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北平和平解放70周年
何思源(1896—1982)
何思源早年受聘為中山大學經濟系主任兼圖書館館長,1928 年步入仕途,歷任國民黨山東省教育廳廳長、山東省政府主席等職。1946年11月1日,出任國民政府北平特別市市長。
何思源任北平市長期間,正是國民黨政府走向崩潰的時期,反對國民黨內戰、獨裁政策的學生運動風起云涌。參加過五四運動的何思源非常理解和同情學生的愛國舉動,主張疏導解決“學潮”問題,與堅決鎮壓學生愛國運動的北平警備司令陳繼承之間的矛盾愈鬧愈大。1948年4月,何思源不理蔣介石的示意,極力幫助李宗仁成功當選為南京國民政府副總統,令蔣介石十分惱怒。1948年6月下旬,蔣介石下令免去何思源的北平市長職務。
蔣介石的免職令給何思源當頭一棒,促使其猛醒。正如他自己所說:“這時我思想上起了重要變化。我覺悟到以前已經走了絕路,這條路我不能再走下去了。”自此,何思源果斷脫離國民黨陣營,冒死發起和平運動,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奔 走 和 平
1948年7月5日,北平發生了國民黨軍警鎮壓東北流亡學生的“七五”慘案,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請何思源出面幫助處理善后問題。何思源意識到要反蔣就得有聲勢,如果能拉住傅作義這個華北“剿總”司令,將是對蔣介石的一次沉重打擊,所以他決定利用這次機會做做傅的工作。
傅作義(1895—1974)
何思源對傅作義說:“傅先生,你看蔣家王朝的腐爛!光天化日之下,在你這剛就職的總司令眼前,陳繼承竟敢越權調兵,開動機槍屠殺無辜青年學生!”他接著說:“傅先生是奮發有為,勵精圖治的,你只能領導自己團體和部下。但你是枝葉,所依附的根干卻朽腐了,所以你怎樣努力,也站不住。局勢變化太大,不如趁此機會脫離腐根。”何思源最后說:“今天是你請我來談‘七五’殺人的事。我說的這些話責任由我負。你不必回答,但心中不可不想!”
此后,何思源南下青島、上海、蘇州、杭州、無錫、臺灣和南京等地游歷,借游歷之名考察各地的政治經濟情況。何思源在南京住了將近一個月,親眼目睹了國民黨上層派系之間面臨危局仍然鉤心斗角、爭權奪利、不思進取,進一步看清了國民黨政權失敗的命運。這時,北平已被包圍,即將成為戰場,他決心回北平促成和談。
1949年1月10日,何思源乘飛機回到了炮火圍困下的北平。南京之行,使他下定了在北平發起和平運動的決心。何思源對前來采訪的記者說:“平津的危機已是迫不及待,企盼期望是消極無濟于事的,這時我們要一面謀求保存平津安全之道,一面期待著和平的到來,欲求保全平津,必須發動各階層廣大民眾及知識分子,集中力量呼吁和平!不要知難而退,畏首畏尾,用一分心,盡一分力,做到哪里是哪里,相信總是有辦法的。”記者評論說:“何氏此來,不問其力量如何,勇于救民的心總是值得欽佩的! ”
當時,北平城已被圍了近一個月,由于特務橫行,無人敢出頭說話。何思源一到北平就公開倡議和平,立即得到市民的熱烈擁護。他一時成為重要的新聞人物,每天都要收到不相識的人的來信,對他贊揚,向他致敬,稱頌他“功德無量”。一些知名人士經常出入何思源的家門,支持他搞和平運動,特別是故宮博物院的院長馬衡先生擔心故宮國寶遭受兵燹,簡直把何思源視為救星,迫切希望他搞好和平運動。他那時的聲望要比當市長時還要高。1月12日,北平市參議會甚至將一把金鑰匙送到了何思源手里,喻示著何思源將用它打開和平之門。
在何思源積極發動“和平運動”的同時,中國共產黨也在關注著他的行動和他的安全。1月12日,一位名叫張均的年輕人在東交民巷南京政府外交部駐北平辦事處約見何思源。張均是人民解放軍華北軍區敵工部一名聯絡員,半個月前潛入北平。張均此行的使命是利用各種關系開展活動,防止敵人突圍,爭取北平和平解放。
兩人見面后,何思源簡單明了地介紹了南京國民黨內不同派系的政治態度,介紹了傅作義目前的情況,懇切地說:“我這次回來就是想在北平搞個‘和平運動’,造成聲勢,希望得到你們的呼應。”張均表明了中共和平解放北平的立場,并提醒何思源一方面要注意安全,不要過于突出,另一方面要多做做傅作義及其手下的工作。由于是第一次見面,雙方都不了解對方的底細,所以談話時間很短。
