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永官
摘要:展覽作為開發館藏檔案資源的有效方式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主要展示手段,正越來越引起各級綜合檔案館的高度關注。作為綜合檔案館的主題展覽,其內容應以反映本行政區域整個發展歷史為宜;展覽的名稱和內容要注意其內涵和外延的準確性;在組織展覽內容時,應當堅持詳今略古,兼顧展望、以檔說事,今昔對比、事出有因,合理推測的原則;還應當處理好與當地博物館和規劃展示館的關系。
關鍵詞:檔案館 主題展覽 研究
引言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五位一體”公共檔案館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展覽作為開發館藏檔案資源的有效方式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主要展示手段,正越來越引起各級綜合檔案館的高度關注。隨著各地新館建設工程的興起,新館開館時舉辦各種展覽更是一個非常關鍵的重頭戲。今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檔案工作的意見》中要求:按規定向社會提供利用,切實提高公共服務能力。由于展覽具有廣泛的受眾面,無疑是綜合檔案館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
綜合檔案館展覽從展出時間上分,有展出時間相對較長的(一般需要固定展出若干年)主題展覽和展出時間較短、內容經常更換的專題展覽兩種基本類型。從展出內容來分也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結合檔案事業發展舉辦的展覽,如不少檔案館設立的“館藏珍品展覽”、廣東省檔案館的《友邦友好友誼——館藏公務禮品檔案展》、福建省檔案館舉辦的“百年跨國兩地書——福建僑批檔案展”等等;一種是結合各種重要活動舉辦的展覽,如前段時間各地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舉辦的“黨的群眾路線檔案展覽”、廣州市檔案館舉辦的“大運會檔案展覽”、四川省檔案館舉辦的“抗震救災圖片展”等等。
近兩年來,筆者為籌備本館的新館展覽,在集中查閱有關綜合檔案館主題展覽的研究成果,并向多地檔案館學習取經的基礎上,為本館的主題展覽編制方案,并于6月9日結合“國際檔案日”實施了預展。本文特結合實踐體會就綜合檔案館的主題展覽提出幾點設想,恭請大家批評指教。
1. 綜合檔案館主題展覽的內容
1.1 目前綜合檔案館主題展覽內容的組織形式
從筆者涉獵到的綜合檔案館主題展覽的內容來看,絕大部分是以展示本行政區域歷史為主,而具體在展覽內容的選取和編排上又顯靈活多樣,主要體現為三種形式:
1.1.1 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歷史內容的編年體式展覽。即以時間為序縱向展開敘述,從本行政區域的形成、建制設立直到當今的發展歷史,形成一條基本完整的發展線。不少綜合檔案館舉辦的展覽屬于這種類型。如上海市閔行區檔案館的“鑒證閔行----閔行區檔案館館藏史料展”,整個展覽分為“滄海變遷”、“城鄉巨變”、“改革開放”、“領導關懷”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滄海變遷”,主要講述本地區自遠古成陸起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六千多年的歷史;第二部分“城鄉巨變”,主要展示了從新中國成立到1978年閔行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的發展狀況;第三部分“改革開放”,主要展示了從1978年至今,閔行地區取得的發展成就。又如上海市奉賢區檔案館舉辦的“見證賢城----奉賢史料陳列展”,除在“建制沿革”中先以“序”的形式展示了奉賢地區的成陸、考古發現最早的人類活動、文化的傳入外,通過縣制設立、奉賢解放、人民公社化、轉隸上海、政社分設、撤鄉建鎮、撤縣設區、行政區劃調整等8個環節,展示了從清雍正四年(1726年)設縣開始至2013年的整個沿革;在“發展足跡”中設置了“滄海桑田 歷史變遷”(1726年建縣至1949年5月奉賢解放)、“翻身解放 當家作主”(1949年5月至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百業興旺”(1979年至當今)等三個階段。
