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爆欧美第一页,大乳女人做受视频免费,免费日本高清视频,久一区二区,99re视频在线播放,嫩草网

檔案之窗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經驗交流 » 正文

檔案新聞的寫作技巧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11-28 21:58:21    瀏覽次數:36    評論:0
導讀

古往今來,教人作文章的書汗牛充棟,如過江之鯽,但是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沒有一個大作家靠讀怎樣寫好文章這類書籍而成為名作家,沒有一個記者靠啃怎樣寫好新聞這類書籍而成為名記者。古人云:“文無定法”,魯迅先生對此也曾作過精辟闡述。新聞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而且不斷發展十分活躍的學科,海外有些學者甚至不承認新聞

古往今來,教人作文章的書汗牛充棟,如過江之鯽,但是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沒有一個大作家靠讀怎樣寫好文章這類書籍而成為名作家,沒有一個記者靠啃怎樣寫好新聞這類書籍而成為名記者。古人云:“文無定法”,魯迅先生對此也曾作過精辟闡述。

新聞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而且不斷發展十分活躍的學科,海外有些學者甚至不承認新聞是一門學科,也從一個方面說明了這一點。檔案新聞只是新聞這一學科的一個分支。不象我們檔案管理工作中的收集歸檔,有著嚴格的程序,可以甲乙丙丁列幾條標準,子丑寅卯設幾個框架,有基本固定的形式和規律;也不似工程師進行設計工作,在同類設計中,可以照搬或借鑒原有設計。每一次采訪和寫作都是一次全新的創造性勞動的過程。我們所能做到的只能是根據經驗,根據當時新聞事實,盡可能地發揮得更出色,把握得更準確罷了。

但這并不是說新聞寫作真所謂“羚羊掛腳,無跡可求”。正如辯證唯物主義所說,任何事物都有其客觀存在的規律。新聞和新聞作品寫作也不例外。從原始人互相交流,傳遞情況這種廣義新聞,到唐代邸報不成熟的新聞,到隨著資本主義社會萌芽而誕生的真正意義新聞紙,尤其是到近代新聞發展異??旖?。報紙誕生之后,出現了廣播、電視、有線電視以及互聯網等新聞媒介,目前西方國家已開始出現電子計算機聯網的電子報紙。從多媒體新聞誕生發展歷程來看,新聞有其發生發展的規律,新聞體裁的寫作也有其大致規律可循。

新聞體裁多種多樣:消息、通訊、特寫、訪問記、連續報道、圖片報道、調查報告、評論員文章,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目前全國70余家檔案專業報刊中,最常用的檔案新聞體裁就是消息和通

訊。從《陜西檔案》來看,諸多特約作者、通訊員為我們提供了眾多的新聞稿件,為雜志增色不少,但也有一些同志對新聞的內涵了解得不深、不夠,對消息、通訊最基本的寫作技巧運用得不夠嫻熟,稿件沒有重點,繁冗瑣碎,或言之無物,或不知所云。隨著建檔領域的拓展,檔案正在走向各行各業,走進千家萬戶,檔案新聞點越來越多,因此極有必要掌握消息和通訊的這種最簡單、快捷的宣傳方式,及時報道檔案工作。

怎樣才能寫好寫活新聞稿件,把我們的檔案工作宣傳好是每一個檔案從業人員必須思考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必須對什么是新聞,怎樣準確捕捉新聞,深入挖掘新聞,有一個很好的了解。

新聞作品與文學作品最大的區別在于新聞有極強的依賴性,即客觀事實。文學家可以上下五千年,縱橫數萬里,任想象的翅膀在形象思維天地間自由翱翔。正所謂“書中一日,人間千年”。而新聞寫作首先要面對現實,“讓事實說話”,作者的主觀能動性僅體現在運用新聞事實的基礎上,怎樣及時準確、客觀、生動、深刻地把新聞作品奉獻給讀者,很多人感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米”即事實,而“炊”則首先體現在對新聞事實理解的深刻、敏銳程度。

