音質好)類型,設定想要錄音的時間長度。
3.數字化轉錄
通過錄放機播放磁帶,進行轉錄。轉錄過程實際上就是把模擬聲音信號變成數字信號,由兩個步驟來完成:第一步是對連續的聲音信號進行采樣,第二步是將得到的連續的幅度值進行量化,變成不連續的數值。
4.保存文件并刻錄光盤備份
轉錄結束后,選好存儲地址,輸入文件名,選擇文件類型,予以保存,生成數字音頻文件。音頻文件有許多類型和格式,如WAV、MP3、RM等。要選用標準和通用的格式,根據聲音質量情況和原來錄制的水平,一般選用MAV或MP3 的格式。
備份存儲的介質目前可選用CD-R,做成CD 或以MP3 文件格式存儲。以后可選用DVD-R 作為存儲介質。
5.編寫文件說明
對刻錄的光盤檔案進行著錄,編寫好文件說明,并打印光盤封面和封底。以講話錄音為例,著錄內容一般應包括全宗號、目錄號、原盤號、文件號、光盤號、軌道號、光盤類型及文件格式、盤內文件編號、原盤類型、講話者、講話日期、講話地點、講話會議、開始語和結束語、錄音質量、錄音長度、題名、分類號、主題詞、采集人、刻錄人、制作日期、密級、備注等。參見《中央檔案館錄音檔案著錄單》。
6.質量檢查
認真檢查轉錄質量和刻錄質量。
7.進庫保存
將錄音磁帶歸還庫房,光盤保存在適當的地方,在適當的溫濕度下安全保管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