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爆欧美第一页,大乳女人做受视频免费,免费日本高清视频,久一区二区,99re视频在线播放,嫩草网

檔案之窗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 » 法規標準 » 檔案標準 » 正文

原始地質資料立卷歸檔規則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11-24 00:33:11    瀏覽次數:547    評論:0
導讀

2008-06-20發布    2008-09-01實施    國家檔案局發布    前言    本標準的附錄A是規范性附錄,附錄B、附錄C是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由國土資源部提出。    本標準由國家檔案局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全國地質資料館、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    本

  2008-06-20發布
  
  2008-09-01實施
  
  國家檔案局發布


  
  前言
  
  本標準的附錄A是規范性附錄,附錄B、附錄C是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由國土資源部提出。
  
  本標準由國家檔案局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全國地質資料館、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單昌昊、卜小平、茹湘蘭、張翠光、黃冰、陳培章、王黔駒、趙小平、王繼紅。
  
   引言
  
  原始地質資料是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的重要信息資源。為實現原始地質資料立卷歸檔的標準化、規范化和現代化管理,充分發揮其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地質資料管理條例》等法規,以及GB/T11822《科學技術檔案案卷構成的一般要求》和有關地質勘查(察)規范要求,結合原始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的實際,制定本標準。
  
  原始地質資料立卷歸檔規則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原始地質資料的歸檔范圍,卷內文件分類、編號、編目和立卷歸檔的一般原則。
  
  本標準適用于地質工作中形成的原始地質資料的立卷歸檔。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T11821照片檔案管理規范
  
  GB/T11822科學技術檔案案卷構成的一般要求
  
  GB/T18894電子文件歸檔與管理規范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原始地質資料originalgeologicaldata
  
  在進行地質工作時直接形成或采集的,反映地質現象或地質體的,以各種載體類型存在的原始記錄、中間性解譯資料、最終地質工作成果原稿等。
  
  3.2
  
  地質檔案geologicalarchives
  
  地質工作中形成的對國家和社會具有保存價值的應當歸檔保存的原始地質資料。
  
  3.3
  
  電子文件electronicrecords
  
  在數字設備及環境中生成,以數碼形式存儲于磁帶、磁盤、光盤等載體,依賴計算機等數字設備閱讀、處理,并可在通信網絡上傳送的文件。
  
  3.4
  
  立卷歸檔filing
  
  根據原始地質資料形成規律和特點,按有關要求收集齊全,系統整理,組成案卷,移交地質檔案部門統一管理的過程。
  
  3.5
  
  案卷file
  
  由互有聯系的若干文件組合而成的檔案保管單位。
  
  3.6
  
  件piece
  
  歸檔文件的整理單位。一般以每份文件為一件,正文、表冊、附件、圖冊等一冊(本)文件為一件;以能獨立有效使用的電子文件(夾)為一件,數據庫或軟件文件夾為一件。
  
  4歸檔范圍與分類
  
  4.1歸檔范圍
  
  地質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原始地質資料均屬歸檔范圍。
  
  4.2分類原則
  
  4.2.1根據原始地質資料的形成規律、形式特征和內在聯系,案卷內的原始地質資料劃分為10類。
  
  4.2.2每一件原始地質資料按有機聯系只能歸入其中一類,不應增設類別。
  
  4.3類別
  
  4.3.1成果底稿、底圖類(代字/代號:底/D)
  
  成果報告(包括正文、附圖、附表、附件、數據庫和軟件、審批文件等)的最終稿。
  
  4.3.2測繪資料類(代字/代號:測/C)
  
  測繪設計、觀測記錄、計算資料、測繪成果,相關驗收文據等。
  
  4.3.3野外地質觀察類(代字/代號:觀/G)
  
  野外地質調查圖件、觀測記錄、照片及底片、工作總結(小結),相關質量檢查記錄等。
  
  4.3.4勘探工程及現場試驗類(代字/代號:探/T)
  
  地質工作中的鉆探(井)、坑探、槽探等地質工程資料,各類野外試驗資料,相關質量檢查記錄等。
  
  4.3.5采樣測試鑒定類(代字/代號:樣/Y)
  
  各類樣品的采樣記錄、測試成果及相應的總結報告、質量檢查記錄等。
  
  4.3.6試油、試采、采油類(代字/代號:試/S)
  
  油氣勘探與開發中試油、試采、采油形成的各種資料。
  
  4.3.7儀器記錄及動態資料類(代字/代號:錄/L)
  
