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到來,文獻信息的存儲形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光盤已成為信息存儲的主要載體。目前檔案部門已開始使用光盤作為檔案信息的存儲載體,一些檔案館已將一些常用的紙質檔案上的信息向光盤上遷移,個別檔案館正在準備向數字檔案館過渡。由于光盤的構成材料成分復雜,受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較大,光盤檔案的保護研究提上了議事日程。筆者認為應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入手來加強對光盤檔案的保護。
一、光盤檔案的宏觀管理對策
1、形成光盤檔案保護網絡,建立光盤檔案保護的保障體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檔案保護工作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全國性的檔案保護網絡,各級檔案部門已經把新型載體檔案保護的研究提到了議事日程。這些都為我國檔案保護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因此,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現有的檔案保護網絡來加強光盤檔案的保護。首先,各級檔案部門應重視光盤檔案保護的基礎工作。光盤檔案保護工作應從其形成的源頭抓起,即從形成光盤檔案的基層部門開始抓起;其次,各級檔案館應把好進館光盤檔案的質量關,決不能讓不合格的光盤檔案進館;再次,在光盤檔案的保管中加強管理,精心呵護,創造一個良好的光盤檔案保護環境;最后,要嚴把利用工作中的保護關,防止在利用過程中對光盤檔案造成損壞。總之,從光盤檔案的形成源頭到光盤檔案利用的各個環節中都要嚴格建立保護措施,從而使光盤檔案的壽命得到最大限度的延長。
2、積極創造條件,實現光盤檔案的標準化管理
由于光盤檔案出現時間不長,我們對光盤檔案保護的研究相對不足,許多問題還需要加強研究,對光盤檔案的保護除了從技術和立法上加強保護之外,還應從管理方面入手。第一,建立全國光盤檔案保護管理系統。從國家檔案局到各單位檔案室形成一個完整的光盤檔案保護管理體系,從光盤檔案的生成、傳送、保存到利用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第二,由文件形成單位負責光盤檔案的收集、整理及歸檔工作。光盤檔案的形成有其自身的特點,它與傳統的紙質檔案相比較更具復雜性,沒有文件生成人員的參與,為光盤檔案的科研機構提供決策服務;第二,建立一個全國統一的光盤檔案保護信息網絡。其作用一是傳遞和交流光盤檔案保護信息,向下為全國各級檔案部門提供光盤檔案保護方面的信息,向上匯集全國各級檔案部門的光盤檔案保護方面的具體數據;二是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吸收和引進國外先進的光盤檔案保護技術與方法。通過建立信息反饋系統,利用現代通訊技術與網絡技術,形成一個光盤檔案保護信息網絡;第三,加強合作,提供共享。保存光盤檔案需要多方面的合作,既有技術部門與管理部門的合作,也有部門之間的合作;既有內部人員的合作,也有外部人員的合作。同時,其合作形式可以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及時交流信息,加強各級檔案部門、各協作單位的通力合作,在科研成果、技術、設備和人員等方面達成共享。
二、光盤檔案的微觀保護措施
1、 加強光盤檔案的預期壽命研究,建立光盤耐久性研究實驗室
對光盤檔案預期壽命研究是光盤檔案保護的主要方面之一。國外一些大型光盤生產廠家,如TDK、Kodak、Mitsubishi等公司已經對光盤的預期壽命進行了研究,我們從國外大量的文獻資料中可以檢索到,光盤的預期壽命跨度從10年到200多年不等,我國檔案部門對光盤檔案的預期壽命研究才剛剛起步。2001年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院與北京市檔案局合作承擔了國家檔案局的《影響光盤信息讀取的環境因素研究》科研課題(目前正在結題中),我們通過與光盤生產廠家合作,利用生產廠家的測試設備對光盤進行了高溫高濕加速老化、光老化和預期壽命等十幾個方面的實驗。在預期壽命實驗中,我們對三種不同染料類型的CD-R光盤的測試結果是:三個品牌中預期壽命最長的為110多年,其次為30多年,最差的只有10多年。導致光盤預期壽命長短不一的原因,一是由于不同種類的光盤的記錄層材料不同而導致光盤的預期壽命出現差異;二是生產過程中的參數設計影響光盤的預期壽命;三是工藝過程控制影響光盤的預期壽命。因此,解決光盤的壽命問題應該從源頭抓起。我們通過對1000多張CD-R光盤進行高溫高濕加速老化、太陽光老化、日光燈老化、耐磨擦、耐水浸、耐墨水等十幾個實驗測試,在40多個品牌中,能基本符合存檔用光盤條件的品牌為4個。通過這些實驗,我們認為目前市場上能作存檔用的CD-R光盤只占極少部分,因此要保證光盤檔案有較長的壽命就必須定點生產CD-R光盤,檔案部門應該與光盤行業中技術力量強、設備先進、有良好聲譽的光盤生產廠家合作生產存檔用CD-R光盤;同時,為了保證CD-R光盤的質量,還要求光盤生產廠家提供CD-R光盤生產中檢驗結果的原始數據,因為CD-R光盤在生產過程中影響其質量的參數很多,只有經過檢驗合格的CD-R光盤才能作存檔用光盤。建議國家檔案局建立光盤耐久性研究實驗室,加強對各種類型光盤的研究。
