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檔發[2011]3號
各地級以上市檔案局、各縣(市、區)檔案局、省直各單位:
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東省“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粵府辦[2009]151號)的規定,我們制訂了《廣東省檔案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并經征求省發改委等部門的意見?,F將該《綱要》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組織實施。
廣東省檔案局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四日
廣東省檔案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
為使我省檔案事業更好更快地發展,全方位建立覆蓋人民群眾的檔案資源體系、方便人民群眾的檔案利用體系和確保檔案安全保密的檔案安全體系,堅持不懈地圍繞黨和政府的工作大局創新服務,特制定“十二五”期間全省檔案事業發展規劃綱要。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形勢新變化,順應人民新期待,堅持把服務大局、服務民生和服務社會作為推動檔案事業科學發展的主題,完善檔案法制建設,優化檔案管理體制,加快檔案館舍建設,強化檔案資源和檔案安全建設,推進檔案信息化建設,提高檔案科研和培訓水平,全方位拓展檔案工作領域,大力提升檔案文化的影響力和貢獻力,更好地為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當好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排頭兵服務。
二.主要目標
全省檔案工作保持全國領先水平,努力在“建立覆蓋人民群眾的檔案資源體系、方便人民群眾的檔案利用體系和確保檔案安全保密的檔案安全體系”方面當好排頭兵。
——檔案法制體系進一步完善,檔案管理體制不斷優化,以人為本的便民利民措施更扎實有效。
——全省80%以上市、縣、區綜合檔案館舍達到國家規范標準。
——各級綜合檔案館基本建成檔案安全保管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檔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閱中心、電子文件(檔案)備份中心“五位一體”的公共檔案館。省檔案館、廣州和深圳市檔案館在全國率先建成現代化公共檔案館。
——檔案信息化與當地的電子政務建設同步發展,省檔案館、各地級以上市綜合檔案館、珠江三角洲地區各縣、區綜合檔案館初步建成數字檔案館。
三、主要任務
?。ㄒ唬┩晟茩n案法制建設。
1、貫徹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進一步完善與《檔案法》相配套的法規制度,健全檔案執法責任制,提升依法管理檔案事業的水平。各市、縣、區每年不少于一次行政執法檢查,嚴肅查處檔案違法案件。
2、制定《全省檔案館設置原則和布局方案》和《廣東省各級綜合檔案館收集檔案范圍的規定》,并報省政府審核批準。各級檔案館完成本館收集檔案范圍的修訂工作。
3、制定《廣東省電子文件歸檔管理辦法》、《廣東省開放檔案鑒定工作辦法》、《廣東省機關檔案工作規范》、《廣東省國有企業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檔案保管期限表暫行規定》、《廣東省國家檔案館工作規范》等規范性文件。
4、建立和完善檔案行政許可審批制度。省檔案局的檔案行政許可審批與省電子監察實時監控系統實行無縫銜接。市、縣、區檔案局根據行政審批任務,配合有關部門逐步實現網上審批。
(二)優化檔案管理體制。
1、調整和規范以綜合檔案館為主體,以專門、部門、企業、鄉鎮檔案館為輔的檔案館網體系。從體制、制度、效率上不斷優化檔案資源整合的模式,鼓勵和引導各地區、各部門采用檔案實體整合,檔案信息整合,綜合檔案與專業檔案實體集中存儲與利用等不同模式。
