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發揮檔案工作在家庭文明建設中的作用,促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東省檔案局于近期出臺了《廣東省家庭建檔工作指引》(以下簡稱“《指引》”)。《指引》不分章節,共十六條。
檔案并不神秘,《指引》倡導公眾關注自己和家庭成員的人生歷程, 留下真實的檔案記錄。寶寶成長、學生時代、戀愛婚姻、工作業績、家譜家風、當家理財、醫療保健、社會活動等方面形成的紙質、實物、照片和音視頻,都屬于家庭檔案的收集范圍。《指引》指出,家庭檔案既是家庭寶貴的財富,也是社會檔案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立的主體是家庭及其成員。《指引》進而明確,家庭建檔工作堅持依法依規、以人為本、自覺自愿的原則,在推動家庭建檔過程中,充分尊重個人意愿,不強求統一模式,注意保護家庭和個人的隱私。
為幫助家庭規范建檔,《指引》在家庭檔案的收集、整理、清理修復、編目、保管等方面提供了指導性業務建設意見。《指引》要求,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應聯合各有關部門為家庭建檔工作提供指導,因地制宜為家庭檔案的咨詢培訓、搶救保護、宣傳交流、展示研究、寄存捐贈等創造條件。國家綜合檔案館應積極開展家庭檔案文化建設,將家庭檔案的宣傳展示納入本館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小學檔案教育社會實踐基地、青少年實踐教育基地、人文社科普及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等檔案文化陣地建設內容。《指引》同時強調,建立個人檔案館,贈送、交換、出售非國家所有的檔案,向社會公布檔案以及個人攜帶、運輸、郵寄檔案及其復制件出境的,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及實施辦法、《廣東省檔案條例》有關規定執行。
廣東省內誕生過全國首家個人檔案館,“鼓勵公民建立個人檔案”也寫進了地方法規《廣東省檔案條例》,現在《指引》的出臺將使檔案更加深入千家萬戶。
(省檔案局館室督導處 楊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