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檔案與圖書的比較
1、不同方面
A、檔案并非是有意識地編寫的、杜撰的,圖書是作者為了某種目的,有意識地撰寫的
B、數(shù)量不同。檔案往往是原稿原件,一般只保存幾件或一件(孤本),失而不可復得,同一種圖書往往印刷成千上萬冊。
C、作用不同。檔案是歷史的原始記錄(并非全是真實記錄),絕大多數(shù)檔案具有信證作用,同時在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都產(chǎn)生重要作用,圖書一般沒有法律信證作用,在許多方面不如檔案作用重要,圖書的作用是傳播知識。
D、保密性不同。少部分檔案含有一定的機密,不能向社會隨意開放(但并不排斥向某些人開放);圖書基本上是公開發(fā)行,不需要保密。(但并不排斥有些"內(nèi)部交流"之類)。
E、形式不同。檔案以單份和卷宗的形式為主,并且手寫體較多,而圖書主要是一本本裝訂完好的,印刷體占絕大多數(shù)。
2、 相似之處
A、兩者目前都以文字記錄為主
B、都記載了人類社會的知識,都包含了一定的信息量,都是屬于信息資源的范疇。
C、在一定條件下,兩者可以互相轉化,互相彌補。(如利用一些檔案資料寫成圖書,由于種種原因,原檔案不見了,就可用所寫的圖書代為檔案)。
二、檔案與情報的比較
1、情報的本質(zhì)屬性是:
A、情報的根本屬性之一是知識。
B、有一定利用價值的知識才具有情報價值。
C、情報是知識運動的過程之一,即情報是傳遞著的知識。
2、兩者的比較
情報比檔案的內(nèi)涵豐富,涉及的范圍更廣;另一方面,它始終處于傳遞過程,是一種無形的東西,它的外在形式有圖書、資料、檔案等多種文獻。
三、檔案與文物的比較
文物是留存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遺物。
大多數(shù)文物和檔案屬于兩種不同的事物,如古文化遺址、建筑、工藝品、墓葬、圖書資料等,都是文物。有部分文物是重要的歷史檔案,如歷代手稿,部分石刻、簡牘、甲骨文、契約、古代書信等,這些事物就具有雙重性,部分文物和檔案具有交叉性。這些東西,明清以前的一般都保存在文博部門
四、檔案和文獻的比較
文獻的范圍相當廣,人類歷史留下的圖書、檔案、資料等都稱為文獻,檔案是文獻其中一部分或一種文獻,因此說"檔案文獻"是可以的。
五、檔案與資料的比較
資料一般具有參考性質(zhì),起著推廣經(jīng)驗、傳播知識,提供某些信息的作用。與檔案有關的資料在沒有檔案原件的情況下,就更有參考作用。保存與館藏有關的資料,可以輔助檔案提供作用,補充檔案的不足,還可以為檔案館工作人員的政治、文化、業(yè)務的學習和工作提供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