這類展覽側重于探索歷史發展規律,注重對本行政區域歷史全貌鳥瞰式的概要介紹,能讓觀眾了解本行政區域的過去、現在和將來,但對于展覽內容的深入則顯不夠。
1.1.2 以歷史為線索,攝取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段。由于一個行政區域尤其是省級行政區域的歷史悠長,而檔案館用于主題展覽的布展面積有限,容納內容難以面面俱到,所以也有不少綜合檔案館在主題展覽中并不展示本行政區域的整個歷史,而只是截取其中一定的歷史時段作為展覽內容。如福建省檔案館的“潮涌海西----福建現代化歷史進程”就是攝取現代化這一浪花,并將中國現代化分為現代化起步、局部現代化、全面現代化三個階段,從1840年我國現代化起步開始一直展示到2011年。從而將整個展覽分為“千年局變 艱難起步”(1840-1911年)、“蹣跚前行 多方探索”(1912-1949年)、“全面邁進 走向輝煌”(1949年至今)三大部分。[1]又如上海市檔案館常設的《城市記憶-上海近現代城市發展歷史檔案陳列》展原版(2013年已經過改版),就是截取1843年11月17日根據《南京條約》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規定上海正式開埠開始,并以1949年5月上海解放為分界點,用兩層展廳展示了舊上海和新上海的不同風貌,反映上海的歷史發展。[2]
此類展覽的優勢是對于列入展覽階段的歷史情況展示較為深入,但對整個歷史而言,則在完整性上有所欠缺。
1.1.3 以突出本地區特色和亮點的紀事本末體式展覽。即整個展覽采用志的體例,橫排門類,縱敘史實,采取橫斷面的鋪寫手法。如浙江省平湖市檔案館舉辦的“魅力平湖”展覽,將整個展覽分為“領導關懷”、“紅色平湖”、“人文平湖”、“活力平湖”、“輝煌平湖”等五個部分。又如江蘇省南通市檔案館的展覽,根據本地區特色分為“江海之勝”、“山水之韻”、“城鄉之秀”、“儒商之創”、“文華之旅”、“革命之光”、“品牌之路”等版塊。
這種突出展示本行政區域特色和亮點的做法有其可取之處,即突出展品,打造亮點,使觀眾對展品、特別是精品產生濃厚的興趣,能夠有效地博取觀眾的眼球,有效地對本行政區域進行宣傳。但主要問題是不僅在歷史的時間上,而且在內容的空間上畢竟明顯不夠完整。
1.2 綜合檔案館主題展覽的內容應以反映本行政區域整個發展歷史為宜
既然主題展覽展出時間相對較長,展出的目的是為了借助檔案館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個平臺,努力提高檔案館的公共服務能力,以使其在較長時間內做到內容相對固定且具有教育意義。那么,我們就應當本著對歷史負責、為現實服務、替未來著想的歷史責任感,將綜合檔案館主題展覽的內容定位于將本行政區域歷史濃縮于一個展覽,即把歷史、現在和將來綜合展出。通過鳥瞰的手法,依據人類記憶中最為可信的檔案史料,向全體人民全面、完整、簡要地展示本行政區域的歷史、現在和將來。這就需要注重考慮歷史的完整性,注意整個歷史線索的貫通;就要深入挖掘本行政區域的歷史文化;展示本行政區域在各項建設事業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名人業績;展望本行政區域在本級黨委的領導下,齊心協力實現偉大復興的良好愿景;為參觀者走進一館而感動歷史、感受名人、感悟文化提供最為快速、直接、便捷的方式。
2. 綜合檔案館主題展覽的名稱
2.1. 綜合檔案館主題展覽名稱的結構
展覽的名稱其實就是展覽的主題,是在為展覽開展的各項準備工作時都必須牢記心間的一個主旨。既然上面講到綜合檔案館的主題展覽宜定位于將本行政區域的歷史、現在和將來濃縮于一個展覽綜合展出,于是展覽的名稱就應當由兩個部分組成,即地區名(或別稱)加一個修飾詞(或限制詞),如“魅力平湖”、“見證北京”、“百年鄭州”、“太倉市歷史文化檔案陳列館”等。這種結構的名稱既開宗明義,又明確主題范圍。
2.2 主題展覽名稱中地區別稱的運用