一、         什么是檔案新聞

1. 什么是檔案新聞

要明確檔案新聞的概念,首先要把握新聞的定義。新聞紙誕生以來,各方面學者各抱其勢,各抒己見。有資料表明,僅新聞定義就不下170種。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新聞學院葛蘭特·海德認為:“新聞是最近的事件的記述”。

——李大釗認為:“新聞是現在新的、活的社會狀況的寫真”。

《世界辭典》這樣解釋:“新聞是新的、稀奇的、多少可驚的事故,或是新而不可思議的事故”。

——我國著名記者范長江認為:“新聞,就是廣大群眾欲知、應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實”。

——美國名記者阿瑟·麥克尤恩說:“讀者看后說‘哎呀’的是新聞”。

——西方的博加特更是一語驚人:“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

如此等等,都從不同的出發點闡述了新聞的特性與內涵,也由此可見,不同的社會制度,不同的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新聞機構對新聞的追求焦點也是不盡一致的。

那么,什么是新聞呢?不少教科書上是這樣概括的:

新聞是表示事物最新存在狀態的有傳播價值的信息交流。

檔案新聞就是在社會政治、經濟生活中最新存在狀態的有傳播價值的檔案信息交流。

傳播價值,對我們來說極為重要。通俗地講就是值不值的傳播,值不值得向讀者報道問題,小而言之,具體地講就是你寫的稿件編輯會不會采用刊發。我們首先要掌握選擇有傳播價值的新聞事實的本領,如此方能沙里淘金,寫出高質量的稿件。

2. 判斷檔案新聞的五條標準

第一,變動性

變動性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發展階段的比較,變動愈激烈,產生的信息量愈大。合乎常規發展的東西不易引起人們的注意,而突破常規的發展,出人意料的變化,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例如萬里黃河萬里流,司空見慣,除了騷人墨客的感慨,很難構成新聞,而一旦汛期超過水位警戒線,甚或在某處決口則勢必引起人們,尤其是相關人士的強烈關注,成為大新聞。新的發明創造、新發生、發現的事,或被現實社會視為“第一次”的事,都是有較高的新聞價值。如《陜西檔案》發表的《臺灣檔案界人士首次來陜參觀交流》、《我省檔案工作者首次登上國際學術論壇》、《我省檔案界首獲國家發明獎》等類文章均屬于此范疇。

第二,重要性

重要性是指事實或事件在同類事物中處于重要地位,或是矛盾的焦點,或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多指社會政治、經濟生活中,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重要事件。《陜西檔案》發表的《中共陜西省委常委會專題研究檔案工作》、《馬文瑞同志關心陜西名人檔案工作》、《省委書記李建國強調農村建檔工作重要性》等類文章均屬此范疇。

第三,新奇性

新奇性,即異于一般的個別,最易引人注目。我們這里講的“新奇”也包括出污泥而不染的好事,這種好事因做到不易或目前稀少,因而變得有顯著性,如《人民日報》上曾發表過的《醫生下手術臺能吃到熱飯菜了》、《廠長當徒工》等文章,因為選題角度很有特點而成為好新聞。這類稿子可讀性較強。但這類新聞卻常常為人所忽視。因為其所反映的事情一般來說都比較小,而且又是新生事物,很容易被看作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過于前衛的甚至會被認為是離經叛道。這就不僅需要培養敏銳的新聞嗅覺,而且還要不斷創新思維,使思想觀念與時代發展同步。

在我們雜志上這類文章目前極罕見,希望大家多在新奇性上下功夫,從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中挖掘新聞價值寫出有滋有味的好新聞。

我們收到各地、縣召開各種表彰會、培訓會、升級、館庫建設這類稿件很多,但采用率很低,因為寫得沒有新意,這類稿件以前登過了,如果作者能夠變換角度,發掘出與眾不同之處,哪怕就一點寫深寫透,采用率會高了。

第四,臨近性

臨近性主要指心理上的臨近和經濟利益上的緊密聯系,就是說要選擇與多數人切身利益有關的事實,接受者自然就感到親切,具有臨近性的新聞事實,信息量沒有前三種大,能見度也沒有前三種高,但讀者特別感興趣,因此,我們在選擇事實時,要設身處地為讀者著想,盡量報道一些使多數人或大部分人感到親切的新聞,比如我們是否從中得些啟發,多報道一些我們檔案界人士普遍關注、切身感受的問題。

