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大學習回來,筆者結合檔案文化建設的課題進行了一番思考。認識到,檔案部門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強化擔當,力爭在我市創建國家文明城市、提高城市品位、建設宜春區域中心城市的實踐中,提升檔案文化品質。
以自信為要,精細謀劃檔案文化
結合宜春市檔案部門的現狀來說,要搶抓文化強市戰略機遇,推進檔案事業轉型發展,實現從檔案查閱利用服務者向文化建設者、從檔案文化資源的管理者向檔案文化傳播者、從檔案實體保管基地向文化交流展示場所角色轉型。要以推進方言建檔、家庭建檔、革命歷史檔案保護和開發項目等為著力點,以全市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為導向,改善檔案文化基礎設施條件,提升檔案部門文化形象,加強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打造具有社會影響力的檔案文化品牌,實施檔案文化惠民工程,推出面向社會的檔案文化精品,創新檔案文化服務方式和傳播手段,構建檔案文化網絡平臺。
同時,要把檔案文化建設納入黨委、政府文化建設總體部署和規劃,制訂實施工作計劃,落實各項職責任務,強化對檔案文化建設重點工作的監督考核。落實經費保障,堅持項目帶動機制,形成“續建一批、新建一批、儲備一批”的檔案文化項目良性發展局面;突破部門行業界限,將檔案工作納入到“大文化”系統之中,推進檔案部門與文化部門、高校、社會團體和專家學者的協作;采取政府采購、服務外包等形式,提高檔案文化服務能力。
以創新為魂,提升檔案文化實力
重點加快全市各地檔案館新建、改擴建步伐,建設一批面積達標、功能完善、設施齊全,具有文化性、地標性特征,具有文化傳播、社會教育、學術研究、文化休閑等功能的新型檔案館,推進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小學檔案教育社會實踐基地建設,把文化功能的充分展示作為檔案館建設、運行、管理的重要內容,確保實現“十三五”期間縣縣建新館的目標。
要深入挖掘館藏檔案的文化內涵,增強檔案和檔案文化的知識性、趣味性和休閑性,使各類檔案信息應用盡用,將豐富的檔案資源庫變為資政育人、文化惠民的文化庫、知識庫、思想庫;以重大紀念日、重要節慶活動、重大事件等為契機,舉辦檔案館日、公眾開放日、主題展覽等各種文化活動,對公眾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
切實加強與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合作,合辦檔案文化專欄,開辦檔案專題節目,宣傳檔案工作,傳遞檔案聲音。主動融入“互聯網+”行動計劃,積極探索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在檔案領域的應用,推進檔案存量數字化、增量電子化,推進移動平臺等新型傳播載體和新媒體運用,不斷夯實檔案文化建設的信息化支持,以更有效的檔案文化服務方式和傳播渠道,為社會公眾提供便捷、高效的檔案文化信息共享服務。
以特色為根,打造檔案文化品牌
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宜春好人文化精神,打造地方文化特色品牌,壯大特色文化產業。按照“突出紅色文化,弘揚好人文化,保護檔案文化,傳承禪學文化,挖掘月亮文化”的思路,拓展宜春文化領域檔案工作,建立宜春文化名家、優秀文化人才等重要人物檔案,介入重大活動建檔工作,建成宜春文化資料庫及相關數據庫。
圍繞把檔案館建成地方文化蘊藏基地的目標,主動收集、廣泛征集,將反映宜春歷史變遷、人文地理、民俗風情、非物質文化遺產、城市記憶、美麗鄉村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檔案接收進館,在地方特色檔案資源的整合、保護中保留共同的歷史文化記憶,以豐富的檔案文化資源提升宜春檔案文化品牌影響力,為建設宜春區域性中心城市作出積極貢獻。
宜春市檔案局 李軍