  各種儀器記錄形成的,以圖紙、照像圖紙和底片、磁盤(帶)等介質保存的原始數據;各類地質長期監(觀)測點的位置圖、觀測記錄、動態曲線等材料;相關質量檢查記錄。
  
  4.3.8航遙影像類(代字/代號:像/X)
  
  遙感、航空攝影測量過程中所形成的照片或像片資料。
  
  4.3.9中間性綜合資料類(代字/代號:綜/Z)
  
  室內整理、數據處理形成的中間性成果及相關質量檢查記錄等。
  
  4.3.10技術管理文件類(代字/代號:文/W)
  
  立項文件、設計書、指示性文件、重要技術措施材料、質量體系運行的相關文件、申報獎勵材料等。
  
  5編號與編目
  
  5.1編號
  
  案卷內的原始地質資料以件為單位編制檔號,類目編排順序見附錄A。
  
  檔號由案卷號、卷內類別代號、件號組成。
  
  案卷號:立卷歸檔時由地質檔案部門賦予案卷的代碼。
  
  類別號:用4.3中的類別代號表示。
  
  件號:類內以件為單位,從1開始編流水號,一件一號,采用4位阿拉伯數字表示,不足4位的前面填充“0”。
  
  檔號結構:案卷號+類別號+件號。
  
  示例:
  
   檔號12345D0033中,12345為案卷號;D為卷內類別代號,代表成果底稿底圖類;0033為件號。
  
  5.2編目
  
  每一案卷應建立卷內文件目錄及備考表。卷內文件目錄包括卷內目錄封面、目錄索引表、文件目錄和電子文件使用說明書等,格式參見附錄B。備考表格式參見附錄C。
  
  案卷內原始地質資料按附錄A的類目編排順序在目錄中登記。
  
  6立卷歸檔要求
  
  6.1立卷歸檔基本要求
  
  6.1.1歸檔的原始地質資料要齊全成套,每件內容要素構成應完整并符合地質工作規范要求,責任簽署完備,應反映一項地質工作的全過程。
  
  6.1.2中途停止或階段性完成的地質工作,也應按本標準要求立卷歸檔,并在備考表中注明工作中斷的原因和原始地質資料可供利用的程度。
  
  6.1.3合作開展的地質工作,由主要承擔方(或合同約定一方)負責該地質工作原始地質資料的立卷歸檔。協作方應將需歸檔的原始地質資料送交歸檔責任方歸檔,以保持其完整性。
  
  6.1.4收集的地質資料已為地質工作所利用,并轉化為該地質工作原始地質資料的,應立卷歸檔。
  
  6.1.5原始地質資料的密級、保密期限由原始地質資料形成單位依據國家有關保密規定確定并標注。
  
  6.1.6原始地質資料的格式及規格大小應符合有關地質工作規范和歸檔保存要求。原始地質資料應字跡工整醒目,圖面清晰美觀。
  
  6.1.7每一案卷內地質檔案文件目錄放在首位,地質檔案文件目錄及備考表不編件號。
  
  6.1.8地質工作結束(包括中止)后3個月內完成立卷工作,并向地質檔案部門移交。地質檔案部門驗收合格后,辦理移交手續并發給原始地質資料歸檔合格憑證。
  
  6.2紙質文件材料立卷歸檔一般要求
  
  6.2.1報告正文、附件的幅面一般采用國際標準A4幅面紙,附圖冊和附表冊幅面可為A4、A3幅面紙,大幅軟質圖件應按國際標準A4(297mm×210mm)或國家通用16開型(260mm×185mm)折成手風琴式,圖面朝里,責任欄(圖簽)朝外。不宜折疊的圖件應平放或卷放,并可加圖袋(筒)等檔案裝具。
  
  6.2.2成冊(本)的原始地質資料應有封面、扉頁、目錄頁及頁碼等,扉頁應包含題名、責任人及完成時間等。裝訂不應使用易銹蝕及易老化的材料。單冊厚度一般不宜超過20mm。
  
  6.2.3圖件的右下角應有圖簽,圖簽內容包括題名、圖號、順序號、責任人、完成時間等。
  
  多拼的圖件,在最后一張圖的右下角應有圖簽,其余各張圖可僅附圖名、圖號及順序號;順序號應按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順序排列。
  