第五,時效性

新聞最大特點,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最新信息傳播到最大空間。在這一點上由于出版周期的局限,雜志與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等新聞媒體相比有其滯后性,因此雜志上的新聞并不以時間性見長,但在反映同類新聞事實稿件中總是捷足先登。

  二、怎樣把檔案消息寫活  消息是最基本、最常見的新聞體裁,如何把消息寫得引人入勝,這是檔案新聞寫作的一項基本功。
  1、寫作特點
  檔案消息具有消息最本質的特點即時間性強,反映現實最迅速、最廣泛,它在寫作上的特點和要求有:
  第一,主題突出,題材集中,一條消息通常只報道一件事實,說明一個問題。
  第二,文字簡明扼要,用事實說話,必要時可適當地加一點精湛的議論。
  第三,開頭通常有一段導語,簡要說明全文的主題思想或主要事實,喚起讀者注意,使讀者先有一個總的概念。
  第四,結構嚴密,層次分明,這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按事物的內在聯系,把最重要、最新鮮的事實放在最前面,然后寫次要的,逐級遞減;二是按照事物的產生、發展、變化順序來寫,但要突出主要部分。
  第五,交待必要的背景,如事物的歷史背景、來龍去脈等,目的是通過比較襯托,更鮮明地闡述事物的意義,背景材料必須簡明扼要,不可喧賓奪主,有的新聞事實很明白,就不必加上背景材料。
  2、結構形式
  第一,倒金字塔結構
  這是消息最主要的結構形式,即把最重要的新鮮事實放在最前面,其他事實和細節按重要性遞減的原則依次排列下來。比如《檔案工作為省化安公司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作者導語寫道:“前不久,省化工安裝工程公司被國家建設部命名為‘全國先進施工企業’,大伙都說:‘公司能夠取得這樣的好成績,其中也有檔案室的一份功勞’。”看過導語,我們便能了解主要新聞事實。隨后作者介紹了公司概況及公司對檔案工作的重視程度以及檔案室及檔案員取得的成績,最后一段作者將筆端伸入完整健全的資料為企業發展發揮的具體作用。這篇報道采用是典型的倒金字塔結構,作者思路清晰、重點突出,寫起來有條不紊。
  第二,金字塔結構,或稱“反轉倒金字塔結構”。這種結構近似中國的話本、小說、故事等文字樣式的寫法,因此又有人將其稱之為“積累興趣結構”。開頭要給讀者一個懸念,并層層設防吸引他往下看。高潮往往在后面,讀者只有看完整個新聞才能知道事情的結局,帶有故事性、戲劇性或人性味較強的新聞適合于這種結構。
  第三,螺絲型結構,這種結構光寫結論,導語寫好后,然后從頭道來,其他內容可能同等重要,時間上或先后或同時發生,段落安排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作者的挑選。在我們刊發的消息稿件中這類最常見。
  然而遺憾的是多為會議消息或領導活動,毫無重點,內容空洞,以一篇某市召開檔案表彰會的消息為例:
  ×月×日上午,××××在××召開檔案工作表彰會。市委、市政府各部門、各事企業單位及中省駐××各單位的辦公室主任、文檔人員100余人參加會議。會議傳達省檔案工作會精神,總結過去的工作,表彰××等20個先進單位和×××等20名先進個人,安排部署今后工作。副書記×××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并為獲獎集體和個人頒發了獎牌和證書。
  ×××副書記在講話中指出……
  ×××副書記要求……
  最后,×××副書記希望全區廣大檔案工作者,在平凡的崗位上再接再厲,扎實工作,以實際行動為創建小康社會做貢獻。秘書長×××主持會議。副秘書長×××出席會議。
  作者洋洋灑灑近千字,似乎面面俱到,但既是表彰大會,而對全地區取得的成績等使人們感興趣的內容卻一筆帶過,領導講話又未予以有重點地突出,眉毛、胡子一把抓,只好讓讀者海中探寶,這篇文章是很典型的。
  3、精彩的導語是成功的一半
  不論采取何種結構寫消息,有一點是共同的:必須有一個精彩的開頭——導語。導語是新聞特有的一個概念,是消息這種新聞文體區別于其它文體的一個重要特征。它是伴隨著倒金字塔結構來到世間的,現已成為新聞寫作的金科玉律。美國著名的新聞學者麥克道格爾說:“選擇導語,是新聞寫作首先的最重要的一步”,導語是新聞重要的組成部分,起著概括新聞的主要事實,吸引人往下看的作用,怎樣寫好導語,早已成為新聞工者潛心研究的一門學問。
