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檔案館異地查閱檔案 服務基層做法值得稱贊》這是一封銅川市委史志辦給陜西省檔案館利用處發來的一封感謝信,說是感謝信,實則卻是一帖利用工作點贊信......
近期,銅川市委史志辦正在編寫《中國共產黨銅川歷史》(第二卷),需要“銅川縣第一個五年計劃”相關史料,在查閱了《銅川史志》、銅川縣統計資料等書籍、資料,遍訪了銅川市檔案館、銅川市發改委、國資委、工信局等相關部門未果后,又找到了曾經參與編寫已出版的銅川史志相關書籍的老同志,他給出的答案也令人失望:“我曾到省檔案館查檔十多天都沒有找到,當年編書時我們都回避了‘一五’計劃的指標數字。”他建議銅川市委史志辦不要找了,不要費工夫了。
不甘心存有缺憾的銅川市委史志辦同志,抱著最后一線希望再次找到了省檔案館,想請利用處的同志再找一下,如果沒有,就放棄。接電話的馬巧玲了解情況后,立即和楊雪排查可能的檔案,反復找尋比對,不厭其煩,終于在浩如煙海的檔案中找到了《長安、咸陽縣、銅川、鄠縣、咸陽市發展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這一檔案,其中就有他們需要的史料記載。經過復印、傳真,后因復印數字不清,又電詢,利用處的另外兩名同志馮小普、劉莉也熱情地幫忙辨認,終將準確的數字告訴了對方,并精心復印后通過機要渠道郵寄給對方,整個事件的處理用了不到一周時間,做到了熱情、認真、快捷地為用戶提供服務。
銅川市委史志辦的同志表示,按照過去的查檔程序,開介紹信、派出同志查檔、復印,流程繁瑣,銅川至西安光往返就要折騰一天,更何況要在那么多的檔案里找到需要的資料,耗費的時間就更多了,可以說是費時、費力、費錢。這一次經過協商,將查檔介紹信電傳到省檔案館,由工作人員代查,在相關規章制度允許的范圍內,幾位利用處的工作人員創新思路、簡化程序、服務基層,讓我們首次感受到了異地查閱檔案的便利。
銅川市委史志辦表示今后在工作中要向省檔案館學習,創新工作方法,簡化工作程序,熱情為基層服務,為新時期弘揚“存史、資政、育人”作出更大的貢獻。
“向馬巧玲、楊雪、馮小普、劉莉精心、細心、仔細地提供查檔服務表示衷心的感謝,為省檔案館工作人員提供異地查閱檔案、服務基層的做法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