  6.2.4立卷歸檔的照片應有文字說明,每張底片的編號要與照片一致,應符合GB/T11821的規定。
  
  6.2.5野外記錄應使用適于野外記錄并利于長期保存的書寫材料。對點號、巖層產狀、地層代號、厚度、長度、面積、體積、坐標等重要數據,重要地質現象素描圖及其他主要圖件均應著墨。
  
  6.2.6原始地質資料應選用利于長期保存的優質載體(紙張、膠片等)。字跡材料要著墨牢固,不應使用圓珠筆、彩色筆等易褪筆跡的材料書寫。要求書寫工整,符號清晰,著色符合規范標準。
  
  6.2.7計算機輸出的文字材料和圖件在不受工程作業主要技術裝備軟、硬件環境限制的情況下,應首選激光打印機輸出或印制效果比其更利于長期保存的設備輸出,不宜使用色帶式打印機、水性墨打印機和熱敏打印機。
  
  6.2.8每一件原始地質資料應在右上角加蓋檔號章,圖件在責任欄(圖簽)附近加蓋檔號章。
  
  6.2.9案卷封面式樣、案卷脊背式樣、檔號章式樣、裝具式樣及原始地質資料頁號編制可參照GB/T11822有關規定。
  
  6.3電子文件立卷歸檔一般要求
  
  6.3.1電子文件的數據組織形式,應根據資料類別、數據成果特點、成果單元構成形式或參考利用方式而定,以方便地質檔案管理和利用。
  
  6.3.2參考附錄A中的歸檔類目組織文件,擬定名稱,建立文件夾,將電子文件存入文件夾中。
  
  a)每一項地質工作的電子文檔以一個獨立的子目錄(一級子目錄)置于根目錄下,子目錄名即為該地質工作形成的地質檔案的案卷號,該份電子文檔的所有電子文件均置于此子目錄下。地質檔案文件目錄及備考表放在一級子目錄下;
  
  b)在一級子目錄下按卷內類別建立二級子目錄,分別用于直接存放該份電子文檔相應類別所有的電子文件,二級子目錄名為案卷號+類別代號;
  
  c)如果二級子目錄下需建三級子目錄,在二級子目錄下應按照每一文件一個子目錄的原則再建立若干個三級子目錄,每一個子目錄的名字與該件所對應的檔號相同,它們將分別用于存放該文件及其運行時所必須的相關文件(如二次開發軟件、系統庫、字庫和文件等),且這些相關文件應存放在一個獨立的文件夾中。如果各件電子文件是用同一工具軟件形成的,運行時所必須的相關文件相同,則可以將這些相關文件以一個獨立文件夾的形式直接放在該子目錄下,但此時應在電子文件使用說明書中給予說明;
  
  d)如果三級子目錄下還需再建立其他的子目錄,那么創建后應在電子文件使用說明書中進行說明。
  
  6.3.3同一案卷(或類目)的數據應存儲在一張光盤(磁帶、磁盤等)內。若一張光盤(磁帶、磁盤等)空間不夠,可存儲在多張光盤(磁帶、磁盤等)上。
  
  6.3.4存儲電子文件應采用利于長期保存的高質量載體,可參照GB/T18894有關規定。本標準推薦采用的載體為只讀光盤,不應使用軟磁盤作為歸檔電子文件的載體。
  
  6.3.5歸檔的電子文件的載體應無劃痕、斑點、霉變、變形等損傷,應能在通用讀取設備上正確讀取且不攜帶病毒。
  
  6.3.6電子文件所提供的信息應齊全、完整、準確。電子文件一般不加密,如果加密,應將密鑰同時歸檔。電子文件不宜壓縮存儲。
  
  6.3.7電子文件格式應采用通用標準格式,便于數據交換和共享,具體可參照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的相關規定。
  
  6.3.8電子文件應附有地質檔案文件目錄及備考表,并打印紙質文件以備查閱。
  
  6.3.9存儲電子文件的載體上應附有外標簽,標簽內應填寫地質檔案案卷號、載體號、題名、寫入數據的日期等。
  
  附錄A
  
  (規范性附錄)
  
  原始地質資料歸檔類目
  
  A.1成果底稿、底圖類(代字/代號:底/D)
  
  A.1.1成果報告正文。
  
  A.1.2成果報告評審、驗收和審查時所形成的文件。
  
  A.1.3成果報告附圖(按附圖目錄順序依次排列)。
  
  A.1.4成果報告附表。
  
  A.1.5成果報告附件。
  
  A.1.6成果報告中以數據庫建設或系統開發為主體工作內容而形成的各類數據庫、軟件等。
  
  A.1.7成果報告中所包含的各種音頻、視頻文件等。
  
  A.1.8成果報告中上述以外的其他文件。
  
  A.2測繪資料類(代字/代號:測/C)
  