2.2.1 不少行政區域的名稱擁有別稱。現在不少地區由于地理特色、發展規劃的定位調整和特色建設的開展,會出現并采用一些別稱來作為一個行政區域的代稱。如在省、市、自治區這個層面有重慶市稱“山城”、陜西省稱“三秦”等;在省、市、自治區首府所在地的城市中有哈爾濱稱“冰城”、廣州稱“羊城”等等;在再下一層的城市中也有如浙江的寧波稱“甬城”、河南的許昌稱“煙城”、福建的廈門稱“鷺島”等等。這些別稱的出現有其各自的必要性,在人民群眾中也有一定的知曉度和接受度。
2.2.2 目前以別稱做展覽名的現象。據筆者所見,現在綜合檔案館舉辦的主題展覽中采用別稱的有福建省檔案館的“潮涌海西----福建現代化歷史進程”、上海市奉賢區檔案館的“見證賢城----奉賢史料陳列展”、北京市密云縣檔案館的“春風拂綠古漁陽”等。以下試對這三個別稱的由來及其含義作一簡要分析:
“海西”,是指臺灣海峽西岸,以福建為主體包括周邊地區。近年來,為了加強對臺工作、統一祖國,并進一步帶動全國經濟走向世界的特點,建立具有獨特優勢的地域經濟綜合體,提出了“海西經濟區”的概念,其南北與珠三角、長三角兩個經濟區銜接,東與臺灣島、西與江西的廣大內陸腹地貫通。[3]
“賢城”,相傳春秋時期(公元前722~前476年),孔子弟子言偃(字子游)曾來到奉賢地界(此時奉賢縣境域屬于吳地)講學,境內學風大盛,“凡有子弟者,無不令其讀書”。遂于清雍正四年(1726年),奉賢縣設立時定縣名為“奉賢”,取“敬奉先賢”之意。2007年,中共奉賢區委首次提出“敬奉賢人,見賢思齊”的“賢文化”理念,并提出“賢城”這一概念,號召全區人民“做賢人、建賢城、揚賢風”。“賢城”這一概念在本意上的外延是指包括整個奉賢720.44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和112.99萬常住人口,這樣就在“賢城”中還包括了8個鎮2個社區的171個村委會和97個居民委員會(均為2012年的統計數據)。
“漁陽”,秦漁陽縣在今北京密云西南,秦、漢、魏、晉的漁陽郡治此。北京市密云縣檔案館的“春風拂綠古漁陽”展覽從“早在距今約10萬年前的原始社會舊石器時代,先民們就已經在這里生活”開始展示。
2.2.3 在主題展覽名中采用別稱應當慎而又慎。從以上三個別稱來看,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問題值得思考:一是在內涵上是否專指,在外延上是否準確;二是以“漁陽”的古稱指代當今的“密云”是否具有現實意義?
誠然,要追溯起這些別稱的產生必定有其客觀的原因,也一定會有其意義所在。但如果要將其作為綜合檔案館展覽的名稱,則還是需要慎重考慮,筆者以為起碼應當具備以下幾個要素:一是要有豐富且明確的內涵和外延,即內涵有所專指、外延相對合適。如上例中的用“賢城”作為“奉賢”的別稱從邏輯上講其內涵就只能展示被稱作為“賢”的那座城市的歷史,而無法包括這個行政區域的整個內容,因為在城市中含有鄉村確實讓人費解。二是應當經過地名部門的認可和使用,不知上例中的“海西”和“漁陽”在當地是否已經過地名部門的批準,并實際應用于地區或道路、居住小區、學校等名稱?三是要得到本行政區域內人民的基本公認,即一提起這個別稱,十有八、九的人能一下就知道所指為何。
3. 綜合檔案館主題展覽內容的外延
3.1 展覽名稱的外延
展覽內容的外延首先受到展覽名稱的影響。在展覽名稱的外延上特別需要引起注意的就是以“市”為地名結尾的行政區域,如北京市檔案館推出的《見證北京----檔案的記憶》、鄭州市檔案館推出的《百年鄭州展》、青島市檔案館推出的《世紀之路一青島百年回顧展》、武漢市檔案館的《武漢滄桑》等,這些展覽都應當是全面展示整個行政區域而不只是展示這一座城市的歷史。因為這些行政區域的名稱加不加上“市”都表示為整個行政區域。而“天津城市記憶”就有所不同,其展覽內容可以只展示天津這座城市,因為對該展覽名稱的一種理解是天津這個城市的記憶,而不是天津作為我國一個直轄市級行政區域的全部記憶。
3.2 展覽內容的外延
3.2.1 綜合檔案館主題展覽的內容從橫向上看應以整個行政區域為對像。作為一級行政區域的綜合檔案館,其舉辦的主題展覽內容應當是涵蓋整個行政區域,而不只是這個行政區域首腦機關所在地的一個中心城市。強調這一點是因為凡以“市”為行政區域名中的“市”與一座城市的“市”有所不同。如上海市南北長約120公里,東西寬約100 公里,總面積有6340.5平方公里。而上海這座城市面積即市區面積僅有643.06平方公里。