2、推行文件中心管理模式。在黨政機關辦公區域相對集中的市、縣、區逐步推廣“文件(檔案)管理中心”的模式,把各機關單位的各種門類檔案實行集中管理和利用。深圳、珠海的文件(檔案)管理中心進一步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3、建立城鄉一體化的檔案管理新體制。在中心鎮和經濟發達的鄉鎮建立檔案館,同時為當地綜合檔案館分館,實現鄉鎮各類檔案的統一管理。全面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檔案工作示范單位創建活動,推進農村檔案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形成一批高標準、高水平的檔案工作示范縣、示范鎮、示范村。
?。ㄈ┘訌姍n案館室基礎設施建設。
1、加快市縣綜合檔案館館舍建設。全面消除“無庫館”和“危房館”狀況。從2011年起,每年新建、改建、擴建市、縣(區)綜合檔案館15個以上。珠江三角洲地區所有未達到國家規范標準的檔案館完成新建或改建、擴建任務;70%以上山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按國家規范標準完成館舍建設的任務。新建的廣州、深圳、佛山、中山等市檔案館成為標志性檔案館。
2、改善檔案館社會服務功能場所和設施。各級綜合檔案館除設置傳統紙質檔案查閱室外,還設置政府信息公開文件查閱、電子檔案查閱、縮微膠片檔案查閱、多媒體檔案查閱、圖書報刊資料閱覽等場所,配置滿足利用者需求的設施設備。
3、配置先進的檔案保管和監控設備。新建、改建、擴建的檔案館,特別是庫房墻體采用節能環保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在庫房區域安裝視頻監控、入侵報警、自動滅火、恒溫恒濕控制等設備,實現樓宇管理和檔案業務管理的智能化,設置存放縮微膠片、照片、磁介質、光盤、磁盤以及實物等特殊載體檔案的專門庫房并配置相關的專用設備。機關和企業事業單位檔案室配備適應數字檔案管理要求的設備,滿足檔案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的需要。
?。ㄋ模娀瘒覚n案資源體系建設。
1、完善檔案收集機制。依法加強檔案接收進館的指導與監督,做到電子目錄、全文數據與紙質檔案同步進館,確保應進館檔案全部接收進館;創造條件將重點二級機構檔案納入接收范圍,將各種新興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的檔案納入檔案信息資源建設范疇;創新檔案征集渠道,完善征集合作機制,采用集群式征集、口述歷史訪問等辦法,加大對散存于國外境外和民間的珍貴檔案的征集力度,鼓勵個人、家庭、社會組織向國家檔案館捐贈或寄存檔案,實現館藏檔案資源的優化配置。
2、加強重大活動檔案的監管和接收。各級檔案館、室對本地區、本單位重大活動形成的聲像檔案、實物檔案、公務禮品檔案及時收集或采集,加強當地重要新聞視頻檔案的采集工作。省檔案館采用先進的技術與手段,進一步做好省四套領導班子的重要政務活動、重要外事活動和中央領導、中央國家機關領導來粵視察指導工作以及突發事件的拍攝服務工作,繼續在全省乃至全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3、繼續貫徹國家檔案局第8號令,2012年底前全面完成各級機關團體、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文件歸檔范圍和保管期限表的修訂工作,把反映黨和國家重點工作、反映本地區、本單位基本職能和涉及公民、關系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文件材料納入歸檔范圍。
?。ㄎ澹┰鰪姍n案安全保障體系建設。
1、確保檔案實體管理安全。各級檔案館、室進一步健全檔案安全保管制度、檔案消毒殺蟲制度和檔案館安全應急預案,定期開展檔案安全專項督查,確保檔案實體和檔案信息萬無一失。有檔案復制件(如電子檔案、縮微膠片檔案)提供利用的,檔案實體原則上封存保管。省檔案館和地級以上市綜合檔案館的重要檔案和電子文件實行異地備份??h(區)綜合檔案館和各級檔案室創造條件對電子檔案實行異地備份。
2、確保檔案信息管理安全。各級檔案館、室進一步健全檔案信息安全制度,規范上網信息審查流程,建立內控檔案利用系統、檔案信息容災系統和災難恢復機制,完善電子數據備份系統,加強檔案信息化系統安全技術防范管理,確保網絡安全連接和信息安全傳輸。省檔案館和地級以上市綜合檔案館逐步將電子數據轉換成縮微膠片等其他載體保存,實行異質備份。