  導語其實就是新聞的開頭,一般由最新鮮、最主要的事實或精辟的議論組成。作用在于:一是開門見山,以經濟間捷的筆墨寫出要點、重點或輪廊;其二,引人入勝,先使讀者有一個總概念,勾起進一步了解新聞主體的興趣,這就如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當一個人向別人傳播一件消息時,一般不會按時間按順序從頭道來,那樣往往不容易引起別人的興趣。一個善于表達的人會先把最重要的事實或結局說出來,極概括地下一個斷語,引起別人的注意后,再從頭道來。導語寫作,其實就是把這種表達方式搬到新聞寫作中來。
  最初的新聞導語是由五個W+H(即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因和怎么樣)組成的,這也是新聞的六要素,這被稱為第一代新聞導語,它的優點是具體完整,但重點不突出,主次不清,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到現在,各國新聞界普遍采用第二代新聞導語,就是在導語中只突出一、二個新聞要素,其余的新聞要素放在新聞主體或結尾時交待。第二代新聞導語要求:“一是要抓住事物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讀者看下去?!?麥爾文.曼切爾《新聞報道與寫作》)
  導語寫作的基本類型,主要有以下四個:
  第一,開門見山,簡潔明快?!?/strong>立片言以居要”,非開門見山不可。如“企業檔案管理省級先進單位澄城縣堯頭斜井利用檔案為國家節約資金13萬元?!薄皹s獲省三級檔案管理合格證的南鄭縣國營黎坪林場,重視檔案建設,加強檔案管理,提高了利用率。”
   “鎮安縣柴坪鄉柴坪村今年上半年利用計生檔案宣傳計劃生育,推動了計生工作,一躍成為全鄉的先進村?!边@些導語都簡潔不羅嗦痛快之至。
  第二,扣人心弦,引人入勝。導語要善于抓住讀者最關心的問題,引導你非讀下去不可?!皩дZ一唱歌,讀者就會情不自禁地哼起來”。如《中共陜西省委常委會專題研究檔案工作》的導語:“千禧年的鐘聲剛剛敲響,陜西檔案工作又傳佳訊。元月10日,省委常委會又一次專題研究檔案工作,解決了陜西檔案工作一系列重大問題,為把蓬勃發展的陜西檔案事業全面推向新世紀奠定了基礎。”
  第三,突出特點,平中見奇。導語要突出最重要的事實,概括而生動地勾畫出事件的核心,要收到平中見奇的效果。不抓特點,不能致勝。如《縣委書記和鄉鎮領導簽訂檔案目標管理責任書》的導語:“近年來,全國檔案系統轟轟烈烈的目標管理達標升級考核活動無疑促進了檔案工作的開展。但細想起來,這畢竟是檔案界行內的一項督促考核活動。而今,在陜西旬陽縣檔案管理目標責任考核已走出了檔案界內部業務考核的界限而成為一種政府行為。縣委、縣政府并以同鄉鎮黨委、政府簽訂‘檔案管理責任書’的形式強化了這種目標責任考核的行政約束力,明確規定把檔案工作列入對鄉鎮黨委、政府及其相關領導年度考核的重要項目。使人為之一振,耳目一新?!睂дZ中寥寥數語就簡明扼要地交待出事件的核心,概括出特點,這里不只是對寫作手法的駕輕就熟,更是對檔案工作把握的精到、深刻。
  第四,別出新裁,貴在創新。對導語的要求都一樣,但手筆不同寫出來便高下有別。要調動一切修辭手段,使導語別開生面,給人以新鮮感,如《正是七月灼人時》的導語:“這里成了中國真正的火爐,強烈的紫外線瘋狂地刺激每根生命神經,脆弱的綠色越來越勉強,整個世界被熱浪籠罩,顯得慌亂而沉重,仿佛傾刻之間就會燃燒。
  這里的人卻越發越精神,因為都有火熱的心。”導語中對外在環境的渲染,不僅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而且激發起閱讀興趣。
  要寫好導語,可采用各種修辭方式,如陳述式、描寫式、議論式、提問式、引語式、背景反襯式、比喻式、雙關語式、間奏式。我們平時要多注意學習和掌握各種修辭方法,以便導語寫作更得心應手。
  導語寫作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即:
  要尋找最主要、最本質、最有新聞價值的事實要素,不要陳詞老調,空話套話;
  要用主—謂—賓形式的短句、單句,不要用復句、長句;
  要用實詞和富有動作色彩的動詞,以取得形象直觀的效果,不要用抽象名詞、形容詞和難懂的技術術語;
  要簡要交待新聞來源和新聞根據,不要出現長串的人名、地名官銜、機構名稱;
  要選擇新的角度,不要做官樣的文章,切忌堆積數字。