  A.2.1測繪工作技術報告或總結、報表、附圖(冊)等。
  
  A.2.2測繪成果:包括各種測量手段形成的測量成果、各種比例尺的測量圖等。
  
  A.2.3各類地質觀測點、監測點,孔、坑、槽、硐等勘探工程點的三維坐標測量成果,勘探剖面起止坐標等材料。
  
  A.2.4原始記錄:包括用各種測繪手段(航測、衛星定位測量、地面測量等)產生的原始記錄、數據等。
  
  A.2.5計算資料:原始記錄經整理與處理形成的資料。
  
  A.2.6測繪報告的標書、任務書、合同書、委托書,測繪設計書及審批意見書,測量成果的驗收、評審文據等。
  
  A.3野外地質觀察類(代字/代號:觀/G)
  
  A.3.1野外地質工作總結(小結)、專項調查報告及其圖件等。
  
  A.3.2野外地質工作手圖、實際材料圖、野外實測各類剖面圖、地層柱狀圖及其說明等。
  
  A.3.3野外地質工作記錄和計算的有關材料,野外與室內點號對照表等。
  
  A.3.4野外地質照片、底片、素描圖及其數碼影像記錄等。
  
  A.3.5地質觀測(調查)質量檢查記錄等。
  
  A.4勘探工程及現場試驗類(代字/代號:探/T)
  
  A.4.1鉆探(井)資料。
  
  A.4.2坑探資料。
  
  A.4.3槽探資料。
  
  A.4.4其他地質工程資料。
  
  A.4.5野外試驗資料。
  
  A.5采樣測試鑒定類(代字/代號:樣/Y)
  
  A.5.1采樣記錄、采樣位置圖等。
  
  A.5.2樣品登記簿、送樣清單等。
  
  A.5.3分析鑒定、試驗、測試報告及其數據表、計算表、統計表、曲線圖、照片、底片等。
  
  A.5.4內外檢報告等。
  
  A.6試油、試采、采油類(代字/代號:試/S)
  
  A.6.1試油(氣)井交接資料。
  
  A.6.2試油(氣)班報、地質日報、地質月報。
  
  A.6.3油(氣)井測試、試采及采油所取得的各種數據、曲線、表、卡等記錄。
  
  A.6.4注水井所取得的各種數據、曲線、表、卡等記錄。
  
  A.6.5試油日志。
  
  A.6.6射(補)孔記錄、檢查。
  
  A.6.7修井記錄。
  
  A.6.8酸化、壓裂原始記錄。
  
  A.6.9相關質量檢查記錄等。
  
  A.7儀器記錄及動態資料類(代字/代號:錄/L)
  
  A.7.1地震、重力、電法、磁法、測井等各種儀器形成的記錄圖紙,儀器形成的照相圖紙及底版,儀器測點(剖面)磁帶(盤)記錄,儀器野外實時處理的各參數(曲線)的磁帶(盤)記錄和儀器裝置參數試驗原始記錄。
  
  A.7.2長期觀(監)測點的分布位置圖,長期動態觀測的原始記錄、年報表、匯總表、動態曲線、素描圖等和氣象、水文、地震、工程活動等長期監測的資料。
  
  A.7.3其他各種長期記錄的原始資料、數據等。
  
  A.7.4監測年報、階段性報告、專題性報告、質量檢查記錄等。
  
  A.8航遙影像類(代字/代號:像/X)
  
  A.8.1航片索引圖、衛星照片、攝影底片登記簿、攝影資料鑒定表等。
  
  A.8.2鑲輯復照底片、攝影底片。
  
  A.8.3航測外業調繪片、航測控制片。
  
  A.8.4測圖像片、內業加密滌綸片等。
  
  A.8.5相關質量檢查記錄等。
  
  A.9中間性綜合資料類(代字/代號:綜/Z)
  
  A.9.1資料整理、數據處理和解釋推斷過程中形成的各種記錄、數據體、圖件和表、卡等(如物探工作中的速度譜、時間剖面、時深轉換及其他特殊處理剖面,繪圖照像,化探工作中的計算機處理成果資料,遙感解譯資料等)。
  
