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6月4日廣東省檔案局印發 粵檔字〔1996〕16號
為了貫徹落實《檔案法》、《檔案館工作通則》和《廣東省各級國家檔案館業務建設實施細則》,強化檔案館工作,提高檔案館工作的整體水平,更好地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特制定本辦法。
一、目的:
開展檔案館工作達標升級(以下簡稱檔案館升級),是促進檔案館全面建設,提高檔案館科學管理水平,實現目標管理的一項重要措施。各級檔案館都必須從本館的實際情況出發,按照修訂后的《廣東省各級國家檔案館工作達標升級考核標準》(以下簡稱《考核標準》),制定達標計劃,采取切實可行措施, 積極開展“三化一好”達標升級活動,盡快實現達標升級,已升級的館也要上檔次上水平,不斷提高管理水平,邁上檔案館業務建設的新臺階。
二、等級:
檔案館升級分為省二級、省一級和省特級檔案館工作達標單位三個等級。
三、標準:
我省各級國家檔案館工作達標升級,按照《廣東省各級國家檔案館工作達標升級考核標準》進行評審,實行打分辦法,滿分100分。各等級總分和單項考核結果不得低于申報級別的合格分數。其中:
省二級總分不低于65分。“行政管理”不低于12分,“基礎業務”不低于26分,“館庫設施”不低于12分,“開展利用”不低于15分。
省一級總分不低于79分。“行政管理”不低于14分,“基礎業務”不低于32分,“館庫設施”不低于14分,“開發利用”不低于19分。
省特級總分不低于93分。“行政管理”不低于16.5分,“基礎業務”不低于38分,“館庫設施”不低于16.5分,“開發利用”不低于22分。
四、評審組織:
(一)設立評審組
1、評審員的聘任。省級評審員由省檔案局推薦若干人,各市檔案局推薦2-3人,由省檔案局聘任;市級評審員由市、縣檔案局推薦,由市檔案局聘任。
(二)評審員條件
1、能正確理解國家關于檔案館工作的方針、政策、規定、辦法。
2、能熟悉檔案館工作程序,具有較豐富的檔案管理知識。
3、能準確掌握《考核標準》,工作認真負責,秉公辦事。
4、具有中級以上專業職務或局館領導和檔案館業務骨干。
(三)評審組職責
1、市級評審組。對本行政區域內申報省二級的縣級檔案館進行評審,提出綜合評審意見。報市檔案局審核,審核后報省檔案局審批。
2、省級評審組。對全省申報省二級以上的地級市檔案館,以及申報省一級以上的縣(區)檔案館進行評審,提出綜合評審意見,報省檔案局審批。
五、評審程序:
(-)自評
申報升級的檔案館,對照《考核標準》進行自評,寫出檔案館升級報告,填報《廣東省各級國家檔案館工作達標升級申報表》一式三分(市級館一式二份),提交同級檔案局審核后按規定逐級上報。
(二)預評
市檔案局收到縣(區)檔案局報來檔案館申報市省二級 ,省檔案局收到縣(區)檔案局報來申報省一級以上檔案館,以及市檔案局報來申報省二級以上的市級館的材料后,分別組織業務人員進行指導咨詢和預評,預評合格后,將申報材料報省、市檔案局檔案館達標升級領導小組審核同意后,方可正式組織考核評審。
(三)考評
在預評整改的基礎上,省、市考評組分別進行正式考評。檔案館升級考評組由五至七位評審員組成。評審省一級和省特級檔案館,省級評審員人數不得少于考評組總人數的半數。考評組必須對照《考核標準》逐條逐項進行評分,并提出書面的評審意見,連同申報表一同報分管范圍職責的檔案局。
(四)審批
申報升級的檔案館,經省市考評組分別進行評審合格后,報省檔案局審核批準發證。
六、獎勵
等級證書是認證檔案館管理水平的標志,對授予省二級、省一級和省特級的檔案館,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應建議當地黨政領導機關按照《檔案法》及有關規定給予獎勵。省檔案局將在全省檔案系統中通報表揚,并在《廣東檔案》刊物上公布。