  三、怎樣寫好檔案通訊  寫通訊并不難,寫好通訊卻不易。
  通訊是比消息更詳細、細致、完整的一種新聞體材,或報道事物發展的全過程(縱向),或報道一件事的有聯系的幾個側向(橫向)。寫作方法主要是具體描述,且又靈活多樣。除敘述、描寫外,還可以抒情,議論,也可插入人物對話,自述和作者的體會、感受,既可以用客觀報道形式,也可以寫成訪問記,印象記或書信體日記體等。比較常見的有人物通訊、事件通訊。
  作者常有這樣的苦惱,抓到一個好題材,不知怎樣去寫才好,怎樣開頭?怎樣結尾?一大堆素材選取那些最富有表現力?整個作品如何布局才能有新意,能抓住讀者?用什么樣的表現手法才有感染力,能打動讀者?
  殊不知,編輯也有編輯的苦惱,收到一篇來稿,閱后感到主題新鮮,材料也充實,可是寫的很不理想,開頭、結尾平淡無味,主題部分多是觀點加例子式的材料堆砌,寫的概念化,不生動,不感人,想動手修改,無從下手,因為整個結構不行,表現手法太簡單,寫法不行,最后只能忍痛割愛。我們收到的來稿中絕大多數將通訊寫成經驗總結,事跡材料,事情人物本身讓人感動,而文字反映出來的卻讓人感覺干干巴巴,毫無吸引人之處,大多數只好“槍斃”,這對我們編輯來說,常是一個個極大的遺憾。即或個別突出的刊登了,又不免差強人意。
  一篇成功的通訊,必須包括以下幾個要素:
  第一,巧妙的構思。要使通訊的結構不落俗套,就必須做到角度新、構思巧,開頭結尾有創新,層次清楚,敘述有變化,所謂“文似看山不喜平”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第二,吸引人的情節。通訊必須有情節,但它與文學作品不同的是,絕對不能虛構,更不能憑空捏造情節。情節就是一個有頭有尾、有發展又同周圍諸多事物發生各種聯系過程的事實。把這個過程完完整整地寫出來,就是一個情節?!熬瓣枍徫渌纱蚧ⅰ钡墓适拢瑸槭裁茨敲匆巳雱?就是因為情節生動,把武松打虎的故事寫得有聲有色,扣人心弦。
  第三,生動的細節。老作家沙汀曾經說過,在文藝創作中,找故事容易,找零件難。這零件就是細節。寫通訊同樣如此。如果通訊寫作忽視了對細節的選取和描繪,那么,作品就不可能細膩傳神,生動感人,善于挖掘、選取典型的、富有表現力的、富有感染力的細節,是記者通訊員的一項過硬本領。
  第四,恰到好處的議論和抒情。通訊作品中的議論和抒情,一般都是作者有感而發或抒懷言志,帶有濃重的感情色彩。分開來說,議論,是作者對自己所寫的事實或人物的某些方面,發表現一些看法和主張,提醒人們注意,加深讀者理解,具有深化主題的作用;抒情,是指作者在作品里直接抒發自己的情感,構成通訊的抒情部分,去激動讀者,引起共鳴,從而使作品產生感染人的力量。
  筆者曾為華陰市女館長王花蘭私人集資建檔案館的事跡所打動,采寫了通訊《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有感于她的殷殷建館情,“正是從這時候起,王花蘭以夸父追日般的狂熱和執著,開始了夸父追日般的艱苦歷程。所不同的是,她追逐的是資金,資金的背后是她夢寐以求的檔案館大樓,大樓的背后是她以身相許的檔案事業。檔案樓一塊磚一塊磚壘起,王花蘭一步步一步步為籌集資金上下求索,嘔心瀝血。三年來,她時刻像去西天取經的唐僧,迎來日出,送走晚霞,力盡艱辛從國家、省、地檔案局到市財政局成十次上百次奔波在要錢途中。以致有關人員一見她就笑問‘王局長,你又要錢來了吧?’她說:‘那感覺就像在討飯。’檔案樓建成后市上有位領導這樣評價她:‘王花蘭真是膽大包天,只有13萬元,就敢蓋1300平方米的大樓,很多男同志都不敢冒這個風險,這個女同志確實不簡單?!?“難于上青天”的建館過程,令人面對建成的新館時感慨良多:“這座拔地而起的三層大廈,一身潔凈,一身莊嚴,展示著令人肅然起敬的純樸厚重。它在正西樓面上,最令人注目的地方,大大推出了檔案兩字的漢語拼音字母縮寫‘DA’,它用這一點無聲地向世人述說:
