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臺與檔案
根據《辭海》,蘭臺為“漢代宮內藏圖書之處。以御史中丞掌之,后世因稱御史臺為蘭臺。又東漢時班固為蘭臺令史,受詔撰史,故后史亦稱史官為蘭臺。又唐高宗時曾改秘書省為蘭臺?!?/P>
所以,“蘭臺”是我國漢代修建的用于專門收藏王朝中央檔案典籍的處所,并設有蘭臺令史主管蘭臺的檔案工作。經過兩千多年的演變,現在,“蘭臺”一詞已成為用來泛指檔案保管機構和檔案工作的代名詞,檔案工作者也就自稱為“蘭臺人”。
檔案從起源到今天,經過了幾千年歷史,但“檔案”一詞使用的歷史卻并不久遠。
關于“檔案”一詞,明朝以前還未見到,各朝的稱謂也不相同。商代稱“冊”、周代稱“中”、秦代稱“典籍”、漢魏以后稱“文書”、“文案”、“案牘”、“薄書”等。
根據現有史料,“檔案”一詞,最早見于清代?,F存清代檔案康熙十九年(1680年)的《起居注》中出現了“檔案”一詞。有關它的文字表達最早見于楊賓所著的《柳邊記略》(約成書于清康熙四十六年)中。該書載:“外邊文字,多書于木,往來傳遞著曰牌子,以削木片若牌故也;存儲年久者曰檔案,曰檔子,以積累多貫皮條掛壁若檔故也。然今文書書于紙者,也呼為牌子、檔子矣?!薄皺n”字,《康熙字典》解釋為“橫木框檔”,就是木架框格的意思;“案”字,《說文解字》解釋為“幾屬”就是象小桌子一類的東西。由此引申,又把處理一樁事件的有關文件叫做——案,并統稱收存的官方文件為“案”或“案卷”?!皺n”和“案”連用,就是存入檔架的案卷,檔案一詞,歷經三百多年,一直延續使用,現已成為一個科學概念,它的定義仍是原義的深化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