隨著近年來地、市、縣一級行政區域的調整,以“某某市”為一個行政區域名稱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這些行政區域的綜合檔案館在舉辦展覽時就還應當包括其所轄的區、縣的內容。如南通市的展覽就以“市區為主,兼及縣區。”太倉市歷史文化檔案陳列中也專門設有“各鎮特色”。 具體方法可以在省級綜合檔案館的主題展覽中為所屬的各縣、市、經濟開發區提供一定的展覽區域;區、縣級綜合檔案館的主題展覽則為其下轄的各鄉、鎮、開發區留有一定的布展面積。內容由所屬各地區、各系統提供能夠展示已經取得的突出成就和區域發展規劃,其目的是側重于向社會各界宣傳。然后由綜合檔案館統一設計、布展,以便將這部分內容納入整個展覽的有機組成部分。
3.2.2 綜合檔案館主題展覽的內容從縱向上看應當以整個地區歷史為對像。作為一級行政區域的綜合性檔案館,其展出的歷史應當是囊括了整個行政區域有史可查的歷史。如上海市作為一個行政區域與上海這座城市有著很大的區別,上海西部在6000年前就已成陸,而市區則約在10世紀前葉才全部形成。當然,由于地區歷史的長短不一,特別是一些歷史比較久遠的行政區域,保存下來的檔案相對有限,而能夠用于展覽的更是寥寥無幾。所以,在展品的組織上則可以靈活多樣,并本著詳今略古的原則,只以連貫歷史為目的,點到為止。
4. 展覽內容的版塊組織
目前各綜合檔案館的主題展覽在版塊設置上各有千秋,除了發展歷史這個主體外,往往還設有“大事記”、“領導關懷”、“榮譽風采”、“名人賢達”和“愿景規劃”等,有的還設有“館藏珍品”、“名優產品”、“百年老字號”、“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部分。為了既能體現檔案館辦展覽的特點,又能在第一層次分類清晰可辯,筆者以為可以將整個展覽分為以下幾個版塊:
4.1 “建制沿革”
這是最能體現檔案館辦展特色的部分,可以將本行政區域的形成、產生、建制設立直至當今的沿革作一簡要的展示,從而讓參觀者對本行政區域的歷史演變有一個提綱挈領的把握。
4.2 “發展足跡”
這是主題展覽的主體部分,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采用史的記述方式,將整個發展歷史劃分為幾個階段。而在這幾個階段中對展出內容的選擇可以本著詳今略古的原則,即將本行政區域的起源、建制設立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可以作為一個階段,展示的內容略一些。新中國建立以來,可以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界再劃分為兩個階段。并在前兩個階段中按照“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四個部分來組織展品;而后一個階段則按照黨的“十八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要求,分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環境”等五個部分。這一部分最后還應當專門設置所屬各地區、各系統的建設成果和發展規劃等內容。
4.3 “名人賢達”
一個地區的發展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有人才這個根本的基礎。在漫長的歲月中,各地都涌現了一批又一批志士仁人,他們的榮譽與精神,潛入心靈,滲透社會,影響著后人。在綜合檔案館的主題展覽中向社會展示他(她)們的風采,宣傳他(她)們在各自領域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對于鼓勵青少年樹立志向、發奮努力是一種極具正能量的好教材。
4.4 “榮譽風采”
榮譽既表示所取得的成績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認可,又是對外宣傳形象、對內鼓舞士氣的最好載體,所以在主題展覽中適當展示榮譽也很有必要。由于綜合檔案館目前只設到區、縣一級,所以在榮譽的選取標準上,可以取以本行政區域為獲獎單位(即不是下屬各鄉、鎮、開發區乃至更下一個層面的)的全國性單項獎和省、部級綜合性獎項,如“全國文化先進縣(市)”、“全國體育先進縣(市)”等。
4.5 “領導關懷”
各地的發展離不開領導的關心和支持,而且對于領導關懷的懷念、感恩也是繼續得到領導進一步關心支持的需要。由于展覽是長焦距、跨歷史的,所以勢必在所選的領導中會有已經離任的和還在任的區別;有到本行政區域視察時職務還只是直接上一級的領導,而目前已經升職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所以在展覽中這部分的排列需要引起特別的重視。
