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檔案的原則和標準
決定檔案保存價值的因素:檔案的保存價值是由檔案對于社會主義事業以及長遠的歷史作用決定的。檔案是否具有保存價值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檔案自身的特點和狀況,主要是指檔案的內容、時間、來源、可靠程度、外形特點等各種情況,這是決定檔案保存價值的基礎。二是社會利用的需求,這是決定檔案價值的社會因素,失去社會對檔案的需求,檔案也就失去了保存價值。
鑒定檔案價值的原則:必須從黨和國家的根本利益出發,用全面的、歷史的、發展的觀點,判定檔案的價值。
鑒定檔案價值的標準:
檔案來源標準;檔案的來源即檔案的形成者在社會上以及機關內的地位、作用和職能,可影響甚至決定檔案的價值。它是國家各級檔案館確定檔案收集范圍的一個基本根據。檔案形成者與本機關的關系,檔案文件的具體撰寫者、制發機構,也對檔案價值產生重要影響。
檔案內容標準:檔案內容是決定檔案價值最重要、最本質的因素。人們對檔案最普遍、最大量的需要來自檔案的內容。要考察檔案內容的重要性、獨特性、時效性和真實性、完備性等各個方面,以準確把握檔案內容的價值。檔案所記載的事實、現象、數據、經驗、結論等本身的重要程度,其內容是否真實、完備和具有“獨一無二”的特點,在行政上、業務上、法律上具有的有效期的長短,直接影響檔案的價值。
檔案形式特征標準;檔案的形式牲是指文件的名稱、責任者、形成時間、載體形態、記錄方式等。在某種情況下,這些形式牲也可能對檔案的價值發生影響。不同的文種有其自身特定的行文適用事項,因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文件的價值。文件形成時間是歷史的標志,一般說,產生時間越早,文件的歷史價值越大。不同的文本以及文件的制成材料、記錄方式、筆跡、圖案等外形特點,也影響檔案的價值。
相對價值標準。檔案的相對價值,是指被鑒定檔案與其他檔案相比較而存在的價值。為了有效地控制檔案館、室藏檔案的數量和質量,使之達到優質精煉,可以使用檔案的相對價值標準,根據需要人為地提升或降低某些文件的保存價值和保管期限。判斷相對價值的高低主要依據檔案群體的完整程度。檔案個體只有放在其緊密聯系的群體中才能真正實現檔案的價值。現實中的一般規律是檔案個體的價值大小與其群體數量和完整程度成反比。因此鑒定檔案價值不能只著眼于檔案個體本身,還應綜合考慮檔案全宗的完整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