3、改進檔案搶救辦法。分級爭取各級財政不斷加大投入,結合“全國重點檔案搶救與保護專項資金項目”的實施,完善檔案搶救制度和經費管理制度。改善區域性檔案修裱中心的管理,全省再新建區域性檔案修裱中心2個。各級綜合檔案館全面完成建國前國家重點檔案的搶救任務。有搶救任務的機關、單位檔案室因地制宜開展檔案搶救工作。建立廣東檔案文獻遺產申報制度,每3年評定一批省級檔案文化遺產,積極推薦省級檔案文獻遺產申報《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和《世界記憶工程名錄》,積極推動廣東僑批檔案申報《世界記憶工程名錄》。省檔案館建立檔案仿真復制中心。
(六)健全檔案利用服務體系。
1、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已公開現行文件)查閱場所建設。各級綜合檔案館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不斷完善政府信息公開文件(已公開現行文件)的收集和查閱利用辦法,普及在市、縣、區行政服務中心設立文件查閱窗口和網絡利用等便民措施。在有公共管理職能的機關檔案部門開展信息公開利用工作。
2、強化檔案開放鑒定工作。各級綜合檔案館檔案開放鑒定工作經?;?,及時完成到期開放檔案的鑒定工作,依法開放應開放的全部檔案。積極將未到進館年限而又極具社會性、公共性的重要檔案提前接收和開放。
3、建立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務體系。積極推動各級綜合檔案館擴大并完善公共服務,簡化利用手續,減免生活困難群體的查檔費用,編好館藏檔案專題目錄,大力推廣網上查檔、來函來電查檔等便民措施,建立和完善利用者會員制和公眾開放日制度,創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的活動形式和內容,拓展檔案館的公共服務功能,塑造檔案館親和、開放形象。
4、推廣“就地查詢,跨館出證”的服務方式。加快建設珠江三角洲地區檔案目錄中心,鼓勵各地市聯合建設區域性檔案目錄中心,積極建設全省檔案目錄中心,充分利用先進技術和網絡優勢,依托“三網融合”平臺,不斷擴大檔案信息遠程服務的范圍和能力,大力推廣“就地查詢、跨館出證”的服務方式。
5、深入開發利用檔案信息資源。進一步挖掘各級檔案館室的檔案信息資源,定期編印《檔案資政參考》材料,主動為黨政領導和有關部門決策提供服務,努力把檔案館建成具有特色的“思想庫”。積極與有關社會機構開展各種形式的合作,舉辦檔案展覽,制作檔案文獻電視片、動漫節目、網絡視頻節目,出版檔案史料匯編,更好地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服務。圍繞建黨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和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等重要紀念日搞好各種宣傳活動。省檔案館繼續辦好檔案文化講座,舉辦或協辦展覽15個,獨立或參與編輯出版5種以上編研成果。各市、縣檔案館新完成編研成果不少于3種。
(七)全面推進檔案信息化建設。
1、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各級綜合檔案館加強以計算機網絡設備和數據庫為主要內容的檔案信息化基礎建設,建立與當地黨政網、政務網相聯接的檔案信息服務平臺,逐步實現面向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公眾的電子文件管理服務和利用服務。積極推進鎮(街道辦事處)、村委會(社區居委會)檔案信息共享工程,普及檔案信息進村入戶,服務到家。
2、加快數字檔案館建設。各級檔案館按照國家檔案局《數字檔案館建設指南》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檔案、政府信息公開文件機檢目錄數據庫,館藏檔案文件級目錄和政府信息公開文件目錄全部實現計算機檢索,全面開展紙質檔案數字化、多媒體檔案數字化和縮微膠片檔案數字化,基本完成開放檔案數字化并向公眾提供利用。珠江三角洲地區檔案館在完成開放檔案數字化的基礎上,大力推進內控檔案數字化。省檔案館、地級以上市檔案館、珠江三角洲地區各縣、區綜合檔案館初步建成數字檔案館,檔案全文數字化不少于館藏的50%。