  A.9.2成果報告未附的各種綜合圖件等。
  
  A.9.3未列入成果報告的專題研究報告及其圖件或論文等。
  
  A.9.4技術階段小結、總結,技術專報等。
  
  A.10技術管理文件類(代字/代號:文/W)
  
  A.10.1立項材料,礦權相關文件,確認、備案文件等。
  
  A.10.2設計材料。
  
  A.10.3質量檢查、控制文件,野外驗收文件,原始地質資料驗收合格憑證等。
  
  A.10.4有關經濟文件。
  
  A.10.5請示、批復、指示文件,專業會議、技術考察與交流所形成的重要文件材料等。
  
  A.10.6實物地質資料目錄清單等相關材料。
  
  A.10.7有關說明。
  
  A.10.8申報獎勵、獲獎證書、推廣應用等材料。
  
  附錄B
  
  (資料性附錄)
  
  地質檔案文件目錄格式
  
  本附錄給出了地質檔案文件目錄的格式:
  
  圖B.1封面格式(封面)
  
  表B.1目錄索引表(續頁)
  
  表B.2文件目錄(續頁)
  
  表B.3電子文件使用說明書(續頁)
  
  案卷號:
  
  地質檔案文件目錄
  
  案卷題名:
  
  工作單位:
  
  工作時間:
  
  歸檔日期:
  
  圖B.1封面格式(封面)
  
  表B.1目錄索引表(續頁)
  
  案卷號:
  
  類別 代字/代號 紙介質 電子文件 文件目錄登記
  
  起始頁碼 備注
  
    件數 盒(袋)號 件數 盤(盒)號  
  
  成果底稿、底圖類 底/D      
  
  測繪資料類 測/C      
  
  野外地質觀察類 觀/G      
  
  勘探工程及現場試驗類 探/T      
  
  采樣測試鑒定類 樣/Y      
  
  試油、試采、采油類 試/S      
  
  儀器記錄及動態資料類 錄/L      
  
  航遙影像類 像/X      
  
  中間性綜合資料類 綜/Z      
  
  技術管理文件類 文/W      
  
  合計       
  
  表B.2文件目錄(續頁)
  
  案卷號:共頁第頁
  
  序號 類別
  
  代字 件號 文件題名 單位 數量 密級 載體
  
  形式 紙介質盒(袋)號 電磁載體編號 文件字
  
  節數(Mb) 備注
  
  注:“載體形式”項中紙介質填“Z”,電磁介質填“D”,紙介質和電磁介質填“ZD”
  
  表B.3電子文件使用說明書(續頁)
  
  1.工作環境
  
  (1)硬件環境:內容包括主機類型、CPU頻率及型號、存儲器容量要求、內存配置要求、顯示適配器要求、外設主要輸出設備及型號說明。
  
  (2)軟件環境:包括操作系統及其版本說明、應用平臺、軟件名稱及版本說明、特殊軟件及配置的必要說明。
  
  2.有關說明
  
  電子文件加密情況,其他有關說明等。
  
  地質檔案文件目錄要求:
  
  文件格式:地質檔案文件目錄的電子文件格式推薦采用DOC、WPS或XLS格式。
  
  文件名稱:README。
  
  存放位置:一級子目錄下。
  
  對于技術條件具備制作自動運行地質檔案文件目錄的單位,在滿足上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本標準將不予限制。
  
  附錄C
  
  (資料性附錄)
  
  備考表
  
  案卷號:
  
  本檔案共分_______類。歸檔原始地質資料總數________件,其中紙介質文件_______件,電子文件_______件,既有紙介質又有電磁介質文件_______件。分裝_____盒(袋);磁盤(帶)______張(盒),光盤______張,容量______Mb。
  
  隨同移交資料:目錄_______本_______頁。
  
  本檔案立卷情況,齊全程度,缺失資料及其原因,遺留問題及其他需說明事項:
  
  立卷人:
  
  地質工作負責人:
  
  地質檔案部門審查意見:
  
  負責人:(簽章)年月日
  
  移交人:(簽字)驗收人:(簽字)
  
  交接日期:年月日接收單位:(公章)
  
  此單填寫兩份,交接雙方各執一份。

 

 
(文/小編)
免責聲明
本文為小編原創作品,作者: 小編。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haofan.net/tech/201811/2261.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kf@dawindow.com。
 

Copyright ? 2018 檔案之窗(dawindow.com) ??? 深圳司捷科技有限公司? ?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4747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