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各級檔案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技能,規范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檔案管理,5月14日至16日,生態環境部在重慶舉辦了污染源普查檔案管理培訓班。生態環境部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辦公室(以下簡稱“普查辦”)主任洪亞雄,國家檔案局館室司相關負責人出席開班式。培訓班邀請有關專家就民生檔案工作、農業普查檔案管理工作、《污染源普查檔案管理辦法》、污染源普查紙質材料整理技術規范等內容進行系統講解,通報了當前污染源普查工作進展,與會同志交流了檔案管理經驗。
培訓班指出,污染源普查檔案對于普查工作總結、后續環保工作宏觀決策、污染源普查經驗借鑒等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和參考價值;加強和規范污染源普查檔案管理,對于保存普查資料,確保檔案完整、準確、系統、安全和有效利用,充分發揮普查成果的推廣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培訓班提出,各級生態環保部門要提高站位、深化認識,指導并支持當地各項環保工作,確保普查工作順利完成;要落實經費、做好保障,在本級污染源普查經費預算中統籌解決檔案工作所需經費,配備檔案管理庫房及檔案管理所需設施設備,保障污染源普查檔案工作有序開展;要全面宣傳、加強培訓,充分利用報紙、雜志、網絡等方式宣傳污染源普查檔案管理的重要意義和有關要求,并做好相關檔案管理培訓工作;要制定標準、從嚴驗收,結合工作實際認真制定污染源普查檔案檢查驗收標準,嚴格組織檔案檢查驗收,確保普查檔案的完整性、系統性、規范性和安全性;要完善機制、有效利用,建立并完善污染源普查檔案利用制度,依法依規向社會提供利用服務。
自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開展以來,國家檔案局與生態環境部開展深入合作,先后赴多地開展調研,共同修訂了《污染源普查檔案管理辦法》,為普查檔案管理奠定了堅實基礎。國家檔案局與生態環境部后續還將開展水、大氣、土壤的專業檔案管理合作。檔案管理機構與各級環保機構將通力合作,按照相關要求規范整理、安全保管檔案,為普查工作提供依據和支撐。
原載于《中國檔案報》2018年5月28日 總第3225期 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