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開國大典的現場播音(左為齊越,右為丁一嵐)
2018年,陜西省檔案館在國家檔案局重點檔案保護與開發項目《國立西北聯合大學檔案史料選編》實施期間,發現開國大典播音員齊越(齊斌濡)、楊沙林(楊淑貞)夫婦的學籍檔案。這些檔案包括:1941年11月,教育部特準頒發齊越在國立西北大學先修班肄業證書、1945年齊越在國立西北大學參加城固學運期間被通緝、起訴,以及在校同學錄等檔案。因為齊越在畢業前夕參加學運遭通緝并被取消學籍,故70余年來其在校事跡成為謎團,難考究竟。因此,這些檔案的發現,彌補了研究齊越的空白,再現了其跌宕人生,是中國共產黨廣播新聞事業史研究史料的重要補充。
齊越,又名齊斌濡(1922—1993),生于內蒙古滿洲里,河北高陽人,共產黨員。齊越是我國人民廣播事業的第一位著名男播音員、第一位播音學教授。1941年肄業于國立西北大學先修班。1942年考入國立西北大學外文系俄文組,1945年因參加學運被通緝。1946年10月參加革命,1947年擔任陜北新華廣播電臺播音員。1949年10月1日,與丁一嵐一起在北京天安門城樓向全世界現場直播開國大典盛況,在中國人民廣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九一八”事變后,面對國土淪喪,三千萬兒女淪為亡國奴的局面,齊越的父親不愿做亡國奴,棄官攜全家從滿洲里逃至北平。不滿十歲的齊越隨即入關,成為背井離鄉的流浪兒。少年的齊越雖然并不懂得國仇家恨的道理,但從父親那里繼承了強烈的民族意識,朦朧之間,也產生了對日寇肆意踐踏我國領土的仇恨。入讀北平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后,齊越開始閱讀魯迅、茅盾、巴金等進步作家的作品,愛國主義思想由此而生。1941年,滿懷國仇家恨的齊越和三位同學一起逃離日偽統治下的北平,奔向西北大后方。同年11月,齊越考入已經遷往城固的國立西北大學預科性質的先修班。本館中這次發現的檔案,是教育部復國立西北大學學生齊斌濡(齊越)特準分發先修班肄業一事給國立西北大學的電報,上有西北大學陳石珍代校長的簽章和教務處簽署的意見。這份檔案的發現,填補了過去人們研究齊越歷史的空白,對人們通過齊越個人的成長經歷了解我國第一代播音員的進步歷程起到了很好的補白作用。
1942年,懷著對故鄉的深切思念和對十月革命后蘇聯的無限向往,齊越考入西北大學外國語文學系,選擇學習俄語。
教育部就準予齊斌濡(齊越)分發先修班肄業致電
國立西北大學的收文記錄——陜西省檔案館
在校期間,齊越經常大聲朗讀俄語,刻苦勤奮,很多俄羅斯古典名著片段都能背誦下來。學習之余,齊越不忘救國圖存,積極參加中共地下黨組織秘密讀書會《北方學社》《流火社》及進步文藝團體《星社》等活動。在進步社團的活動中,齊越與同在外語系學習的楊沙林產生深厚感情,于1944年秋在城固國立西北大學結婚,住在城固城內大學巷1號。
1946年2月至4月間,國立西北大學爆發了震撼西北的學生運動。事情的起因是:1946年3月,國立西北大學校內的三青團組織煽動學生鬧事,并在3月2日導演了城固各院校的反蘇游行。對此,由學校學生自發成立的星社、篤行學社等進步社團堅決予以反對,并提出成立國立西北大學學生自治會。在校方拒絕承認該組織的情況下,3月4日,西北大學學生自治會籌委會組織了近千名學生參加了愛國大游行,提出反對校方干預學生的愛國行動,“學生自己的事自己辦”,游行中抓獲了張貼“反共宣言”的特務學生張子正,并進行了公審。由此,雙方矛盾漸趨激化。
3月6日,因為校方拒絕承認學生自治會,籌委會遂宣布實施全校罷課。3月7日,西北大學學生自治會在學校大禮堂宣布成立。3月11日,校方宣布開除4位學生自治會主席的學籍,并動用地方軍隊相威脅。后經談判,校方同意成立學生自治會,但同時還成立了自治會指導委員會,用以監督學生自治會的工作。被開除的4位學生改為留校察看,3月30日復課。
學生自治會組織雖然得到承認,但如何確定組織成員,雙方再次產生分歧。在新的一輪選舉中,中國民主同盟的衛左臣被選為主席,進步學生仍然保持優勢,對此,校方不予承認,要求再選。4月15日,校方指使特務揮舞大棒沖進自治會會場行兇,導致局勢劇變。面對校方的迫害,學生自治會立即組成接收小組,占領校長辦公室,接收校政,校長出逃。自治會通電全國,社會各界紛紛支持學生。為了鎮壓學生運動,政府出面直接干預這起事件,組成“護校團”,護送校長返回學校,并派軍警占領法商學院等處,全城戒嚴,擬于次日實施大逮捕。
4月23日,衛左臣等學生撤往西安;4月24日,軍警拘留80余名進步學生,逮捕史成漢、何自勤、牛金鏞、王英秀等20余名進步學生,次日關入漢中陜西省第二監獄。在各界營救和社會輿論壓力下,最終到6月初,被捕學生以妨礙公務罪被判處兩年徒刑,緩期三年執行,分別取保釋放。本次運動共開除學生41人,勒令退學27人。
在這次學運中,齊越遭到通緝,并開除學籍,楊沙林遭到勒令退學處分,二人不得不逃離大西北,奔赴解放區,齊越逃出城固,撤往西安后于1946年10月到達晉冀魯豫解放區。楊沙林則進入遵化解放區。
齊越夫婦參加學運被通緝、起訴的有關檔案
齊越夫婦能躲過緝捕,多虧數學系教授魏庚人的掩護。“文革”期間,魏庚人夫婦遭到誣陷,說他們當年掩護的是一個“特務學生”,甚至連自己的孩子大學畢業分配都受株連。1980年,齊越訪問延安,路過西安時,特意拜訪魏庚人教授,表達了自己的感激之情。魏庚人卻淡淡地笑著說:“這是微不足道的”。西北大學的學習和學運斗爭的鍛煉讓齊越夫婦畢生難忘,二人與母校多有聯系,并于1984年出任西北大學北京校友會副會長。
1947年,齊越開始擔任陜北新華廣播電臺播音員,從此將自己的一顆心獻給了播音事業,也獻給了人民。他的播音激情四射,愛憎分明,既感動自己,更感動聽眾。他強調播音得動真格的,懷著愛黨、愛國、愛人民、愛英雄、愛播音、愛聽眾的真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播音創作中去,可謂是用生命播音的人。正如齊越自己曾說:“我首先是一個共產黨員,然后才是一個語言藝術工作者”“我是中國人民的播音員,中國共產黨的播音員,我傳達的是中國人民戰勝艱難險阻、走向勝利的聲音,我傳達的是中國共產黨堂堂正正的真理之聲”。館藏國立西北聯合大學檔案記錄了齊越先生在學生時代參加進步學生運動,為投身革命費盡周折到了延安,厲經磨難,對黨忠貞不渝,飽受憂患不改革命本色。他的一生所表現出的堅定的政治信念,堅強的黨性原則,嚴以律己、表里如一,兩袖清風、廉潔奉公,無私奉獻、鞠躬盡瘁,無不與這段大學時光密切相關。他的政治素質和高尚品德永遠值得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好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