1月16日晚,何思源再次面見傅作義,說明北平解放已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若下令強迫軍隊再作毫無出路的抵抗,那是很危險的。現在到了趕快行動的時候了,大家是等著歡迎人民解放軍進城的。傅作義告訴何思源,已決定第二天召集華北7省市參議會,討論和平問題,先請何思源等以北平市民的名義出面做做國民黨軍隊的工作。
何思源的朋友都替他擔心,怕軍統特務開槍暗殺。何思源說:“既然為北平人民請命,就不怕死。我在哪個機關被打,他們須對全體人民負責;如果我被打死在街上,讓大家看見也好。”1月17日早晨,何思源等乘坐傅作義派來的專車,遍訪各軍軍長和兵團司令,呼吁大家要以國家人民利益為重,要顧念北平市 200多萬市民的生命財產和千年文化古跡,要走和平之路。
中午,在市參議會召開華北7省市參議長代表、北平各界人士代表會議,蔣系各軍官與傅作義總部各將官全部到會。會議由幾個參議長、參議員講話,要求和平解放,推舉何思源、康同璧、呂復等11人組成以何思源為團長的華北人民和平促進會和談代表團,于18日出城與解放軍前線指揮部接洽。在座軍人表情嚴肅,一言不發,但也不反對,決議就此通過。自此,北平言和為中外各界所周知了。
正當何思源為了北平的和平事業而奔走之際,危險正一步一步地逼近。國民黨特務曾以“鐵血除奸團”的名義向何思源投恐嚇信,說什么“和平就是投降,就是背叛黨國,要斷然處置”。張均也來提醒何思源,要多加警惕,并強調說:“因為明早出城,防備今夜危險。”何思源對他的提醒表示感謝,但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只是高興地對家人說:“北平明日和平解放。”
對何思源運動傅作義和平起義的行為,蔣介石十分惱怒,命令軍統特務頭子毛人鳳除掉何思源。1月17日晚,特務段飛鵬在何宅房頂安裝了定時炸彈。18日凌晨三點,東耳房的定時炸彈先響,何思源與兩個兒子驚醒后趕緊沖進耳房救人。剛走幾步,又一聲巨響,正房上面的炸彈爆炸了。兩聲巨響,何思源一家六口,一死五傷:次女何魯美殉難,何夫人及長子何理路的傷勢最重,兩人長時間昏迷,何思源傷勢較輕。如果正房炸彈先炸、耳房炸彈后炸,或者兩顆炸彈同時爆炸,何思源全家至少要死四人,傷二人。定時炸彈爆炸的遲早不一,救了何思源及其他人的命。
何思源一家
18日上午,和談代表們決定繼續出城,并派代表到醫院探望何思源,征求何的意見。何思源堅定地說:“我的傷再重,就是走不動,抬著我也要出城去參加和談。不能因為我個人而耽誤了和談大事,我就是為此而付出生命,也是光榮的。”大家一致商定,下午出城和談。
出 城 和 談
暗殺阻擋不了和平的腳步。1月18日下午,何思源在中共地下黨員張均的陪同下,率領和平代表團出城與中共接洽談判去了。
代表們乘車越過國共兩軍的前沿陣地,到了解放軍41 軍駐地,受到 41 軍政委莫文驊的熱情接待。一見面,何思源就說明來意:“我們受二百五十萬北平市民的委托,希望國共雙方以大局為重,對北平這座文化古城應采取和平方式來解決。”莫文驊政委也表明了解放軍保護古城的立場,他說:“保護文化古都,大家都要盡心盡責,我中國人民解放軍當然責無旁貸。我們黨中央、毛主席已經提出和平談判的八項條件, 我們當然希望能夠和平解決北平。但現在的關鍵在于傅作義將軍的態度。”關于傅作義的和談誠意,何思源以肯定的語氣說:“我們出城前問了傅作義,見了解放軍怎樣說明你的態度?傅作義毫不遲疑地回答,你們就說傅作義服從人民。”
經過兩天的交談,和平代表充分表達了北平人民的意愿以及他們個人的觀點,與解放軍代表坦誠地交換了意見。1月20日早上,41軍接待人員從海淀鎮里有名的飯館“海順居”叫來豐盛的酒席,為代表們餞行。彼此談笑甚歡。飯后,雙方握手告別,代表們乘車返回城內。
何思源率代表團出城和談,向世人宣布北平城內200多萬市民是多么渴望和平,多么渴望光明。他們為中共與傅作義之間秘密進行的和平談判,營造了濃厚的和平輿論氛圍。1949年1月21日,中共與傅作義的代表簽訂了《關于北平和平解決問題的協議書》,規定自1月22日起雙方休戰。幾天后,北平城內的《平明日報》等報刊公布了北平和平協議,古城沸騰了。
何思源冒死發起和平運動的行為,贏得了共產黨人的肯定。解放軍入城后不久,東北野戰軍政委羅榮桓特地去醫院看望何思源,只是何思源由于臨時轉院而沒見到。1949年2月,傅作義前往西柏坡拜訪毛澤東,回來后轉達了毛澤東對何思源的問候。
稿件來源:《北京檔案》雜志
作者:李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