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的價值與作用
概述各個國家、各類社會組織和個人之所以世世代代保存檔案,傳給后人,是因為檔案具有其他事物不可替代的價值和作用。在檔案學和檔案工作術語中,’檔案的價值和作用經常被作為基本等同的概念理解和使用,但從嚴格的科學意義上看,這兩個概念既有聯系,又有差別。
檔案價值是指檔案對國家、社會組織或個人的有用性。它是主體(檔案利用者及其利用需求)與客體(各不同時代產生的各種類型、載體、內容的檔案)之間的關系范疇。檔案價值作為一種關系,是主體需要和客體屬性的統一和結合。主體的需要是構成檔案價值的前提條件,而客體的屬性是構成價值的客觀基礎。當客體屬性滿足主體需求時便形成價值關系,兩者都不能單獨決定檔案的價值。
檔案價值關系在社會活動中的具體體現就是檔案的作用,檔案的作用通常是指檔案對人們所從事的社會實踐活動的影響。從關系屬性而言,二者都屬于主客體之間的關系范疇,但價值具有較高的抽象性,作用則是比較具體的。也就是說,價值”通常是從總體上、一般意義上表示檔案的有益性、有用性,而“作用”往往是從具體的、個別的意義上表述檔案的有益性、有用性,可以看做是價值的體現和擴展。一般說來,價值具有比較穩定的特征,而作用則可以根據社會的發展、需求的變化呈現出多種形式。此外,價值一般是指檔案所發揮的積極作用,是主體需求對客體屬性的肯定,而作用則可以包括正、負兩個方面。因此,盡管檔案的價值和作用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但在進行理論研究時,還是應該將二者區別開來,分別進行論述。檔案作用問題可以屬于檔案價值理學論的研究范疇,但二者的涵義、特征是有差異的。
古今中外對檔案價值和作用曾有各種各樣的看法。于檔案的價值,有的學者偏重客體研究,有的學者則偏重主體研究。但是二者實際上都包含了檔案及其屬性、主體及其需要(或社會需要)兩個方面,因為失去其中任何一個方面都無法構成檔案的價值。對于檔案的作用,不同研究者、利用者的認識也不盡相同。黃彝仲編著的《檔案管理之理論與實際》(1947)一書中說:“檔案之功用,多因觀點與立場不同,持論見解互有差異,各以其自己之主觀,強調其作用。歷史學家視檔案為史料,.可供編纂史籍之根據與參考。收藏家視檔案為古物。行政家則視檔案為治事之工具。”因此,對檔案價值與作用的研究需要辯證的、多維的視角,需要從主體和客體的統一性、從抽象和具體的不同層面來把握,才能得出科學、全面、深刻的認識。
這里所講的檔案價值基于哲學價值概念,是指從各種具體的價值形態和價值現象中抽象、概括出來的一般的、普遍的價值。經濟學中的勞動價值指的是人的勞動創造的勞動產品的價值,主要限制在商品的范圍之內,是一種交換價值。哲p47價值與經濟價值的關系是一般與特殊的關系,哲學價值是普遍價值。
檔案價值是檔案學中的重要理論問題,它涉及檔案價值的一般概念、檔案價值的結構形態、檔案價值的評價標準和方法、實現檔案價值的規律性等一系列問題。搞清楚這些問題,是理解檔案和檔案管理活動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