2、加強光盤檔案存儲格式研究,盡量采用通用存儲格式
目前光盤檔案的存儲格式多種多樣,它的存儲格式比載體材料的種類要多得多,如,RASTER影像掃描格式就有37種,此外還有HTML(超文本組織語言格式)、JPEG(照片格式)、TIFF(圖像格式)、MPEG(動畫格式)等,這些不同的存儲格式之間的轉換將給光盤檔案保護帶來不便。
解決格式轉換問題的最好辦法是盡量采用通用格式。在目前情況下應掌握各種格式的要求,熟悉各種格式的轉換條件、轉換方法與轉換的技術手段等。在進行數據存儲時,選擇較好的數據存儲格式將有助于今后的數據遷移(參見表1)(略)。當然最好的辦法是采用統一的標準格式存儲(如通用的ASCII格式),但目前無法做到這一點。
3、跟蹤技術發展,把握光盤檔案的最佳遷移時間
光盤檔案的遷移,一是當載體材料老化時,要進行信息遷移;二是當技術發展,讀取設備發生變化時,要進行信息遷移。
解決載體材料老化時的信息遷移的關鍵是要知道載體材料的壽命。由于保存光盤檔案的載體材料的種類不同,其預期壽命也會不同,應根據其預期壽命來決定在什么時候遷移比較恰當,如果遷移太早會造成成本高,遷移太晚可能會造成信息丟失。從理想情況來看,預錄光盤的預期壽命在10年~25年左右;對可記錄光盤(CD-R)則要區分不同的染料類型,最好的酞菁染料的金盤,預期壽命一般在200年左右,偶氮染料的光盤的預期壽命在100年左右,花菁染料的光盤的預期壽命在75年左右。我們是否可以根據這些理想的預期壽命值來決定遷移時間呢?答案是否定的,從我們對CD-R光盤的各種實驗測試中得到的分析結果,其預期壽命值達不到這些理想值,在我們進行900小時的高溫高濕(80℃/85%)加速老化實驗中,15個品牌的光盤中只有1個品牌在900小時的老化后其質量完全符合要求,其他14個品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問題,最差的光盤在不到20小時的老化中,光盤的金屬反射層就已完全脫落。為此,在目前情況下決定遷移時間的比較好的辦法是,測試光盤的塊錯誤率參數(光盤的壽命判定參數,當塊錯誤率大于或等于220塊/秒時,判定光盤壽命終結)的變化趨勢(例如,每年測試1次),根據塊錯誤率參數的變化趨勢來決定光盤的最佳遷移時間;在能定點生產光盤的情況下,可以對每批光盤測試其預期壽命,給出光盤的最佳遷移時間范圍。
解決技術發展時信息遷移的關鍵是密切關注光盤存儲與讀取技術的發展。由于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硬件不斷更新換代,軟件不斷升級,這將導致已存儲在光盤上的檔案信息與新的硬件和軟件之間的相互不兼容,也許載體材料和記錄材料完好如初,但由于現有的存儲與讀取技術過時或讀取設備淘汰,從而使信息無法讀取。由于技術的發展,目前3英寸的軟磁盤正在逐漸被移動存儲器所取代;VCD光盤將要被DVD-Video所取代;硬件的換代與軟件的升級都會影響到光盤檔案的存取與遷移,當硬件與軟件不再匹配時,信息將無法讀取。因此,檔案部門應密切關注光盤存儲和讀取技術的發展動向,掌握技術淘汰與新舊技術轉換的時間,以決定光盤檔案的最佳遷移時機。
4、加強日常管理,精心呵護光盤檔案
對光盤檔案的保管除了按日常的管理措施保護之外,還應特別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光盤檔案的保護。
第一,減少光盤的使用次數。光盤檔案壽命的長短,與光盤累計使用時間的長短密切相關。一方面在光盤讀取時激光對光盤的染料層有影響,另一方面光盤長期受光照容易造成載體材料老化。因此,為了延長光盤檔案的壽命,應盡量減少光盤的使用時間。但是,對經常使用的光盤,減少了使用次數,也就損失了光盤的使用價值。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即減少使用,又做到不影響利用,最好的辦法是制作原盤的副本提供利用。
第二,保護光盤盤面的整潔。應避免環境中的灰塵污染光盤;避免汗漬、油漬和指紋落在光盤的信息區,在每次取拿光盤時,不要觸摸光盤盤面、應該拿著光盤的外邊緣。大部分人都十分注意保護光盤的信息讀取面,因為激光讀取數據時是讀取這一面,可是,光盤最敏感的部位實際上是印刷面,因為它包含著染料層,染料層的耐久性是較差的,如果刮傷或撕掉印刷面,光盤上的數據將會被損壞。不要在光盤的印刷面寫永久性的標簽,更不能使用硬性筆在光盤上作標記;決不要把標簽粘貼到光盤上,因為它會使光盤增加不平衡度,一旦標簽開始剝落或撕掉時,它可能會隨之而撕掉光盤的反射層。
第三,防止人為損傷光盤。扭曲或彎曲光盤可能會產生應力而引起光盤的外表面邊緣出現裂縫,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使潮濕的空氣與光盤的金屬反射層和染料層發生化學反應,這將不可避免地會引起讀取錯誤,甚至導致光盤完全毀壞。
摘自:《檔案學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