  ‘DA’凝聚了神農氏遍嘗百草般的含辛茹苦!
  ‘DA’飽含了唐僧取經般的艱難險阻!
  ‘DA’記錄了萬里長征般的創業歷程!
  ‘DA’昭示了‘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般的任重道遠!”
  第五,立體化的人物。一般地說,消息以報道事實為主,通訊以報道人物的活動為主。人物通訊自不消說,事件通訊也離不開寫人,且常常通過事件來反映人的精神面貌。
  通訊要寫好人物,首先要在個性、心靈、語言三個方面下功夫,這是避免通訊寫作中人物概念化、公式化的關鍵。
  怎樣才能寫好檔案通訊呢?這里講三點經驗之談。
  第一,深挖洞,廣積糧,厚積薄發。采訪要深入,積累素材要豐富,這樣寫起來才能得心應手,游刃有余。我曾采寫通訊《為人類還原清晰的歷史——記陜西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陜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獲得者李玉虎》,李玉虎是我們檔案界的名人,《光明日報》、《科技日報》、《陜西日報》、《共產黨人》等諸多報刊等都對其進行過專訪,進行了報道。宣傳李玉虎我們的優勢在哪里?我們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占有與李玉虎共事近20年對人物了解的深入,平時就掌握了采訪對象的大量材料,能夠從多側面多角度對李玉虎的成功之路進行了更深入層次的挖掘。在寫作中,我從一、“他是一位創新者,開創性地完成了獨樹一幟的恢復與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原貌系列科研成果,使大量模糊不清、難以辨認、瀕臨消亡的檔案、文物重新清晰如昔,恢復了原有的珍貴價值?!?二、“他是一個實踐者,以崇高的理想、執著的精神、嚴謹的態度、永遠的創新踐行著中國新一代知識分子報效祖國、造福社會的立世準則?!比ⅰ八且幻_拓者,帶領著科研團隊,在文化遺產保護事業領域里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做大做強的發展之路。”
  三個部分全面講述了李玉虎的科研、精神和貢獻。
  第二,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掌握了大量素材之后,不能面面俱到,寫成流水帳,而要抓住真正體現其最本質、最精彩的東西,總而言之最能體現新聞價值的東西,以微見著?!蛾兾鳈n案》曾經發表一篇通訊,題目是《劉富元——征訂陜西檔案的一員戰將》。題目使人一目了然,劉富元同志身上有許多閃光之點,但作者將其余全部舍棄,只是牢牢把握劉富元異于其他人的最突出之處——征訂陜西檔案141份占全局總訂數306份幾近一半。在當時綏德縣財政困難,已連續數月發不出工資的情況下,這個成績的取得是相當難能可貴的,當然,這篇通訊從文筆和寫法上還不很成熟,尤其在結尾尚未脫離經驗總結的窠臼,但我們編發了,就是因為作者把握住了劉富元身上最能體現新聞價值之點,起到了典型引路之效。
  第三“長期積累,偶然得之”。這是周恩來總理對文藝創作規律的深刻總結,對新聞寫作同樣適用。然而,偶然之中又孕含了許許多多的必然。關鍵還在于長期積累,這靠的是笨功夫、硬功夫,來不得半點虛假,所謂“甘苦寸心知”。采訪受客觀條件、時間限制,這就要求平時積累大量素材。尤其在采訪一個大型事件、一個知名人物時,通常會受到時間、地點、被采訪者的自身原因等局限,這時就可以通過調動自己平時的知識庫存,將事件、人物寫得引人入勝,更有分量。