七、監督
在一定的時期內省市檔案局分別組織相應的評審員對升級館進行重點復查,發現低于等級時,要限期整改,到期仍不合格者,報原審批機關審核后給予降級或取消證書。
已獲得等級證書檔案館,一年后才能申請高一檔次等級,確實具備了超越條件的,可破格晉升。
檔案工作達標單位證書,由省檔案局統一印制。
八、附則
本辦法適用于省各級國家檔案館。專業檔案館、部門檔案館可參照執行。
本辦法自頒布之日起施行。
廣東省各級國家檔案館工作達標升級考核標準
考核內容
考核標準及辦法
標準分
一、行政管理
18
省特級管理單項合格分為 16.5 分; 省一級管理單項合格分為 14 分;
省二級管理單項合格分為 12 分。
(一)明確有檔案館機構,并配有館長。其中:
1、提供材料說明檔案館是文化事業機構,得0.5分;
2、任命有館長或副館長的 , 得0.5分。
1
(二)檔案業務經費。
提供列入本地財政預決算的報表,說明開展業務工作和檔案管理等有適應的經費,得滿分;基本適應的,只得2分;經費短缺的,得0.5分。
3
(三)人員編制。
按照規定定編,配備干部,人員能滿足工作需要的,得 3 分;人員有能滿足需要的,適當扣分。
3
(四)文化程度。
按實有人數,大專以上達到40% 的,得2分;達到30% 以上的,得1.5分;達到20%以上或中專(含高中)達70%以上的,得1分。
2
(五)專業水平。
按實有人數,全部經過專業學校或省以上專業主管部門五門專業課培訓的,得2分;達50% 以上的得1.5分。
2
(六)專業職稱。
縣級館有中、初級,市級館有高級或二個以上中級專業人員的,得滿分;縣級館有初級,市級館有中級專業人員的,得1分。
2
(七)制定了“八五”、“九五”發展計劃,年有工作計劃、總結的,得1分。
1
(八)管理制度。
1、建立了檔案資料收集、保管、保密、庫房管理、檔案利用等制度,并認真實行的,得1分;
2、實行了崗位責任制,并認真做好考勤、考勤、考德工作的,得1分。
2
(九)工作業績。
提供材料說明檔案部門自 1991年以來因成績突出,曾受到當地黨政領導或上級檔案部門表彰獎勵的,得2分;未受到表彰獎勵的,適當減分。
2
二、基礎業務
40
省特級管理單項合格分為38分;
省一級管理單項合格分為 32 分;
省二級管理單項合格分為 26 分。
(一)制定了收集檔案資料范圍實施細則,以當地黨政機關名義頒發,并按規定完成80%以上進 館任務 的,得滿分;以局的名義頒發的,按規定完成 60%以上進 館任務 的,得1.5分。
10
(二)檔案館藏量。其中:
1、按館藏計算方式,解放后接收收集檔案達到標準要求的,得9公<檔案排架長度或案卷數量達到基中之一均可(不含資料), 以上兩項每減少10%減 0.9分 >.
2、接收收集資料達2000 冊以上的,得1分;2000冊以下的,得0.5分。
7
考核內容
考核標準及辦法
標準分
省特級管理單項合格分為 38 分;
省一級管理單項合格分為 32 分;
省二級管理單項合格分為 26 分。
(三)館藏結構。其中:
1、除文書檔案外,其它檔案8種以上,總量占館藏檔案 10%以上的,得5分。
2、除紙質檔案外,其他載體檔案600件(張、冊、盒、盤)的,得2分。
7
(四)檔案資料整理。其中:
1、接收進館的檔案進行了整理,沒有積存文件,質量好的,得3分。
2、全部案卷按事先或進館先后編制全宗順序進行系統排列的,得1分;專門檔案分別存放排列符合要求的,得1分。
3、理順了全宗號、目錄號、案卷號、卷內文件頁(張)號的,得2分(有完全順的,適當扣分)。
4、本館資料進行了分類,按分類方案整理排列上架的,得1分。
8
(五)檔案保管。其中;
1、對館內破損、褪色需要搶救的檔案全部進行了修復的,得 3 分;歷史檔案及重點全宗(指五套班子)檔案進行了修復的,得 2 分,至少對一個全宗檔案進行了修復的,得 1 分。
2、認真做好“七防”工作,館內檔案資料無蟲 蛀 霉變的,得 1.5 分。