3、扎實推進電子文件管理工作。各級檔案館、室要按照統一管理、全程管理、規范管理、便于利用和安全保密的原則,積極貫徹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電子文件管理暫行辦法》,規范電子文件移交流程,建立電子文件管理和利用系統,建立與數字檔案館、室相適應的電子文件(檔案)備份中心。
4、提升檔案信息網站水平。擴充各級檔案信息網站網上辦事和網上互動功能,定期公布開放檔案目錄、發布工作信息,舉辦網上展覽,開展網上目錄和全文查詢服務,建成“一站式”檔案信息資源共享和服務平臺?!皬V東檔案信息網”進一步發揮華南地區檔案門戶網站的作用,辦成網上檔案業務指導、培訓、咨詢、信息發布和檢索利用的基地,成為全國知名的檔案網站。
(八)加強檔案科技和人才工作。
1、積極開展檔案科學研究。完善檔案科技工作機制和管理方式,以項目管理帶動檔案科研工作。著力組織引導對檔案事業發展全局有重要影響的重大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究、重點開展檔案管理模式創新與新技術新方法研究、檔案實體和信息安全研究,以及檔案保護與修復技術設備研發。
2、制定《廣東省檔案科技成果管理辦法》,提高科技項目研究結題率,開展成果登記和評獎,推廣有社會價值的成果。
3、逐步實現教育培訓網絡化。以崗位培訓新教材為核心,完成省檔案局與廣州市檔案局合作開發的“檔案現代教育信息管理系統”,利用網絡平臺逐步實現崗位培訓網絡化。每兩年舉辦一次全省高職級檔案人員研修班。
4、加強檔案干部隊伍建設。完善檔案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實行促進科學發展的檔案干部綜合考核評價辦法,加強工作業績考核,營造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的檔案人才成長環境。創新檔案干部培訓方法,依托高校和黨校(行政學院)的辦學優勢,著力培養緊缺人才與高端人才,造就一支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符合現代檔案事業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檔案干部隊伍。
四、保障措施
一、各級政府依法加強對檔案工作的領導,將檔案工作列入政府的議事日程,將檔案事業建設列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不斷加大投入,使檔案事業經費隨檔案總量的增長以及管理和服務方式的改進不斷增加,要將檔案館舍建設、檔案搶救保護和檔案信息化建設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統籌安排。各級綜合檔案館的檔案保管保護費每卷每年應不少于3元。
二、加強建檔服務。圍繞行政機關大部制改革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完善檔案工作體制機制,做好電子文件與電子檔案管理工作,依法及時向同級綜合檔案館移交政府信息公開文件和檔案。繼續開展省直副廳級以上單位檔案工作年度評估。以開展機關檔案工作示范單位創建活動為抓手,全面提高機關檔案工作水平。各級檔案部門要建立服務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檔案工作新模式,積極推動“雙轉移”園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園區企業建立檔案工作。促進重點企業和龍頭企業實施《企業檔案工作規范》,以實施“金冊獎”為手段,開展重大建設項目檔案專項驗收,繼續開展“廣東省市(地)、縣級國家檔案館目標管理”、“廣東省示范檔案館”創建和綜合檔案館年度評估等活動。
三、加強檔案督查。設立督查部門,建立督查隊伍,定期或不定期對各地各單位檔案部門開展重大專項督查,依法保障檔案事業健康發展。
四、加大檔案宣傳的力度,充分利用各種大眾傳媒,深入持久地開展檔案宣傳,不斷提高檔案文化的影響力和貢獻力,不斷提高社會大眾的檔案意識。
五、積極參與國際間的專業會議、學術研究和出版活動,不斷拓展與國外境外檔案部門合作的領域,促進我省與國際檔案界的聯系和合作交流,主動推介我省檔案工作的發展成就,利用檔案更好地為宣傳廣東、宣傳中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