  筆者曾采訪陜西歷史博物館,作為中國第一座現代化博物館,全國及省內各大報刊對其均有報道,但“一千個觀眾眼里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在采訪和寫作過程中,我始終堅持從檔案角度觀察、思考,雖然由于時間緊,場面大,但由于對陜博的觀察比較細致,加之博物館檔案室的同志提供了一些館藏文物資料,緊密檔案方面的基本資料得以融會貫通,進行挖掘、升華。分別在第一部分以“中國博物館事業的一個里程碑有幸樹在了陜西,它的建設過程無疑也應納入文化檔案,成為陜西特色檔案的一朵奇葩。”第二部分以“建筑是石頭寫成的歷史,那末能夠體現歷史的建筑,則不僅是后人研究今人的實物檔案,同樣也將載入建筑檔案史冊中去”第三部分以“陜西各級各類檔案機構保存檔案幾百上千萬卷,卻沒有一卷宋代以前的檔案,清代的也僅有幾百卷。陜西歷史博物館《陜西古代史陳列》的精華集中在宋代以前,對于古代檔案事業的研究是補充,是豐富,是借鑒……歷史無言,自在娓娓述說?!睘樾祟},寫出了《集黃土文明精粹   展華夏歷史風采——中國第一座現代化大型國家級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巡禮》,從一個檔案人的視野對陜西歷史博物館從建設過程、建筑設計和館藏瑰寶進行了總體介紹。
  這里面有技巧因素,但寫陜西歷史博物館給我的最大的經驗是“功夫在文外”。平時的知識積累就像儲蓄,儲蓄額越大,急需時便越有保障,寫作起來便輕松自如。
  最后提一點,用心做好文章的標題。文章的標題被稱為“皇冠上的明珠”。要有準確、形象、生動,更要貼切,要有詩意。
  1、概括性強。文不對題是寫家大忌,文要對題,題更要概括文。如,今年年初我們專門就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的民生檔案工作進行了采訪,感觸很深。因此采寫了“司法為民  檔案助推——到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 ‘民生檔案服務中心’看新潮”通訊。
  2、要準確,利用小標題把一個個事件串起來。如“司法為民  檔案助推”一文,我們就利用了“改革:新機制凸顯新活力”、“創新:“民生檔案服務中心”模式攻略”、“服務:讓民本司法陽光燦爛”、“合力:把工作當做事業干”、“對話:領導就是服務,權力就是責任”五個小標題,把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的民生檔案工作立體化展現出來。
  3、要生動,有詩意,包含作者的感情色彩。
   
   
  作者:張開顏 《陜西檔案》副主編


 
關鍵詞: 寫作技巧 經驗交流
(文/小編)
免責聲明
本文為小編原創作品,作者: 小編。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haofan.net/news/201811/1944.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kf@dawindow.com。
 

Copyright ? 2018 檔案之窗(dawindow.com) ??? 深圳司捷科技有限公司? ?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4747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