3、重點全宗檔案或珍貴歷史檔案進行了縮微或光盤儲存的,得 1.5 分。
4、箱柜排列系統規范,做到一個館內或一個庫房內的不同箱柜要求的,得1分。
5、庫容庫貌干凈,整潔美觀的,得1分。
8
(六) 檔案的統計。其中:
1、健全了檔案資料、設備臺帳的,得0.5分。
2、按規定要求,及時上報統計報表(磁盤及手工表)的,得 1.5 分。
2
(七) 檔案的鑒定。其中:
1 、成立了檔案鑒定小組,按規定完成了鑒定工作的,得 2 分(未完成的酌情扣分)。
2 、有銷毀清冊、手續完備的,得 1 分。
3
三、館庫設施
18
省特級管理單項合格分為16.5分;
省一級管理單項合格分14分;
省二級管理單項合格分12分。
(一)館庫建筑。
館庫建筑基本符合〈檔案館建筑設計規范〉,適應開展工作和檔案保管需要的,得4分;較為適應的,得3分;基本適應的,得2分。
4
(二)館庫設備。其中:
配有打印機、復印機、收錄機、錄像機、照像機 、人工消防、溫濕度控制設備的,得4分;配有光盤設備或縮微機、閱讀機、傳真機、計算機和自動消防,得1.5分;有充足的箱柜,得0.5分。
6
(三)館庫布局。
除檔案資料有專門庫房外,設有接待或閱讀室、陳列室、整理室或兼裱糊室、檢索室、消毒室或箱等良好條件的,得4分(每缺一室或減0.5分)。
4
考核內容
考核標準及辦法
標準分
省特級管理單項合格分為16.5分;
省一級管理單項合格分14分;
省二級管理單項合格分12分。
(四)庫房溫濕度。
全部庫房溫濕度符合規定要求,并有溫濕度記錄的,得4分;保管重點全宗的庫房溫濕度得到控制、并有溫濕度記錄的,得3分;積極采取措施調節溫濕度、并有溫濕度記錄的,得2分。
4
四、開發利用
24
省特級管理單項合格分為22分;
省一級管理單項合格分19分;
省二級管理單項合格分 15 分。
(一)檔案檢索。
1、凡進館檔案編有符合要求的檔案目錄、箱柜指引卡,每間庫存房有存放檔案示意圖或表,質量好的2分;較好的 1.5 分;一般的得1分。
2、按《檔案館指南編制規范》要求,編寫了檔案館指南的,得3分;只編寫了全宗介紹的,得2分;只編寫了檔案館簡介的,只得 1 分(以上按質量評分)。
3、市級館編有10種,縣級館編有5種以上,并具有較好實用價值的專題目錄或索引的,得2分。
4、編有不少于一個專題或一個全宗的人物卡片的,得1分。
5、60%以上全宗(含重點全宗)采用計算機檢索的得2 分;30%以上全宗采用計算機檢的,得1分;30%以下(不少于一個)全宗采取計算機檢索的,得0.5 分。
10
(二)編研工作。其中:
1、編寫參考資料。市級館編有 10 種以上(每種 2 萬字左右或總數20萬字以上),縣級館6種以上(每種2萬字左右或總數12萬字以上),質量好的3分;較好的 2分;一般的1分。
2、匯編檔案史料,市、縣級館匯編了8種以上(每種5 萬字左右),具有一定實用價值的檔案史料,質量好的3分;較好的2分;一般的只得1分。(已升級的館編寫和匯編各要有兩種以上新編的)
6
(三)開放利用。其中:
1、制定了開放檔案實施辦法,并經當地黨政領導機關批準實施的,得0.5分。
2、能提供全部應開放的檔案目錄或卡片的,得2分。
3、通過以報紙刊登、電臺廣播或張貼通告等形式向社會開放檔案信息的,得1分。
4、做好檔案利用效果反饋登記,并提供 1991年以來5 個以上有明顯社會和經濟效益的實例的,得1分。
5、調卷迅速準確,主動熱情,服務周到,無造成不良影響的,得0.5分。
5
(四)理論研究與對外宣傳。其中:
1、每年在省以上檔案刊物、檔案學術會議及其他刊物上發表有關檔案工作方面的具有一定理論水平的文章,市級館不少于2篇,縣級館不少于1篇的,得1分。
2、得視宣傳檔案與檔案工作,積極開展3次,縣級館2次的,得1分。
2
(五)積極提供檔案史料或參與地方史志編修工作,取得較好成績的,得1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