4.6 “愿景規劃”
這一部分是為了向參觀者展示本行政區域的發展趨向,內容應當既有中、長期的區域規劃,又有五年一度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即要有城市發展規劃,更應有整個行政區域的發展規劃。相對前幾個部分的內容而言,“愿景規劃”這個部分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適時給予更換,如新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經人代會通過后即可更換,以使內容能與發展的形勢相適應。
5. 綜合檔案館主題展覽內容的組織原則
綜合檔案館在組織主題展覽的內容時,應當堅持詳今略古、兼顧展望,以檔說事、今昔對比,事出有因、合理推測的原則。
5.1詳今略古、兼顧展望
對于本行政區域的起源(包括沿海地區的最近一次成陸)、人類活動的出現、文化的傳入、建制的設立直至當地解放的歷史宜簡。這里既有政治的原因,即主要是突出新中國成立后的發展歷史;又有綜合檔案館歷史檔案缺乏的原因,現在一般區、縣級綜合檔案館都只有一部分民國檔案,而清代以前的檔案普遍很少,且除了一些地契等以外,很少有能夠反映社會各項事業的內容。而對于解放后的則相對詳細一些,特別是改革開放后取得的改天換地式的變化。展覽后部可以適當放些展望的內容,如區域發展規劃和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等,以告訴觀眾本行政區域將向何處發展。
5.2 以檔說事、今昔對比
對于每一時期、每一事件均要有檔案為證,由檔案生發開去。要盡可能地利用館藏檔案作為展品,給人以真實可信的感覺;對各個部份的內容盡可能采用今昔對比的手法,盡量多用新老對比的照片,給人以直觀的視覺沖擊,以突出檔案部門舉辦展覽的特色。
5.3 事出有因,合理推測
一是對于歷史上確有此事,而又確無檔案者,可采取合乎邏輯的推測,依據方志或史書的記載制作實景來展示;二是對于歷史上的傳說,應當在文字敘述中加上“相傳”等字眼,要給參觀者以想像和分析的空間,不能讓人直覺認為這就是歷史的真實。
6. 綜合檔案館主題展覽中需要處理好的兩個關系
6.1 與當地博物館的關系
目前我國在縣、市級行政區域基本都設有博物館,展出了本地區從古以來的歷史文物,也就是要想了解本地區的歷史,特別是遠古的歷史,主要到博物館。所以綜合檔案館的展覽對于這部分的內容可以從簡,一筆帶過,只要讓參觀者大至知道本地區是怎么來的,講清本地區的成陸—人類活動—文化的傳入—百業的產生、形成和發展即可。
6.2 與當地規劃展示館的關系
現在各縣、市級行政區域基本都設有城市規劃展示館,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較為全面地展示本地區的近期乃至長遠發展規劃。所以檔案館的展覽對于這部分內容的展示也可以從略,只要讓參觀者能夠對本地區的遠景規劃有個大致了解即可,要想祥細了解則可到規劃展示館得到滿足。
處理好這兩個關系的意義在于分工合作,避免投入上的浪費。現在的展覽與以往傳統形式的展覽已經具有了很大的區別,在展覽的空間布置上,主要以參觀者為考慮對象,更多注意的是觀眾的感受,還力求能夠使參觀者具有一定的參與性。為此,在展覽形式上需要采用不少現代化、高科技的手段,耗費大量的資金。所以,在一個行政區域內的展覽,內容上要盡量避免重復,不致造成地方財政的浪費。
參考文獻:
[1]福建省檔案局館. 潮涌海西[M].福建:海峽出版發行集團、鷺江出版社,2012:2-3.
[2]百度百科.上海市檔案館. [2014-06-04].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nNuELKKvyanpioDUTY9fd9R_09hlMEU8UHdluSatSnMAfZm1Vsqju4GtDkx-i77zEGRko7Fc2dYpnY4rDh9WvK.
[3]百度百科.海峽西岸經濟區. [2014-06-04].
http://baike.baidu.com/view/377230.htm?from_id=4925042&type=syn&fromtitle=海西經濟區&fr=alad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