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當一個人進了大學,讀了碩士或博士研究生,你與那些沒有進大學或沒有讀研究生的人比,區別到底是什么?
第二個層次應該是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那就是不僅學了“是什么”,還要學到“為什么”,也就是要搞清楚知識背后的道理;
第三個層次是要學到人家是怎么獲得的知識,或知識是如何研究出來的,即了解別人研究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是什么;
第四個層次是如何將學到的這些知識,包括所需知識、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用在自己的專業研究上,并從事科學研究;
第五個層次就是能夠把學到的知識、思路和理念應用到更為寬泛的領域,包括對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提升。這里的前三個層次屬于被動學習,后兩個層次屬于主動學習。
到了中學,特別是高中期間會開始學習一些“為什么”。
到了大學本科主要是學“是什么”和“為什么”,這期間對“為什么”的掌握要比中學時多很多,并開始接觸第三個層次,關于“怎樣做”的問題,即學習一些初級的研究方法,但是這些研究方法對于獨立做一項研究還是遠遠不夠的。
到了碩士研究生階段,就應該更系統地學習研究思路和方法,即加強第三個層次知識的學習,并開始涉及第四個層次的問題,即開始能夠做初步的、簡單的研究。
到了博士生階段,基本上進入了主動學習階段,即集中完成第四個層次和第五個層次。
中國在本科、碩士和博士學位的設置上側重知識的連貫性、接續性和拓展性,即完成本科學習以后才有資格去攻讀碩士學位,完成了碩士學習后才有資格攻讀博士學位。
但在國外本科、碩士和博士可以是完全獨立的,而且培養目標甚至完全是不同的,比如本科更接近于一種基礎教育、素質教育或通識教育,盡管本科學習后期會要求學生重點選擇一些大類的專業方向來學習,比如自然科學、醫學、社會科學、人文學科等,但這充其量也只是讓學生對這些大類學科有關知識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03
01
讀書應該有五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學習新知識,讓自己知道的更多,知識面更寬;第二個層次應該是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那就是不僅學了“是什么”,還要學到“為什么”,也就是要搞清楚知識背后的道理;
第三個層次是要學到人家是怎么獲得的知識,或知識是如何研究出來的,即了解別人研究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是什么;
第四個層次是如何將學到的這些知識,包括所需知識、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用在自己的專業研究上,并從事科學研究;
第五個層次就是能夠把學到的知識、思路和理念應用到更為寬泛的領域,包括對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提升。這里的前三個層次屬于被動學習,后兩個層次屬于主動學習。
02
前者需要老師來教,后者更需要“自悟”,老師的作用主要只是引領而不是傳授。
中小學生的學習主要集中在第一個層次,即單純學習知識或學習“是什么”。到了中學,特別是高中期間會開始學習一些“為什么”。
到了大學本科主要是學“是什么”和“為什么”,這期間對“為什么”的掌握要比中學時多很多,并開始接觸第三個層次,關于“怎樣做”的問題,即學習一些初級的研究方法,但是這些研究方法對于獨立做一項研究還是遠遠不夠的。
到了碩士研究生階段,就應該更系統地學習研究思路和方法,即加強第三個層次知識的學習,并開始涉及第四個層次的問題,即開始能夠做初步的、簡單的研究。
到了博士生階段,基本上進入了主動學習階段,即集中完成第四個層次和第五個層次。
中國在本科、碩士和博士學位的設置上側重知識的連貫性、接續性和拓展性,即完成本科學習以后才有資格去攻讀碩士學位,完成了碩士學習后才有資格攻讀博士學位。
但在國外本科、碩士和博士可以是完全獨立的,而且培養目標甚至完全是不同的,比如本科更接近于一種基礎教育、素質教育或通識教育,盡管本科學習后期會要求學生重點選擇一些大類的專業方向來學習,比如自然科學、醫學、社會科學、人文學科等,但這充其量也只是讓學生對這些大類學科有關知識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