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始終強調發展檔案事業,習近平總書記對檔案工作曾有“四個得以”的精辟論述,強調“經驗得以總結,規律得以認識,歷史得以延續,各項事業得以發展,都離不開檔案。”今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再次強調:應加強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和檔案等事業。足以見得,檔案是記錄歷史、傳承文明、服務社會、造福人民的重要資源,在服務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對政府工作報告中“檔案事業”部分的重點、分類的解讀,看完這一篇,作為檔案人,會更清楚未來努力的方向;作為社會公眾,也能更明白檔案與自己的關系,以及檔案在未來社會的重要性。
未成年人保護
全國人大代表陳海儀建議,完善未成年人權益保護與犯罪預防一體化處理機制,建立心理健康檔案管理制度,預防青少年犯罪。
全國人大代表楊善竑建議,按照公共衛生群體健康檔案管理標準,建立、管理、運用學生視力健康檔案,形成動態電子信息庫。
全國政協委員雷后興建議,農村學校、公共衛生部門要建立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檔案,建立長效機制。
全國政協委員于欣偉建議,全面建立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電子檔案,建立視力健康狀況監測體系,完善學生視力健康實時監測與預警機制。
健康醫療
全國人大代表盧林建議,切實提升病歷檔案書寫和管理水平,服務醫療、教學、科研和醫患糾紛處理。
全國人大代表張伯禮建議,建立全民健康檔案數據庫,并積極搭建有利于促進居民健康的治病、體檢、干預、康復等管理平臺和醫保制度。
全國人大代表李秋建議,推進“互聯網+慢病”健康管理新模式,不斷完善個人慢病專病檔案,實現個性化、精準化慢病診療。
“建立疫苗檢測記錄檔案”,全國政協委員張鳳寶建議,盡快升級完善我國疫苗管理體制。建立檢測記錄檔案,嚴把注射前最后一關。
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馬秀珍建議,充分利用“互聯網+”,打破院前急救信息孤島,推進各類醫療信息的共享,提高院前急救醫療質量,保障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
文化保護
全國人大代表羅霞建議,加強傳統村落檔案的科學管理,對傳統村落有關的有保存價值的文字、圖片、實物、影像資料都要列入收集范圍。要加大對風俗習慣、傳統手工藝人、民間傳說、方言等口述檔案的采集力度。
全國人大代表王勇超建議,針對民間文藝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應成立專門機構,積極搶救和挖掘民間傳統文藝,收集民間傳統文藝作品,利用攝影、攝像、錄音等手段,建立民間藝人電子檔案。
全國政協委員賀云翱建議,對流失海外的可移動文物和近代以來與中國有關的不可移動文物進行系統科學的調查和認定,建立完善的海外文物檔案,為后續一系列工作的開展提供信息支撐。
全國政協委員張妹芝建議,建立大運河文化帶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檔案,整體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全國政協委員宋紀蓉建議,要建立文物修復檔案,進行科學分析監測,制定出最小干預的文物保護方案,使文物和文化遺產“延年益壽”。
全國政協委員王濟光呼吁,要建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檔案,促進中華文明傳承。
全國政協委員劉廣建議,要設立“國家級東北抗聯紅色革命教育基地”,成立東北抗聯檔案館,全面整理東北抗聯檔案,深入挖掘東北抗聯的紅色文化內涵。
全國政協委員孫寶林呼吁,國家相關部門要對重要和一般文件資料的印刷、打印方式作區分,研發新型打印(復印)機,使重要的紙質檔案資料能夠長久保存。
社會管理
我國有3000多家公證機構、1.3萬多名執業公證員。全國人大代表方燕建議,推行電子公證,加強公證檔案管理。
全國人大代表吳列進建議,完善正向激勵機制,將志愿公益服務記錄記入信用檔案。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李家杰指出,建立學習進度檔案,利用人工智能實現個性化教育。
全國政協委員岳秉飛建議,建立養犬檔案,提高狂犬疫苗接種率。
未來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檔案局局長、中央檔案館館長李明華建議,全面認可電子發票的檔案憑證作用,以適應信息化發展趨勢。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銀香偉業集團公司董事長王銀香建議,建立完善的生產者信息檔案和誠信檔案,抓好農業源頭質量控制。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創始人雷軍建議,發展智慧農業,通過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進行基本信息管理、疾病檔案管理、防疫管理、營養繁殖管理,發展智慧養殖。
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政協副主席孫誠誼建議,探索建立入網經營商戶電子檔案管理系統,推進智慧監管。
全國政協委員蔡金釵建議,建立民企員工職務犯罪預防機制,把信用檔案作為員工職場“身份證”。
全國政協委員董瑞建議:針對國內的二手車市場發展的不當行為,為車輛建檔,保護二手車消費者權益。
全國政協委員、華東理工大學教授藍閩波建議,加快建立完善土地使用檔案,為政府決策提供相關依據,真正做到“誰污染,誰治理”。
NO.1 專業的檔案人才是否只存在于檔案部門?
NO
不少人認為專業的檔案人才只存在于檔案局、檔案館等有關部門里,從“加強病歷檔案管理”“對民營企業建檔”“完善土地使用檔案”“探索建立入網經營商戶電子檔案管理系統”等提案中可以看出,當今社會,從經濟發展到社會管理,各行各業需要建檔的單位越來越多,這就需要更多的具有專業素質的檔案人才。所以,未來完善各行各業檔案系統的重要一環是檔案專業人才的前期培養。
NO.2 許多實體檔案是否已經到了搶救的地步?
YES
在此次政府工作報告劃出的有關檔案事業的重點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對檔案保護的提案。實體檔案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已經引起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無論對“文物修復檔案”“海外文物檔案”的提案,還是對“傳統村落檔案”“歷史文化名城名鎮檔案”等,都表明實體檔案的保護和修復工作依舊是檔案部門工作的重點,同時將這些檔案資料電子化(如建立“民間藝術電子檔案”),更是將來努力的方向。
NO.3 檔案是否與現代化無關?
NO
最初,大家對檔案的第一印象都是古老的、泛黃的紙張,似乎和現代化建設沒有多大關系。此次有關檔案事業的提案中,“完善電子病歷”“建立個人電子健康檔案”“電子公證業務”“人口信息數據”“數據資源管理立法”,其中“建立學習進度檔案”中還特別提到了建議發展“人工智能+教育”產業,這些都表明,檔案不僅是人類文明的記憶,更是未來現代化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
NO.4 檔案是否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YES
常聽有人說,只知道自己有一個個人檔案袋,卻不清楚檔案袋中裝了些什么,更加不知道檔案與自身到底有什么樣千絲萬縷的關系。此次的提案中所強調的建立“委員履職檔案”“疫苗檔案”“青少年心理健康檔案”“企業員工信用檔案”“企業或個人信用檔案”,甚至“車輛檔案”“養犬檔案”等都充分說明,隨著社會發展,檔案在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起到記錄、監督和服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